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与自我的同一:论谢林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2019-03-12王一哲

理论观察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自然马克思

王一哲

关键词:谢林;马克思;自然

中图分类号:B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019 — 03

众所周知,马克思哲学的主要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但事实上,作为同时代的哲学家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能完全割裂。在没有深入其思想本身并依据思想自身的发展脉络分析其理论目标能否实现之前贸然地下定论,似乎有违对经典文本研究与阐释的原则。相较于追溯马克思思想渊源的黑格尔哲学,对其他同时代哲学家的追溯与比较特别是费希特、謝林哲学的研究明显不足。例如,作为常识性知识之一,黑格尔暗讽谢林的同一性哲学实则是“黑夜观牛”,事实上,谢林不仅强调差异、主张有差异的同一,而且更反对纯粹的抽象。谢林认为,“整个自然界都在反对任何抽象的观点,比如其中一种观点就是把物质抽象为一个纯粹的存在,一个否定了一切主观性,否定了一切内在生命,否定了一切知觉的存在。”〔1〕192纵观其哲学的发展进程,谢林对哲学的期望是想要建立与自然的联系,“这整个时代都必须发生转变,然后哲学再也不会排斥自己与自然界的永恒联系,再也不会企图通过理知世界的片面抽象来把握整体。”〔1〕177因此,重新审视谢林的自然哲学为马克思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积极作用就显得愈发重要。

在近代哲学发展进程中,我们知道谢林的自然哲学思想源自于对机械论自然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拒斥与改造,沿袭德国观念论的传统,谢林将自我对自然的理解内嵌于自然事物的本质之中,自我的进程奠基于自然本身的进程之中。由此我们看到,谢林的自然哲学所构建起的规律性,已然克服了机械论自然主义所为人厌弃的外在性即观念性的东西或人的理解不再是被生硬附加于自然之上或与自然无关联并列的外在之物,而是与自然本身共生的本然之物。在《近代哲学史》一书中,谢林认为,“自然界的开端无非就是那个最初的‘某物之存在,而整个自然进程的目标无非就是要克服‘某物之存在的独立性或实体性,无非是要让‘某物之存在重新成为一个更高东西的单纯的存在形式。”〔3〕143-144在这一点上,海德格尔在比较费希特知识学与谢林自然哲学时提出“实在之物与理念之物之间的关系作为应当在自身中包含了整个实在性的自我之中的这样一种关系。”也就是说,自谢林开始,研究在自然界中实在之物与理念之物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论起点,而这一起点完全不同于费希特式的知识学研究方式或研究框架。谢林将这一研究方式或框架的理论坐标定位于“作为一个整体的自然的理念”,海德格尔深刻地揭示了改变这一研究起点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无机自然与有机自然之间的对立应当在这种考察中被否弃。长久以来阻碍了自然科学之进步的、机械论与有机论之间的那种对立,应当被抹掉了。依据谢林的看法,这是通过一般有机论概念而发生的。”〔4〕234

作为海德格尔的学生,德国哲学家卡尔·洛维特沿袭自己老师的观点并将这一观点继续推进,更加强调谢林是如何论证或如何实现从观念到自然界的过渡,以及为克服因为缺少从纯粹观念到真正现实的运动过程所带来的思维无法真正生动把握现实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谢林在黑格尔的逻辑本体论中因缺乏对从理念到自然的辩证进步和过渡作出论证而感到遗憾。纯粹的思维不能造成任何真正的运动和对现实的生动把握,因为期望中的其内在运动的无前提性缺少经验的东西。从纯粹的存在和无出发的‘变易的合题是一个假象、像纯粹的、空洞的存在这样的‘抽象的抽象永远不能从自身走出、过渡为某物和返回到自身,或者干脆解放为自然,相反,只有现实的存在者,即积极的东西才能这样做。”〔5〕154

在同一时期,施密特有着相同的看法,不论是从个体自身的角度还是从自然界物质的角度来说,谢林认为自然界事物无意识地不断被人为地加工、被增添人为的痕迹而脱离直接的自然性,同时也是个体深入自然不断向更高阶段进发的过程。“在谢林看来,越出无机物质而继续前进的‘有机化的过程,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无限个体化,这个个体化通过人的劳动实现,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身为根据并通过人的手获得形式的一切东西,都是作为个体来认识和处理的。在‘草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完全使用了谢林的语言,讲到构成自然过程要素的‘元素的东西不断个体化,正如‘个体化的东西不断分解为元素的东西一样。”〔6〕90-91

上一节中,我们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史上谢林自然哲学研究状况进行了简单梳理。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在于谢林自然哲学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究竟有何种程度上的相似之处,谢林的自然哲学究竟对马克思在构建自己的自然概念时产生了多大程度上的积极作用。

第一,谢林的自然与马克思的自然都贯穿其各自思想始终,都是作为各自的重要概念。谢林的自然哲学既是其体系的开端,又贯穿其思想始终。谢林哲学的各个部分不是纯粹地在谈理念而是始终在关注自然本身的创造性,或者说自然本身就是谢林哲学的上帝。《自然哲学导论箴言录》第7条说,“自然界里面的事物的一切要素,作为大全的单纯的抽象,最终都会融入到自然界的整全生命里面,而自然界的肖像就是大地和群星,其中每一个都在自身内以神圣的方式承载着存在的一切形式和种。”〔1〕170我们会看到,谢林哲学有两个相向的思路:一是从自然中生成人的意识,二是以人的意识创造自然界。自然哲学从无意识的自然经过阶次的上升发展出人的意识。先验哲学从自我意识出发经过感性直观、理智直观、审美直观达到对自然的创造。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背后都有一条主线,就是绝对同一,这种绝对同一也可以被理解为自然的本质。“无限性之内的统一体,或者说那个在每一个肯定里面作为核心存在着的统一体,乃是自然界——这里指那个作为万物的永恒诞生地的自然界——的根据。”〔1〕22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了自然界是人的资料的来源,“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2〕158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与自然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统一才是一种完整历史。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使用价值这种自然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等思想都体现出马克思哲学中自然概念的重要。

第二,谢林的自然与马克思的自然都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在自然中的地位。人是可以改造自然的,可以让自然适应人的生存需要和审美需要。谢林认为,“创造性自然,作为一个自由的无限者,无限地肯定着万物,把万物纳入到它的本质的统一体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它直接就是事物的总体性,正如一个有机物就是它自己的全部部分,和这些部分一起构成唯一的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至于那些事物,虽然它们本身就是创造性自然,但就它们作为事物存在着而言,它们是被造的和被束缚的自然。”〔1〕266人就是这种体现。马克思说,“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2〕211他认为,自然史是向人的生成的历史,人通过生产劳动能动地创造自己的自然史,即历史。“工业是自然界对人,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对人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2〕193

第三,二者的自然都强调自然不是不变动的,机械僵化的,而是有机的作为联系整体的演进中的自然。谢林将自然的演化分为三个潜能阶次,由无意识逐渐发展到人的意识。他认为,“事物的第一个潜能阶次相当于自然界的‘反思,通过这个方式,自然界表明自己是无限性之内的统一体;第二个潜能阶次相当于自然界的‘归纳,通过这个方式,自然界把之前的肯定方面或无限性重新消融在统一体之内;第三个潜能阶次相当于自然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在石头那里是沉睡着的,在动物那里开始做梦,最后在人这里苏醒过来。”〔1〕234“第一个潜能阶次呈现为自然界的普遍变形,或者说呈现为事物最初从重力那里绽放出来的样子;第二个潜能阶次呈现为一种动态的生命,或者说呈现为事物的最初的内在联系;第三个潜能阶次呈现为一种有机的生命,呈现为内在生命和外在生命的同样完满的展现。”〔1〕331同样,马克思也认为,人的肉体和精神都和自然密不可分,严格来说人就属于自然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161

第四,二者都想要解决近代以来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问题。因此,二者的自然都有主客同一的意义,不能看作单纯的客观自然。在谢林这里,自然是绝对同一的自然,既是肯定者,也是被肯定者,既是认识者,也是被认识者。谢林继承了斯宾诺莎的实体观点,将自然实体等同于上帝实体,并且等同于主体,“正如对于重量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包含在重力之内的存在,同样,对于上帝的认识本身也是一种包含在上帝之内的存在。这里既没有主观也没有客观,因为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不是不同的东西,而仅仅是同一个东西,即上帝。”〔1〕184谢林认为,世界是绝对同一的,这种绝对同一的世界就是自然本身。因此,不存在先于自然并且要等待它去外化的绝对精神,而是自然本身就是绝对的存在。自然的演化发展出人的意识,但人是有限的主体,自然本身是绝对的无限主体。马克思将主客体统一于人的历史性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即实践活动。他认为,劳动是人的对象化活动之一,劳动产品是对象化活动的物化形式。通过劳动生产,人赋予自然物相对于人的意义。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使得机械自然观被人化自然所取代。因此,马克思这里的自然始终是人类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不是与人无关的外部自然、纯粹客观自然。

谢林意义上的自然,让自然本身成为主体。也可以说,谢林同一哲学的另一种表述就是自然哲学,自然本身就是绝对同一的上帝,就是主体。可以看到,谢林的自然哲学强调一个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非常相似。在《自然哲学导论箴言录》中谢林认为,“不仅整体本身是神性的,部分和个别事物就其自身而言也是神性的。如果说科学的形式不过是一个把所有东西捆绑起来的纽带,那么即使我递给你单独的一枝麦穗,你也得感谢我给了你一株具有神性的植物。确切地说,由于科学的形式是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所以整个自然界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既生活在自身之内,也生活在整体之内。”〔1〕174

总之,在谢林与马克思关系的研究方面是很欠缺的,因为我们通常把握的是从黑格尔哲学经过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哲学这条线索。但是,我们忽略了黑格尔去世后谢林来到柏林大学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即从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到谢林再到青年黑格尔派这条线索。谢林哲学中对现实实存、自由、自然、宗教问题的关注对青年黑格尔派,特别是费尔巴哈、施蒂纳,产生了较大影响。谢林哲学为其批评黑格尔哲学提供了很多启示,这些都为后来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1〕〔德〕谢林.哲学与宗教,先刚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中央编译局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德〕谢林.近代哲学史,先刚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德〕海德格尔.德国观念论与当前哲学的困境,庄振华,李华译,赵卫国校〔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6.

〔5〕〔德〕洛維特.从黑格尔到尼采:19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决裂,李秋零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6〕〔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北京:欧力同,吴仲昉译,赵鑫珊校.商务印书馆,198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自然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