APP下载

歙县林下经济之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9-03-15张丽梅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歙县林业森林

张丽梅

(歙县林业局,安徽 黄山2452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的发展和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理念。习总书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这一科学论断为林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更是蓬勃兴起。

1 歙县林下经济现状

歙县位于皖南山区东南部,新安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春寒多变、梅雨显著、秋高气爽、伏秋多旱的特点。土壤种类丰富,共有9 个土类,75 个土种。歙县是安徽省21 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212 000 hm2,其中林地面积184 000 hm2,占86.7%;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81 333 hm2,商品林面积102 667 hm2;活立木总蓄积821.44 万m3,森林覆盖率达82.64%,林木绿化86.84%。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和安江沿岸,生态区十分重要,森林面积大,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现已建成安徽徽州国家森林公园、紫金山映山红生态旅游基地、山中天谷、歙县上丰花果山生态旅游区、新安江山水画廊、搁船尖风景区、卖花渔村风景区等大大小小几十个颇有规模的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已被探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森林古道有文昌古道、徽杭古道、箬岭古道、连岭古道等近10 条;重点培育的林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有30 多个。据统计,全县现已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集体林地面积24 713.33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3.4%,其中发展林下种植1 773.33 hm2、林下养殖5 640.00 hm2、采集加工10 893.33 hm2、森林景观利用6 406.67 hm2。林下经济总产值近17.48 亿元,纯收入近2.62 亿元,惠及林农7.8 万人,林下经济人均收入3 355 元。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优化林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林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先后获得“全国林改百强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安徽省林改配套改革典型县”“安徽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县”等荣誉。按照“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确保实效”的工作部署认真抓好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林下经济产业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动方向,林下经济产业为生态保护和林农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歙县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融合。近几年来,全县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发展模式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间采集和森林景观利用。

2.1 林下种植

充分开发林地资源和利用林荫空间,在森林郁闭度较低的林地上进行林药、林果、林花、林油种植。全县现已发展林下种植1 773.33 hm2,总产值16 496 万元,纯收入达2 864 万元。

2.1.1 林药模式

种植药材面积超过820.00 hm2。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超过200.00 hm2的覆盆子,其分布在28 个乡镇及5 个贫困村;芍药约60.00 hm2,主要在两个林场;绿梅种植约133.33 hm2,主要分布在上丰乡、许村镇、北岸镇、雄村镇等;其他的还有前胡、重楼、覆盆子、益母草、彼岸花、石斛、芍药、黄精、黄桅子、药用牡丹、药菊、绿梅和金银花等约400.00 hm2。适林适地对所种植的中药材进行野生化管理,保证所种药材品质纯正。

2.1.2 林果模式

林下果木发展面积42 666.67 hm2,经济林良种8 个,经济林产量42 191 t,实现产值13.56 亿元。其中,山核桃发展面积8 600.00 hm2,产量4 167 t,产值4.17 亿元。其他品种还有无花果、樱桃、桑椹、猕猴桃、桃、雪梨、青梅、柑桔、枇杷、山核桃等。经过细致整地、良种壮苗选育、合理密度规划、精心科学栽植、适时合理抚育,果实口感纯正、健康营养。

2.1.3 林油和林花模式

主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油茶种植面积8 978 hm2,产值达8 000 多万元。少量种植有大豆。目前,林下花卉类种植面积326.67 hm2,品种有玫瑰、月季、黄蜀葵、贡菊、金丝皇菊、芍药等,以贡菊和金丝皇菊为主。

2.2 林下养殖

近些年来,全县利用林间空隙和林下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圈养和放养禽、兽、蜂类。据统计,林中禽类养殖品种主要有鸭、鸡、鹅、珍珠鸡、凤凰、大雁等,禽类养殖共计产量85.5 万羽,面积已达5 640.00 hm2,总产值14 122 万元,纯收入3 530 万元。在边远的中龄林林地里,适度放养了品种优良的猪、牛、羊、兔等,养殖达6.6 万头;歙县油菜花、三潭枇杷花、三口柑桔花、梨花、桃花、梅花等品种繁多,林下养蜂约1 万多箱。

2.3 林下采集

总面积10 893.33 hm2,总产值2 480 万元,纯收入1 123 万元。其中:药材采集加工900 t;箬叶采集290 t;竹笋采集加工8 000 t;山野菜采集加工1 200 t。

2.4 森林景观的利用

森林景观资源可以概括为5 个类型:地文资源,如山地、峡谷、奇峰等;水文资源,如江河、溪流等;天象资源,如日月星光、冰雪霜露等;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等;人文资源,如民俗风情、图腾和名胜古迹等。森林景观资源的主要功能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环境。森林景观资源通常具有资源利用的多重性或多功能性。利用森林景观将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以及依托森林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成为森林游憩、度假、疗养、康养、保健、养老等,主要有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

2.4.1 森林旅游

近年来,该县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目标,大力发展放旅游经济,森林旅游得到长足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县城、全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等荣誉称号。全县范围内主要森林景区景点有国家级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鲍家花园、新安江山水画廊、紫金山杜鹃花基地、山中天谷、石潭花海、卖花渔村梅花和盆景、搁船尖景区、箬岭古道、文昌古道、大连岭古道等景点景区近百个,并建成10 个颇有规模的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大大小小森林旅游人家200 多家。歙县利用良好的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和林家乐(农家乐)项目76 个,总面积6 406.67 hm2,总产值达14.17 亿元,纯收入达1.8652 亿元。

2.4.2 森林康养

雾霾的困扰,空气的污染,人类生活环境被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地球之肺”——森林的庇护,森林康养应运而生,它以人为本、以林为根、以康为要、以养为源。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 年安徽徽州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依托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把林业、旅游业、健康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相互交融起来发展森林康养。近几年来陆续有公司、企业转型向森林康养方向发展和延伸。

3 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推动下,歙县一些企业和大户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形成了多种经营并举的多元化格局,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存在差距

国家高度重视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已形成共识。但基层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还没有把林下经济的发展作为林业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对森林景观的利用率很低。2018 年中央财政对歙县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示范项目补助100 万元;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36.52 万元;省级林业专项资金补助林下经济发展100 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覆盆子基地建设等13 万元。近几年来,该县虽陆续加大林下经济发展的宣传和投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但县级财政实际投入不多。发展林下经济投入较大,主要资金基本靠企业和林农自筹,好多项目难以做大做强。

3.2 发展氛围不够浓厚

歙县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但是目前林下经济多为林农和少量专业户自发发展,均在低层次经营上徘徊不前。少数林农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在种植品种、项目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2017 年覆盆子价格节节高攀,2018 年歙县除了覆盆子扶贫产业发展113.33 hm2外,林农自发种植约26.67 hm2,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市场行情剧烈波动,就会损失惨重。对市场的需求缺少调查分析,没有引进新品种,在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未积极突破,还停留在被动的盲目跟风状态。社会群体对投资发展林下经济的氛围还不浓。

3.3 龙头带动力不足

歙县被评为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13 家,但是引领当地林业起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仍显不足,具有新品种、高产出、高效益的林下经济优质产品和基地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多数林农企业小富即安,不愿去承担市场风险。二是本地政府扶持龙头企业的力度不大,措施较少,针对性不强,没有重点培育发展。三是社会企业和农户发展林下经济仍面临资金投入不足、营销不畅、产业带动力不强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难以成为某产业发展的龙头。

3.4 劳动力素养偏低

部分林农文化及专业知识薄弱,业务素养偏低,对新技术、新成果掌握甚少,对高新技术应用、产业化建设等领域新技术推广乏力。农林科技推广队伍,虽在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滞后等问题,影响了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4 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政府方面应当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政府应当牵头组织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建立责任制,完善激励机制,把层层责任落实到位;乡级政府在具体实施上要做好协调和服务,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增收、增效、脱贫、促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要建立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部门协作机制,县林业部门牵头组织协调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支持,形成共同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二是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根据《歙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方案,并整合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劝耕贷、林业抵押贷款和小额抵押贷款,做好林业贷款贴息和森林保险工作,出台产业、财政、金融、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三是抓好培训。加强技术与服务能力培训,搭建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林下经济产品专业市场,加快市场需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流通网络,鼓励电商发展,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向林下产品延伸,促进贸易便利化。

4.2 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一是借鉴先进省市县的经验,在“一村一大”的基础上培育一批林业职业经理人,实现森林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有效结合,发展一村一品、多村联合、基地辐射等模式,将歙县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业和林下种植业等规模发展壮大起来。二是吸引本地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发展投资。政府在政策和技术上做好跟踪服务,引进来外面的先进管理理念,带进来旅外人士的人脉,投进来意向林业的资金,把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做大做强。

4.3 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继续开展林业示范合作社创建和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申报,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示范带动更多的林农投身林下经济。对获得国家、省级、市级荣誉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进行奖励或补贴,优先重点项目的实施。对在林下经济发展具有示范带动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带农户”“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壮大产业规模。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专业大户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带动作用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鼓励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融合一二三产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观光一体化产业格局。

4.4 提升品牌意识

政府要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把歙县的山核桃、油茶、贡菊、茶叶、绿梅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一是强化商标意识,发展自主品牌。根据歙县当地自然条件、特色产品和市场需求,强化商标意识,发展自主品牌。通过标准化建设,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同时,搞好林下产品产地认证,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地理标志认证管理。歙县的自然风光、生物品类、种质资源、风土人情、人文环境等丰富多样,要强化对地理标志认证的意识,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产品,要严格区域范畴,特定的区域范畴进行生产,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同时要做好品牌宣传,利用好森林景观,打造出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提高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的知名度。三是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创品牌。政府部门要主动提供全程便携式服务,在政策、在资金、上、技术上给予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4.5 因地制宜精选模式

在对全县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情况等,合理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规模。做大做强林下种植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业,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旅养结合的林下经济模式。一是拓展徽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业务。二是打造新安江山水画廊的“三潭”枇杷林下养蜂、林下中药材、采摘游的示范园区。三是做大做强“山中天谷”的森林旅游和油茶文化。四是提升紫金山杜鹃花基地与森林康养相结合的品质,建成一个“三口”柑桔林下七月一枝花和金银花种植基地,集柑桔采摘、旅游赏花、林下中药材种植于一身。五是营造好覆盆子扶贫产业基地的产销环境。六是通过优化发展模式,多措并举,利用卖花渔村的徽派盆景基地和人文及地理环境优势提升森林旅游与盆景文化发展。总之,把歙县的林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歙县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歙县林业森林
安徽歙县:看这场宣传性别平等的超级辩论赛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徽港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书画世界》改刊题贺作品选登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