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单元话题设问 凸显例文教学效度

2019-03-13李小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例文小说文本

李小丽

由曹文轩先生主编的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编排是以小说的基本要素(如“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等)来划分单元,每一种基本要素就成为各个单元的话题。每个单元的阅读部分选择两篇小说,一篇为精读篇目,一篇略读篇目。

基于这种编排特点,《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外国小说欣赏》提出了这样的课程教学目标:“精读的小说是基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赏析;略读的小说是发展要求的内容,由学生自行阅读,教师也可以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指导。……话题是各个单元的核心要素和分类依据,也是教学重点。”对此,笔者是这么理解的:“话题”就像是议论文中的观点,既是小说欣赏的重要知识点,又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方法点,是单元的灵魂,课文则像是论证观点的例子,每个话题下的两篇小说是从众多小说中精选出来的能体现话题的例文。从例文的角度出发,将话题确定为教学的“例点”是教学内容的最佳选择:即以文本为话题教学的载体,通过对文本的研讨、赏析,理解话题的含义和价值。

例文的“例点”确定之后,最关键的是怎样在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落实对“话题”的理解,因而提什么问题、怎么提问就需要教师的全盘精心考虑。教学时的设问应该紧紧围绕话题,以具体篇目的教学目标和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为依据。基于这样的认识,下文仅以《丹柯》的教学为例谈谈本人的教学尝试。

《丹柯》一文作为精读篇目被放置于“主题”话题单元中,围绕这一话题,单元还选择了《炼金术士》一文作为略读小说。“指导意见”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提出了以下几点: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3.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不同艺术手法(浪漫主义、寓言、象征)对表现主题呈现的意义。《丹柯》一文以人物为主来表现主题,以铺张、夸饰的浪漫主义手法对小说的主题层层推进,使得主题最终走向多元化。综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丹柯》一文凸显主题的法则,我设想围绕“主题”话题,引导学生精读《丹柯》一文,在阅读中归结开掘小说主题的“共通的法则”,然后让学生能带着这种法则,自行去解读与开掘《炼金术士》的主题。因而,《丹柯》是可以作为“小说主题如何开掘”的例文来处理的。

这样的教学设想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也曾提出:“语文学习的着眼点应该是一个个词句以及整片的文字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王荣生教授则指出:“‘选文则主要是说明‘共同的法则的‘例文。例文本身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它属于‘用什么去教含义的语文‘教材内容。”《外国小说欣赏》课程教学目标中还特别指出:“《外国小说欣赏》模块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传授给学生关于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在阅读、领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知识水平。”因而,将《丹柯》作为例文来处理,也是对课程目标这一要求的实践:不在于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个关于丹柯的故事,更在于通过这一例文让学生掌握关于“小说主题”的知识并学会运用迁移,能自己独立阅读略读篇目《炼金术士》并开掘其主题的多元性,甚至能将方法运用于自己阅读中碰到的其他小说的阅读。

一、基于“例文”的教学构想

根据话题与目标要求,我对《丹柯》课堂教学大致作如下构想:

1.信息概括:速读全文,从小说要素出发,概括事件,初步体会丹柯是一个怎样的人,把握人物形象。

2.赏析讨论:细读文本,问绕“主题”话题,归结表现主题的法则。

3.质疑对比:对小说的结局进行改编,使学生能在与原文的对比中质疑、深化并拓展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二、基于“例文”的问题设计

依据以上的教学构想,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

1.在丹柯这个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2.文章最后三段 “骄傲”这个词重复出现了三次,“骄傲的勇士”“骄傲的笑”“骄傲的心”。(学生齐读相关语句)从“骄傲的勇士”这个称呼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

3.同学们认为丹柯身上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请再读课文,用“他骄傲,是因为?摇?摇?摇?摇”这样的句式开头来回答,并用课文相关语段来说明理由。

4.面对所有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困境,丹柯有没有放弃?找一找能体现丹柯面对困境的心态的语句。

5.丹柯虽有动摇,但丹柯并没有放弃,而且最后掏出心来照亮族人前行的路,这样的事在现实中会发生吗?

6.不一样的结局:假如我们把小说的结局改为“……丹柯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随后他把心放到了胸膛里,被撕开的胸膛闪出一道金光,裂缝便消失了。他和人们一起欢呼着。从此,人们把他奉为部落的领袖……”你认为这样的结局如何?

7.理解小说中的另一些人,如“族人”——

(1)面对困境,族人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请筛选出族人变化过程中的重要词语。

(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评价族人,你会用哪个词?为什么?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8.拓展感悟

思考:高尔基用寓言告知了人类社会的这种现象,同学们觉得这样的事现在结束了吗?

以上這些问题,整体设想在于将话题这一知识点具体落实到教学中,下文简要谈谈具体意图。第1、2两个问题试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和初步认识人物形象,作者在小说中用“骄傲的勇士”来称呼丹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丹柯是为英雄的认识与评价。第3个问题的研讨,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中读出自己对人物的认知;对小说的解读还是得注重作为文学形式的小说阅读是得通过相关的句子的感悟来加以把握形象,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形象大于思想:英雄的敢于担当责任的崇高品质。第4个问题,体会情节波折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情节的波折一步步加重了丹柯面临的困境,在困境中丹柯的行为表现更凸显出丹柯的崇高,而丹柯的执着与崇高最终也让黑暗退避、让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而且也能对“英雄崇高”这一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主体人物的抗争越难,越能让人感受到其精神力量的强大,品质的崇高。第5问,引导学生认知艺术手法——浪漫主义、夸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再次加深对“英雄崇高”这一主题的体会——作者所歌颂的丹柯不是愤世嫉俗的个人主义英雄,而是以燃烧、牺牲自己生命为人们谋利的勇士。第6问,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英雄由不被人理解的悲凉转而形成的悲怆——美的必然毁灭而带来的庄严和壮丽,再次拓展主题的多元性。第7问,引导学生认知“以族人映衬丹柯”这一艺术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从而读出小说也表现了“人性的弱点”“人的兽性在困境中的爆发”“在困境中人往往是被自己内心恐惧打败”和“英雄不被常人理解的悲凉”“领导者与群众思想上的脱离”等主题:既是为了实现小说主题的多元开掘,也是要为下面拓展教学环节中对“主题的永恒”的探究做准备。第8问,认识小说永恒的母题意识——英雄的寂寞与悲凉是人类社会普遍现象,像族人那样的人性弱点、人性的复杂性也是很难在其他的时代根除的,也同样具有永恒性。

三、基于“例文”的课后拓展

1.自读《炼金术士》,提炼你所读到的主题,总结作者用途径来表现主题。

2.阅读房龙的《<宽容>序言》,思考:你从先驱者与无知山谷里的人身上又看到了什么?

课堂上是我们老师的作用是指导与点拨,而课后学生的阅读实践加强落实也不可忽视。两个课后阅读作业,在于让学生由精读篇目的阅读走向运用“共通的法则”进行自主的阅读,并在阅读《<宽容>序言》中感受小说主题的母题永恒性。

这一系列的问题研讨,就是以文本的学习来理解“主题”话题,相关的话题知识就能“润物细无声”地融合在小说文本的具体阅读和教学之中,从而降低了理解话题的难度,避免了抽象的说教。从选修的角度来讲,由于教学课文与教学时数的冲突,以例文方式,紧扣话题设问是必要的选择。“教不完”不是问题,学生“学完”才是重心。如果每篇小说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兼顾小说的每个基本要素,平均使力,既教不完,恐怕学生也“学不完”,甚至可能无所得。以例文处理外国小说教学,教学中淡化理论并少纠缠名词术语,在文本研读中让话题的某些(个)知识点得到阐释,“话题”知识才能成为提高欣赏文本能力的工具, 最后上升为类概念——可以迁移、运用于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

〔本文系浙江省教研课题“高中语文‘主问题·关键词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034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浙江永嘉中学。

猜你喜欢

例文小说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