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对高校社团发展的思考

2019-03-12钱惠民

理论观察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钱惠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社团:育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131 — 03

十九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的同时,对其本身的开展方式和育人模式也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校社团作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阵地,其本身育人机制与发展模式有待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本文通过以阐述高校社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为出发点,对高校社团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考。

一、高校社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最根本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立志于中华名族的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人才。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在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教学模式和“新课堂”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高效,稳定开展的必经之路。高校社团因其自发性,实践性,渗透性等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从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社团的育人机制和社会价值追求来看,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一)高校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

教育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同样,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通过某种形式,向受教育者传授符合国家发展,社会基本道德要求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将“教”与“学”通过某种媒介联系,结合起来,叫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我认为,高校社团之所以能够作为承担思想政治教学任务的载体其可行性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二者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开展从本质上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国际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下,其主要的目标,是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能够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优秀青年。高校社团综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如今的发展方向来看,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趋于一致性。其次,高校社团是学生日常社会实践的主要平台之一。

高校社团的育人方式主要存在于开展的活动和实践当中,具有较强实践的性。因此,以高校社团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本身就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将丰富的思政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中国早有先例。“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初入中国,一批先进的大学社团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多次组织反帝反封建主义运动,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其三,因为学生社团的管理者,参与者,实践者的主体都是学生。开展和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自主,自愿,积极的深入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个人自我学习和团队积极互助学习的良好氛围,也是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好渠道。最后,在我国高校社团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本身数量和加入的学生人数是非常大的,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 59.7%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内社团,平均每人参与的社团数为 1.8 个。同时参加跨校社团和网络社团的大学生比例分别达到 6.5%和 14.0%,平均每人参与的跨校社团为 1.76 个、网络社团为 1.99 个”。可见全国高校社团发展势头之猛。以全国高校社团总人数来看,庞大的人口基数,使高校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平台的可行性非常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校社团的发展

习近平在2018年“5.2讲话”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社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也必须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基本目標作为本身的发展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具有明确的政治性,承载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宁曾指出:“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索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总体设想。所以在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定是,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而不懈努力的青年人。基于此,在高校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成熟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政策理论可保障高校社团一直处于正确的价值轨道上开展实践活动,同时保障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参与社团实践活动。从而使高校社团平稳,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下,社团建设应该遵守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教育活动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社团的发展应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下沿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始终保证高校社团的先进性,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和可靠地接班人。

(二)知行合一原则:旨在德育活动中,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培养思想政治道德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和谐发展。在前文中提到,高校社团的育人方式,主要体现在其本身的实践性中,实践性是高校社团的重要特性。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中去,创造优势互补的良好教育环境。使学生自主将被动的“受教”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将教育者的身份由“管理”转变为实践中的“伙伴”,拉近彼此距离,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让理论知识潜移默化的输入学生大脑,具有较强教育隐蔽性,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开放性原则: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如今这个时代发展讯速,社会变迁加快,国内外局势瞬息万变的时代,高校社团要想加快自身发展,必须打破成规,以开放的心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这也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然要求。高校社团作为教育平台应具有开放的意识,深入社会,了解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才能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党和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由此培养学生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四)创新性原则: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以高校社团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即为一种创新。而在开展的过程中,依然要要立足于时代,坚持创新理念,包括: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创新,制度创新等等,高校社团不断以创新为发展动力,是其保证生命力的唯一源泉,也是构建起适合大学生需要的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紧跟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抓住其发展方向以谋自生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自身成长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内部问题

1.社团内部体系不清晰

高校社团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发性团体,不同于校直属,党团委领导下的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模式表现出较强的“随意      性”。主要表现在:其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多重指挥与重复指挥的现象,此外,一些非社团主管部门,也存在直接或间接干预等问题。其二,运行机制混乱,发展方向不明确。存在盲目吸收其他优秀社团发展经验,对自身发展环境与条件缺乏认识;各部门责任分工不清晰,遇到问道相互推诿等现象。此外,纳新方式随意,将会员人数作为衡量社团影响力的重要标准,在纳新时,基本没有考虑该会员是否满足本身发展需要,与社团整体价值观念是否一致等基本问题,盲目的出现“抢人”等情况,没有科学的考核,面试机制,从而降低社团整体水平,导致社团会员流动性较大,学生可随时,随地的单方面决定退出社团组织。上述问题的出现均无法保证实践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社团的相互促进作用。

2.实践活动质量不高

高校社团活动复杂多样,多依靠大型活动的次数展现自身“实力”。但其活动质量层次不齐,大多数仅存在娱乐性层面,活动的策划缺乏对其教育性考量,甚至有低俗化倾向出现,脱离高校社团的育人初衷。从而无法有力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开展,制约学生整素质的提高。此外,平凡的活动开展,占用学生太多时间。而且绝大多社团的骨干和未来干部的培选以活动“签到率”为重要甚至唯一参考依据。导致学生无法有选择性的去参加切实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实践活动,并且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安排。最后,实践活动的策划与开展,样式较为单一,创新性较差,容易使学生形成厌烦感,逐渐丧失参与积极性。

(二)外部问题

1.缺乏学校政策与资金支持

自古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经过长期发展,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使学校忽视高校社团的宣传教育作用随高校社团发展组织在高校中影响力日益增强,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有关利用好,发展好高校社团育人作用的相关政策,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和社团本身的“松散性”导致相关文件精神难以落实到实处。相当一部分部门对高校社团工作能够带来的影响缺乏正确认识,高校社团的创立,活动的开展手续繁琐且具有较强制约性。此外,在社团发展过程中,对社团发展缺乏有力资金支持,导致自身发展困难,无法组织起较为有影响力的实践活动。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制约社团发展,甚至造成社团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高校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多元化思想的冲击

信息全球化发展迅速,经过4G时代带来的网络便利性和马上迎来的5G时代使学生极大受到外来文化的思想冲击。而伴随网络发展而来的新型社交平台:社团微信公众号,社团微博等等成为社团思想宣传新渠道,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事物的出现,确实为社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但,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外来非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大学阶段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有坚定的个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评判标准去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的文化思潮,所带来的影响是,学生逐渐将物质追求作为衡量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社团的发展逐渐功利化,商业化等等。

四、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社团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就高校社团本身而言,要想作为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优化内部管理体系,优化运行机制;优化发展模式是关键点,起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社团发展模式,包括:构建科学管理监督体系;健全骨干成员,社团干部的的陪选机制;新成员入会的考核标准;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等等。此外,始终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社团的发展方向,培养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社团文化。从而保证高效社团健康,可持續发展。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社团中顺利展开。

就学校层面而言,在宏观上把握高校社团整体发展方向,构建一套公平可行的社团发展标准和考核方法,设立一系列奖励与惩罚机制,促各社团良性竞争。此外,对多次考核不达标,发展方向偏离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的社团,及时的取缔。以保证各社团协调发展,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社团中整体,同步的进行。

(二)坚持马列思想指导,在思政教育下,强化社团育人功能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社团实践的舆论阵地,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标准;增加以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寓于高校社团日常实践活动中去,使高校社团的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以保证高校社团的发展处于正确的发展方向,强化社团育人功能。

(三)专业老师指导

习近平在2019年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管其教育方式如何改变,教师的作用还是无法替代的。为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高校社

团顺利开展,学校应选取教育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教师,进驻各大社团当中,以顾问形式专职负责高校社团的思政活动开展。并将社团工作加入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对优秀指导教师加以表彰,及时清退“挂名”教师。以保证高校社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稳结合。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1986年版)(第39卷),人民出版社,400.

〔2〕人民网.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05-03.

〔3〕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侧记,人民日报,2019-03-19.

〔4〕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方宁,赵玎玎.新时期高校政治理论性社团探究—基于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社的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高校社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在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浅析高校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高校社团推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探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