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心与诗情

2019-03-13郭昊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

摘 要:唐诗以才子的情怀和别致的视角为读者解读了不一样时代与情感。读者从不同角度解读唐诗,融入独特的个性体验和思考,会挖掘出截然不同的思想与深度,这也正展示了唐诗的魅力和生命力:貼近现实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唐诗重个性、重情感、重体验、重文采的特点使得读者难以还原唐诗的本色,体味“遮蔽”在绵绵诗情中的人文情怀,读者当深品其意,把握诗人隐藏其中的情感进而弘扬唐诗精神。

关键词:时代与情感;个性体验;人文情怀

作者简介:郭昊,女,1993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市,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2

引言:

唐诗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精神之花,也象征着唐朝历经的风风雨雨。美丽、雄奇、忧伤、苦痛是唐诗的主旋律,读罢唐诗,深感它离我们那么近,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实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它离我们又那么远,玉洁冰清的情操,阳春白雪的浪漫,唐风雅韵的袅袅余香,那段风流与脱俗并进的历史已渐行渐远,成为一个遥远的文化符号。笔者认为,借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诗人探寻到的最高境界来体现读者对诗歌的深入思考较为精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句话想要告诫读者:凡事要善于深入钻研,理解本源,才能有切身感触;思考之余,笔者从以下方面解读了唐诗中“遮蔽”的诗心与诗情。

一、咬文嚼字品诗心

解读唐诗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一种“遮蔽”,情境上的遮蔽、思想上的遮蔽和文字上的遮蔽。因此,想要走近诗人与诗歌,必须要知人论世,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与诗人产生心灵上的对话,从而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义所在。

诗人祖咏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参加科举考试,那天大雪刚过,满地洁白,天空已渐渐放晴,空灵明净,诗人的心底也随之变得明朗清净。诗人参加科举考试拿到的题目是《终南望余雪》,与这一天的情境与心情出奇的相似,于是诗人便下笔如有神助,挥毫泼墨,奋笔疾书,只见他写道:“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雪过初晴,天空明朗,诗人极目远眺,看到了镶嵌在万里空明下的一幅辽阔绚丽、苍茫壮观的图景。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感受到了兴奋与惊奇,与此相伴的还有来自内心的寒凉,求功名而不得的惶恐。一场雪触动了一颗伤感的心灵,一首诗抒发了一位士子的传奇人生。

笔者结合诗人的境遇与历史背景,寻觅到了诗境最初的源头活水。追随着祖咏的诗踪,诗人细密的心思也得到了更好的理解,而其间遮蔽的情怀也被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来,笔者如同身临其境,与诗人在瞬间完成了心灵的对话。

二、异彩纷呈咏诗情

采莲是水乡女子最擅长的专职,唱歌也是这些勤劳女子的最爱。虽然她们每日都要摇船劳作,甚是辛苦,但是她们拥有乐观开朗的心态。农家女子怀着欣喜雀跃的心情,一边劳作,一边放歌,她们用嬉戏来减轻疲劳,用歌唱来改善心情,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清淡宁静的世界里。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用栩栩如生的画面和浅显易懂的细节为我们描绘了采莲女子的亮丽青春。诗歌这样写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歌首句以物喻人,描绘了年轻女子彩色服饰的亮丽与迷人。罗裙如荷花般亭亭玉立,荷叶似裙摆般飘飘欲举,裙叶一色,浑然一体,动静相宜结合的刚刚好,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美人荷叶图。在诗人细腻的笔触下,笔者仿佛看到了水乡女子灿若荷花的香腮笑脸,绿如荷叶的款款罗裙,感知到了女子热爱家乡与生活的默默情思。美貌女子的青春在诗人的笔墨中飞扬,多少爱慕与向往遮蔽在诗行间不足为外人道也。

青青竹叶,片片竹林向来是高洁情操的代表与写照,同时又是谦谦君子清俊儒雅的化身。唐代诗人王维擅长写竹,他笔下的竹子清逸脱俗,空明幽静,诗人以竹喻己,他有一颗远离尘嚣,逍遥自在的诗心。王维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寥寥数语,遮蔽其间的诗情却缓缓流露出来,一个人的世界清静无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功名利之诱惑,无社交之打扰。诗人与高洁的翠竹和皎洁的月光为伴,演奏出自心底流露的天籁之音。此诗当凝神细读,方可解诗人回归自然后悠然而发的一腔新曲。

三、花里世界看人生

昌黎先生韩愈的《晚春》借景抒情,托花言志,蕴含哲理,饶有趣味。“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如若了解诗人的人生过往,便可知道,韩愈既是位列唐宋八大家的才子,又是反对华丽辞藻,倡导奇险诗风的第一人。他欣赏杨花榆荚不惧流俗,漫天飞舞的勇气并以花言志,借花说理,充分拓展了杨花的意蕴空间。通读全诗,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忠贞意志也从层层遮蔽中提炼出来。

元稹的《菊花》抒写自己对菊花坚毅傲寒品格的赞美之情,诗人同时盛赞菊花的坚贞傲骨。“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中一、二两句描写诗人因为喜爱菊花的缘故,所以在住宅四周遍植菊花,菊花迎着爽朗的秋风灿烂开放,作者凝下心神静静地绕篱观菊,以至于夕阳西下了也浑然不知。三、四两句点明作者爱菊的主要原因,在秋寒的笼罩之下,鲜艳的百花都凋零枯萎了,然而菊花却坚强盛放,凋谢在百花之后。菊花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这是菊花的神韵,也是诗人遮蔽在全诗的情怀,更是他不畏权贵敢于耿直谏言,历经贬谪却心志坚贞的风骨写照。

四、至真至诚肝胆情

王维在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了一场愁思百转的离别雨,引人入胜,传唱千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与朋友别情依依,绵绵离绪难以排解,所有的思念、挂念、鼓励、寄托、祝福等情感都融进一杯离别的酒中,诗人的深情也被这酒遮蔽其中。遥远的阳关没有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没有万木吐绿,黎黎青草,但是阳关有朋友温暖的牵挂,有赤诚报国的热血豪情与侠肝义胆。远方动人的不是春色与风景,而是朋友传至阳关的千古情意。

诗圣杜甫的诗向来饱含浓浓的沉郁之情,读罢他含蓄深沉的诗句,细细品味遮蔽在字里行间的情思与况味,便会感受到他隐藏在诗行间的满腔热血与淋漓雅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在《不见》中诉说着他对多年未见的友人李白的思念与牵挂,全诗意浓情真,隐匿其间的赤诚情义直击读者的内心深处。全诗既言久而不见,思友心切,又显牵念绵长,悠悠不尽。杜甫称呼李白为李生则体现了他们纯粹的忘年之交,超乎年龄的称谓亦是一种不拘一格的清新笔触,凸显了杜甫对友情无比爱惜的心情。杜甫视李白为高山流水知音,他欣赏李白的才华,这亦是一座大山对另一座大山的仰望,是一条大河对另一条大河的呼唤。

结语:

读罢唐诗,笔者深深感受到唐诗的洗练有力与干净利落。唐诗理性与诗意同在,典雅中透露着深沉的力道,如同引满的弓弦,具有内在的张力,豪情四射,诗人的才情横溢其中,若隐若现。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他们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信条,当今的学者与知识分子更应秉承这种崇高的责任和使命,并以之赋予生命厚度与重量。

参考文献:

[1]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J].胡遂.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01).

[2]唐才子传校笺[M].中华书局,傅璇琮主编,1987.

[3]王国维.人间词话[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许昌才.恋上大唐诗生活[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祖咏及其诗歌研究[D].张春荣.上海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如何培养当代技校生的人文情怀
学好初中政治, 树立人文情怀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
“胡杨精神”与塔里木大学人文情怀教育
浅论中小学素质教育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