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用灭活疫苗回温对比试验

2019-03-14宁慧波魏国春周克钢于

中国猪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佐剂水浴恒温

宁慧波 魏国春 周克钢于 朋

(1海博莱生物科技咨询 (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86;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重大发展,产业模式正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健康养殖、肉品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疾病仍是制约养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保健等工作外,还要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猪群抵抗外界疾病的能力,使得猪群能够健康成长。不同的猪场应根据当地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其他因素,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当然,猪群免疫接种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疫苗的科学使用。灭活疫苗的储存条件通常为2~8℃,科学回温操作,降低注射应激,是确保疫苗科学免疫的第一步。

1 回温的概念

灭活疫苗通常储存于2~8℃冰箱,将疫苗从冰箱中取出,放置室温或水浴中让疫苗温度回升到30~35℃,以利于免疫注射。

2 回温的目的

2.1 减少冷刺激

灭活疫苗的储存温度(通常2~8℃)与动物正常体温(约38℃)差距较大,对疫苗回温可以大大减少对免疫动物的冷刺激,尤其是对妊娠母猪及哺乳仔猪。

2.2 操作方便

疫苗佐剂种类繁多,其中油性及脂类佐剂黏度相对较大,一定温度内,其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回温可提高疫苗通针性,提高免疫注射效率。

2.3 利于吸收,提升效果

灭活疫苗注射到肌肉内,注射点通常会形成短时间的炎症反应,有的甚至会形成硬块或肿块。回温可以提升疫苗佐剂的流散性,大大降低注射部位的炎症反应的程度。同时促进疫苗的吸收,进一步提升疫苗效果。

3 回温的程度

疫苗的温度与动物体温差距越小,疫苗对机体的刺激就越小。在保证不损坏疫苗质量的前提下,建议将疫苗回温至30~35℃。

4 回温的方法

4.1 手握回温法

注射疫苗前,将疫苗放在手中,手握一会儿后注射,以减少疫苗对猪的刺激。但是此方法实际操作中可行性不高,一方面无法判定回温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大批量回温时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4.2 自然回温法

将疫苗放置于室温下,让其自然升高温度。该方法受环境温度、疫苗规格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越高,回温速度越快;但冬季北方室温较低,不利于疫苗回温;疫苗规格越大,回温速度越慢。所以该方法对于不同室温下不同规格的疫苗回温难以进行定量操作。

4.3 电热恒温法

通过恒温箱控制面板设置温度,保证箱内温度恒定,从冰箱取出疫苗放置于恒温箱,利用加热的循环空气对疫苗进行回温。此方法相对室温回温法具有可量性与可控性。

4.4 恒温水浴法

该方法适用于批量回温,将水浴锅调温至回温温度,然后把疫苗放于锅内,利用加热的水浴对疫苗进行回温。

5 回温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⑴灭活疫苗

疫苗A(20mL、100mL、250mL),疫苗B(20mL、100 mL),疫苗 C(20 mL、100 mL),疫苗 D(40 mL);所有疫苗瓶均为塑料材质。

⑵试验器械

恒温箱,水浴锅,温度计,计时器。

5.1.2 方法

将疫苗从冰箱(5℃)取出,把温度计插入疫苗瓶,分别利用自然回温法、电热恒温法、恒温水浴法,观测疫苗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

5.2 试验结果

⑴不同规格及品种灭活疫苗在25℃室温条件下自然回温曲线,如图1。

图1 灭活疫苗25℃室温自然回温曲线图

⑵不同规格及品种灭活疫苗在35℃电热恒温条件下回温曲线,如图2。

图2 灭活疫苗35℃电热恒温回温曲线图

⑶不同规格及品种灭活疫苗在25℃恒温水浴条件下回温曲线,如图3。

⑷不同规格及品种灭活疫苗在30℃恒温水浴条件下回温曲线,如图4。

⑸不同规格及品种灭活疫苗在35℃恒温水浴条件下回温曲线,如图5。

5.3 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疫苗回温时间与包装大小及回温温度有关,包装越小、回温温度越高,则回温时间越短。从3种回温方式对比来看:25℃室温条件下自然回温方式回温速度最慢,对于包装较大的疫苗,回温至室温的时间要超过6个小时。25℃条件下,恒温水浴比室温自然回温方式回温速度要快5~6倍。35℃条件下,恒温水浴比电热恒温方式回温速度约快1倍。从4种疫苗对比来看,由于4种疫苗选用不同的佐剂,回温时间疫苗A>疫苗B>疫苗C>疫苗D,但同等包装的A、B、C 3种疫苗回温时间差异并不显著。从回温曲线趋势来看,疫苗温度在回温前期上升得较快,离回温温度5℃时,曲线呈快速上升趋势,表明回温速度明显下降。由于疫苗瓶导热介质的存在,较大包装疫苗的最终温度很难达到设定的温度,一般离设定温度有0.5~1℃的差距。

图3 灭活疫苗25℃恒温水浴回温曲线图

图4 灭活疫苗30℃恒温水浴回温曲线图

图5 灭活疫苗35℃恒温水浴回温曲线图

6 讨论

近年来与疫苗频繁打交道的养猪人,对佐剂越来越熟悉。佐剂从最初只在研发人员圈内打转的一个话题,变成了在养殖端也不得不关注的一个词汇。它成了疫苗厂家宣传产品的重点,也成了养殖户选择疫苗时,在抗原含量、纯净度和稳定性之外要考虑的第4大因素。

佐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其与抗原物质混合后,可以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释放,延长作用时间,从而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1-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APC)增强其对抗原的吞噬和递呈能力[3-5];刺激淋巴细胞增生和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效应[6-7];改变免疫反应及抗体的产生类型[8]。总的来说,佐剂既是一种缓释剂也是一种免疫增强剂,通过非特异性途径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用于增强机体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反应。

佐剂的开发及利用主要围绕以下几点目的:一是增强高纯度或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二是减少达到有效免疫保护所需的抗原量和免疫次数;三是增强新生、老年以及免疫抑制猪群的免疫接种效果;四是作为抗原递呈系统为免疫途径的抗原吸收阶段创造条件[9-10]。

动物疫苗佐剂的种类包括矿物油、植物油、氢氧化铝、多聚合成树脂、左旋咪唑[11-12]、维生素E、蜂胶、人参皂苷[13-16]等。部分佐剂如矿物油、植物油、氢氧化铝等,其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更多的起到延缓抗原释放的作用。常见液态佐剂可分为水性佐剂和油性佐剂,人参皂苷为新型水性佐剂,油性佐剂包括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水包油包水型(W/O/W)和油包水包油型(O/W/O)。如果从通针性和免疫刺激角度来看,水性佐剂要优于油性佐剂。

佐剂的选择取决于疫苗的种类和特定疾病的防控要求。由于不同的微生物抗原性大相径庭,因此对佐剂的要求也不同,比如细小病毒有较强的抗原性,其免疫力将持续很长时间,对佐剂无特殊要求;而猪肺炎支原体免疫原性较弱,临床感染早、发病进程长,因此对佐剂的要求也更高,通常需要特殊佐剂甚至是复合或多重佐剂来提高抗原的缓释作用并增强猪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由于猪群中大肠杆菌和波氏杆菌的广泛存在,其引发的仔猪早发性腹泻和萎缩性鼻炎给临床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通常给生产母猪产前接种疫苗,依靠母源抗体保护仔猪。为了进一步提升母源抗体的水平,通过人参皂苷和氢氧化铝这种组合佐剂的使用,来获得更佳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17-20]。

尽管佐剂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但其同时也具有一定副作用。尤其对于一些油性佐剂,一方面其在低温的条件下较为粘稠,另一方面其在缓慢释放抗原的同时会引发注射部位局部性刺激,如疼痛、炎症、肿胀、坏死、溃疡等,同时也会包括系统性的刺激,如发烧、过敏反应等,从而导致猪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甚至流产现象的发生。对于注射部位形成脓包或坏死的猪,其肉质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临床使用疫苗时,建议先采取疫苗回温操作,降低疫苗的冷刺激及降低佐剂的粘稠性,同时使得抗原与佐剂混合得更均匀,更好地增加抗原的表面积,从而提升疫苗的免疫效果。

传导、对流、辐射是热传导的3种形式。热传导速度快慢与导热介质和受热物体的大小有关。导热介质按照导热性能来对比,液体(水)>空气,所以试验中同等温度(35℃)条件下,恒温水浴回温速度快于恒温箱回温,并且疫苗包装越大,回温时间差别越大。

目前养猪越来越规模化,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化,要想更好防控猪病,必须科学合理使用疫苗。灭活疫苗的回温操作,是确保疫苗科学使用的第一步。本试验中详细对比了3种回温方式。结果表明水浴回温速度最快,不同佐剂疫苗的回温速度差距并不明显。为了实行统一的标准化操作,提高回温效率,减少外界坏境温度及人为经验的影响,建议采用35℃恒温水浴对灭活疫苗进行回温,对于20~40 mL包装的疫苗建议回温15~20 min,100 mL包装的疫苗建议回温45~50 min,250 mL及以上包装的疫苗建议回温时间超过100 min。

猜你喜欢

佐剂水浴恒温
BC02 复合佐剂成分协同增强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分析
不同水浴处理对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疫苗中的“隐形守护者”
DC-Chol阳离子脂质体佐剂对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高锰酸钾法测定饲料钙含量的水浴陈化条件研究
冰水浴
基于980nm泵浦激光器的恒温驱动设计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恒温自动控制系统
鸟儿的水浴、日光浴和花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