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程度近视患者黄斑厚度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03-12周利晓

国际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鼻侧球镜外环

刘 意,周利晓,严 凯,马 宇

作者单位:1(450000)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2(450000)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眼科;3(467000)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

0 引言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步,近视已成为世界上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最新统计,至2020年底,世界上将有1/3的人口可能受近视的影响[1],中国近视人数占总人口的1/5,超过3亿,其中0.1亿为病理性近视[2]。高度近视特别是病理性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对视功能的损害较大[3]。近视会导致如视网膜、脉络膜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视网膜变薄等病变,同时黄斑厚度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4],进而影响视功能及其结构,故而,对黄斑参数改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能够促进临床上对近视的正确评估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探讨不同程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厚度与年龄、性别、眼别、眼轴长度及等效球镜等因素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表1 三组间年龄、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长度的分布特点

表1 三组间年龄、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长度的分布特点

组别 眼数 年龄(岁) 等效球镜度数(D) 眼轴长度(mm)低度近视组 282 19.18±2.05 -1.99±1.00 23.71±1.18中度近视组 218 19.53±2.06 -4.89±1.33 24.61±0.83高度近视组 126 19.01±2.16 -8.48±1.81 26.20±1.61 F 2.810 1095.066 195.983 P 0.061 <0.05 <0.05

表2 三组黄斑区不同部位的视网膜厚度比较(,μm)

表2 三组黄斑区不同部位的视网膜厚度比较(,μm)

组别 眼数 中心区厚度 内环鼻侧 内环上方 内环颞侧 内环下方 外环鼻侧 外环上方 外环颞侧 外环下方低度近视组 282 236.56±19.34 325.85±21.83 316.51±17.06 307.32±14.82 311.91±17.08 302.74±15.80 285.40±13.83 277.38±12.28 279.22±15.34中度近视组 218 247.43±19.03 320.46±18.19 316.99±17.78 300.41±15.62 302.41±16.37 294.33±16.82 272.38±13.65 264.41±14.05 271.98±13.73高度近视组 126 248.65±16.67 315.88±19.60 312.10±19.54 296.41±15.68 294.59±16.50 292.13±14.65 263.40±13.40 256.70±12.18 258.69±13.04 F 28.482 11.678 3.420 26.020 51.119 26.655 127.263 130.350 89.364 P<0.001 <0.001 0.033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01/2017-12在我院眼科就诊的自愿参加研究的近视患者313例626眼,其中男155例310眼,女158例316眼,年龄10~25(平均19.27±2.14)岁。纳入标准:(1)屈光度-0.75~-12.00D,最佳矫正视力≥1.0;(2)眼轴长度为24~27mm,黄斑区无形态学变化;(3)眼压值(非接触式眼压计)≤21mmHg;(4)既往无影响视力的全身疾病、无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无青光眼家族史、无视神经疾病史、无眼外伤史、无内眼和屈光手术史。排除标准:(1)不配合检查,图像模糊,扫描结果不准确者;(2)杯盘比>0.3。所有参与者均由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近视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低度近视组(近视度≤-3.00D)、中度近视组(-3.00D<近视度≤-6.00D)和高度近视组(近视度>-6.00D)[5]。本研究已通过我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常规测量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眼前节检查、黄斑厚度等。散瞳验光: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双眼,每5min 1次,连续滴3次,30min后进行验光,共测量3次,并进行记录,得出平均柱镜度数与球镜度数。等效球镜=球镜+50%柱镜。采用IOL Master测量仪进行眼轴长度的测量,3次结果取平均值。对已散瞳患者采用Cirrus HD-OCT(Cad Zeiss Meditec)检查黄斑厚度,测量范围是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6mm×6mm的直径区域,先右眼后左眼。根据ETDRS分区标准得到视网膜分区厚度值:即以黄斑中心凹直径<1、1~3、>3~6mm将黄斑分为黄斑中心区、内环、外环3个区,将黄斑区划分为上(S)、下(I)、颞(T)、鼻(N)侧4个象限。组合后可得到9个视网膜分区:A1黄斑中心区、A2内环鼻侧、A3内环上方、A4内环颞侧、A5内环下方、A6外环鼻侧、A7外环上方、A8外环颞侧、A9外环下方。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进行黄斑厚度与年龄、性别、眼别、眼轴长度以及等效球镜度数的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年龄、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长度分布特点患者按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282眼,中度近视组218眼,高度近视组126眼。三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眼轴长度随着等效球镜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黄斑厚度分布情况 患者黄斑中心区厚度平均为242.78±19.53μm,内环鼻侧、上方、颞侧、下方厚度分别为 319.48±19.93、315.79±17.90、302.72±15.88、305.12±18.01μm,外环鼻侧、上方、颞侧、下方厚度分别为 297.67±16.58、276.44±16.21、268.70±15.349、272.57±16.25μm。结果显示三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最薄,黄斑区内环上方与内环鼻侧视网膜厚度最厚,三组间的内环鼻侧、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内环下方、外环鼻侧、外环上方、外环颞侧、外环下方的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与各参数的相关分析

患者313例626眼的黄斑中心及内外环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厚度与年龄、眼别均无相关性(P>0.05);黄斑中心及内外环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厚度与性别相关,女性均薄于男性(P<0.05);黄斑中心的视网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随着眼轴长度的增长而变厚 (P<0.05),内外环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随着眼轴长度的增长而变薄(P<0.05);黄斑中心的视网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相关,随着等效球镜度数的增长而变薄 (P<0.05),内外环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正相关,随着等效球镜度数的增加而变厚(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的变化,近视成为影响视力的常见眼病,并且发病率尤其是高度近视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并发症是由黄斑部病变导致的。黄斑是维持中心视力和视功能的重要结构,一旦病损将会严重影响视功能。研究发现,传统眼科检查不能发现有视功能异常的高度近视患者常伴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可能与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损害有关[6]。本研究用Cirrus HD-OCT(Cad Zeiss Meditec)测得不同程度近视患者黄斑部各区域视网膜厚度。结果显示,黄斑区各区域的视网膜厚度是不同的,内环及外环的颞侧视网膜最薄,上下方和鼻侧则相对较厚,与黄斑神经纤维在解剖学上的走行分布一致,即黄斑发出的神经纤维成弧形方向,到达视盘,颞侧周边部神经纤维以水平子午线为界,分别由上下方绕过黄斑到达视盘。

表3 黄斑各区域厚度与年龄、性别、眼别、眼轴长度及等效球镜度数的相关分析

目前,年龄对黄斑厚度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陈伟等[7]对7~18岁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内环鼻侧、颞侧和外环鼻侧的黄斑厚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厚;Alamouti等[8]认为黄斑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变薄;本研究结果发现年龄与黄斑厚度无相关性,与Lam等[9]研究结果一致。可以避免与年龄相关的混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偏相关分析中也校正了年龄因素。

性别对近视黄斑厚度的影响仍有较大争议。本研究结果发现黄斑厚度变化与性别相关,其中黄斑中心区域视网膜最薄,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女性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很多研究结果一致[7,10-12]。Zhang 等[10]发现中国学龄期的青少年女生黄斑内环各区及外环颞侧厚度比男生薄;Massin等[11]认为女性近视患者的黄斑厚度比男性薄,并认为这可能是女性黄斑裂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的原因之一;陈伟等[7]则发现青少年近视患者中,女性外环下方黄斑厚度比男性薄,其他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发现眼别与黄斑厚度变化无关,这一结果与陈伟等[7]的研究结果相同。

目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屈光度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Song等[13]认为眼轴长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无关,但Duan等[14]认为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随着眼轴的延长而增加。本研究结果也发现黄斑中心的视网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随着眼轴长度的增长而变厚,其他区域黄斑厚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随着眼轴的延长,黄斑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变薄,与 Song等[13]、王秀英等[15]、陈伟等[7]、沈一等[16]的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发现黄斑中心的视网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相关,随着等效球镜度数的增长而变薄,内外环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正相关,随着等效球镜度数的增加而变厚,与 Zhang 等[10]、Lim 等[17]、赵明慧等[18]、Mrugacz等[19]以及Wakitani等[20]的结果一致。这可能是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加深,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被拉伸变薄,眼轴延长增加了视网膜表面切线力,从而导致黄斑中心凹变浅,黄斑外环区域视网膜变薄[21]。

综上,近视患者的黄斑部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厚度与性别、眼轴长度以及等效球镜度数均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眼轴长度增加,黄斑中心区厚度增厚,而黄斑内外环各区域的厚度变薄;随着等效球镜度数的增加,黄斑中心区厚度变薄,黄斑内外环各区域的厚度变厚。在临床眼科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可针对这一关系采取有效的诊断治疗措施,加强对近视的预防以及治疗。

猜你喜欢

鼻侧球镜外环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潘王路南延南外环道路绿化工程设计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通车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对眼角膜内皮质量的影响*
建设
教您看懂验光单
右下泪小点、泪小管重复畸形1例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