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民国伤寒文献补正

2019-03-14王翠翠杨东方杨兴亮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首都图书馆现存书局

王翠翠,杨东方,杨兴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自问世以来,备受学者重视。因其收载书籍较为全面,且记录书籍藏书地,为学者查找文献提供有力线索,所以一直被现代学者奉为研究中医文献不可或缺的工具书。然《总目》存在一些问题,已有学者对《总目》中民国针灸文献做了较多的补正[1]。现就《总目》中民国伤寒文献补正如下。

1 《总目》中的漏载

1.1 《总目》未载书籍

1.1.1 《伤寒科》 《伤寒科》,中国国医函授学院教务课编纂。现存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中国国医函授学院总务课印刷部文义印书局本。《总目》中虽载有该书名,但实为同名异书。此书内容主要以论述张仲景《伤寒论》为主,次集古今名医之论,又参考编者临床经验,将书分为伤寒总论、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共7章内容。该书对六经传变、病理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论述,并作为中国国医函授学院伤寒类讲义使用。

1.1.2 《伤寒质难》 《伤寒质难》6卷,祝味菊述,门人陈苏生记,陆渊雷校正,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编撰,现存有1950年上海大众书局发行本,此书完成之后并未付梓,书中的部分内容曾于1947年《济南日报·医药卫生专刊》连载。《伤寒质难》全书共计10万余字,是中西医学相互融合的代表作,书中主张吸收西医之长以改进中医,从哲学与科学的辩证关系中探讨中医的科学性,撰写者还根据仲景学说首创五段八纲学说,以问答形式从各家不同的学术观点中归纳出一个简明的学术系统。

1.1.3 《伤寒论类方汇参》 《伤寒论类方汇参》1册,左季云编辑,成书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本。此书完成之后并未付梓,直到1957年才得以刊行。该书体例按照《伤寒论》中113方归类整理而成,兼时贤著案与名医杰作,汇合一编。书中将多家论述对比校勘,对方中药物、条文进行详细考证,全书分为12章,每章下详细列有具体处方。因左季云留学日本,书中多处引用汉方医学内容,具有以方带证的特点,值得临床借鉴。

1.1.4 《伤寒论金匮要略新注》 《伤寒论金匮要略新注》,王秉钧撰。据《中国医籍大辞典》记载:“《伤寒论金匮要略新注》,王秉钧(字和安)编,不分卷,成书于1929年,书中包含有《伤寒论》《金匮要略》部分内容,对二书原文均有注说,现存有武汉印书馆铅印本,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2]165此书实为《伤寒论新注》《金匮要略新注》的合订本,《总目》中只记载《伤寒论新注》《金匮要略新注》的单行条目,未列出合订本,可补。

1.2 书籍版本及藏书地遗漏

1.2.1 《伤寒论浅注补正》 《总目》:“《伤寒论浅注补正》,清陈念祖(修园)注,唐宗海(容川)补正,现存有1935年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本。”[3]70事实上,首都图书馆不仅藏有1935年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本,还有《总目》未载的民国上海锦章书局刊行本。两版图书均为秦伯未重校。此外,国家图书馆也藏有民国上海锦章书局刊行本。故《总目》应当补充:“1935年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本,首都图书馆亦有馆藏。”以及增补版本“民国上海锦章书局本”及该书藏书地“首都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

1.2.2 《伤寒表》 《总目》:“《伤寒表》,包识生编撰,见于包氏医宗。”[3]110《总目》只记载《伤寒表》见于丛书。但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民国图书数据库)中发现了神州医药书报社本《伤寒表》,该书于民国四年(1915年)出版,而《总目》漏载,故应当补充“1915年神州医药书报社本”。

1.2.3 《伤寒三字经》 《总目》:“《伤寒三字经》,刘懋勋撰,现存有1932年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3]110首都图书馆藏书中也包含此版本,而《总目》漏载此藏书地,故可补。

1.2.4 《伤寒杂病论集注》 《总目》:“《伤寒杂病论集注》,黄维翰(竹斋)撰,现存有1926、1935、1936年中和堂黄氏铅印本,以及1935年中央国医馆铅印本。”[3]53《总目》记载国家图书馆藏有1926、1935、1936年中和堂黄氏铅印本。然而目前国家图书馆仅存1935年中央国医馆审定本,该书系《黄氏医学丛书》之一。故《总目》应补“国家图书馆”藏有1935年中央国医馆铅印本,此外,《总目》也漏载“《黄氏医学丛书》”,均应补正。

1.2.5 《伤寒论脉证式校补》 《总目》:“《伤寒论脉证式校补》,(日)川越正淑撰,张骥校……见于汲古医学丛书。”[3]75《总目》记载有1935年成都义生堂出版的《汲古医学丛书》,但该版丛书子目中并不包含《伤寒论脉证式校补》。国家图书馆藏书中有1937年出版的《汲古医学丛书》,其子目中包含有《伤寒论脉证式校补》,与1935年本略有不同。故《总目》可补“1937年成都义生堂本《汲古医学丛书》”。

1.2.6 《最新伤寒问答》 《总目》:“《最新伤寒问答》,萧屏撰,现存有1923年无锡锡成印刷公司铅印本”[2]101。国家图书馆藏书中也包含此版图书。故《总目》可补藏书地“国家图书馆”。

2 《总目》中的信息讹误

2.1 书名及人名讹误

2.1.1 《伤寒方症歌括》 《总目》:“《伤寒方证歌括》,罗振湘撰,现存有1936年长沙振湘医社铅印本。”[3]110首都图书馆收藏本书名为“《伤寒方症歌括》”,罗振湘撰,刘岳崙校正,1936年长沙振湘医社刊行。可见《总目》记载的“《伤寒方证歌括》”实际应当为“《伤寒方症歌括》”。此书讹误在学术界一直沿用。除《总目》外,笔者发现《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中医文献》等多部大型书籍均误写为《伤寒方证歌括》。

2.1.2 《何氏秘本伤寒辨类》 《总目》:“《何氏秘本伤寒辨类》2卷,清何世仁(元长、澹安),1926年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3]94首都图书馆收藏本中首页记载“清何元常著”,民国十五年(1926年)刘铁冷为其书作伤寒辨类叙时,其叙中可见“或谓元常之学”语,此皆可证《总目》记载的“元长”应当为“元常”,可改。

2.2 年份讹误

2.2.1 《曹氏伤寒发微》 《总目》:“《曹氏伤寒发微》,曹颖甫(家达)撰,现存有1931年上海昌明医药学社铅印本”[3]74。国家图书馆收藏本曹家达自序中有“书于庚午季夏告成,盖三年于兹矣”语,可见该书完成年代为民国庚午年(1930年),而《总目》记载为“1931年”有误,可改。

2.2.2 《伤寒三字经》 《总目》:“《伤寒三字经》,刘懋勋撰,1932年,现存1932年上海千顷堂书局本。”[3]110首都图书馆所藏该本中黄序可见“庚申(1920年)季冬,吾友刘君允德,家学渊源,复嗜古书,所撰《伤寒三字经》见示”语。可知该书完成于庚申(1920年)季冬之前,书中亦有民国九年(1920年)刘懋勋自序可证,故《总目》记载的“书成于1932年”有误。

2.2.3 《伤寒心悟》 《总目》:“《伤寒心悟》,杨增福编,1920年,现存有1920年抄本,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3]101笔者从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民国图书数据库)中发现《伤寒心悟》电子版。书中可见民国丁巳年(1917年)陈玉海藻序,可知此书成书年代并非出版年(1920年),应当为1917年以前。而《总目》记载“1920年”有误。

2.2.4 《最新伤寒问答》 《总目》:“《最新伤寒问答》,萧屏撰,1923年,现存有1923年无锡锡成印刷公司铅印本。”[3]101国家图书馆所藏该版本末尾印有民国五年(1916年)出版,民国十二年(1923年)再版。由此可知该书应当完成于民国五年(1916年)之前,而《总目》记载该书成于“1923年”有误。

2.2.5 《伤寒论改正并注》 《总目》:“《伤寒论改正并注》,陈逊斋撰,1935年,现存有1935年著者铅印本。”[3]75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民国图书数据库)有《伤寒论改正并注》电子版,书中可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陈逊斋序,书中末尾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出版。由此可知,该书成书年代应当在1934年以前。《总目》中记载的“1935年”有误。

2.2.6 《伤寒折中》 《总目》:“《伤寒折中》,欧阳逸休编,1942年,现存有1942年铅印本。”[3]76国家图书馆所藏该版本中有民国辛巳年(1941年)欧阳逸休自序,说明该书于1941年之前就已经完成。故可知《总目》记载的“1942年”有误。

2.3 归类问题 《总目》:“《伤寒论霍乱训解》(附章太炎霍乱论评注),刘复撰,1931、1940年中国古医学会铅印本。”[3]507《总目》将其归为临证各科类。笔者从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民国图书数据库)发现1940年出版的《伤寒论霍乱训解》,全书内容都是围绕《金匮要略·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一章进行阐述,包含有张仲景原文以及方剂等。《总目》应当将其归入伤寒金匮类中,可改。

综上所述,《总目》对民国伤寒文献的收录、归类、书籍的著录信息以及藏书地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而《总目》作为研究中医文献的重要工具书,其准确性与全面性对研究中医文献学者尤为重要。笔者所补充之内容,致力于完善《总目》,以期最大限度地为学术界展现民国伤寒的现存书籍信息,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

猜你喜欢

首都图书馆现存书局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各省官局书目》史料价值探析*
试论公共图书馆之主题图书馆的建设
论陕西官书局的创立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图书馆 读者满意度评价研究
李小峰与北新书局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论晚清官书局文献史料价值及其搜集整理*
英语缩略词研究中的现存问题及思考
《台湾风物图卷》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