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小说中悲剧意识探析

2019-03-11邓娟马帅

文学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悲剧意识张爱玲

邓娟 马帅

内容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如同一颗璀璨之星在现代文坛上熠熠发光。张爱玲的作品以“苍凉”为感情基调,笼罩着她笔下的每一个悲剧故事,尽心书写人物悲欢离合,以此衍生出悲凉的美感。本文将结合张爱玲的童年经历、婚恋生活、时代影响及《红楼梦》熏陶等各方面的因素来探究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 悲剧意识 悲凉

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还是以标准化的定义,张爱玲都可堪为中国现代史上40年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如同一颗璀璨之星在现代文坛上熠熠发光。回首张爱玲坎坷的一生,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一段凄美的传奇故事,品读其作品也能深刻体会到她悲剧的一生。她以独特的视角,体察世间情感,付诸于笔端上的文字更多的是悲剧色彩,其包裹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剧传奇,致使在其作品中充分感受到作家浓厚的悲剧意识无处不在。

一.张爱玲小说中悲剧意识的概述

张爱玲虽然出身于豪门贵族,但是她对于生命的体验却是悲凉的。由于童年生活只带给她些许的一点亮色,终其一生过着孤独而寂寥的生活。一代风流演绎激情岁月的同时却写尽了美丽与哀愁,在平凡的世界里走过了不平凡的一生。张爱玲在爱情的道路上,先经历了与胡兰成今生今世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而晚年时期却独居海外,痛并快乐着和赖雅拥有了苦多乐少的跨国之恋,为此彻底毁掉了自己的健康,最終独自凄凉地客死他乡。张爱玲终其一生,奠定了生命的无穷悲剧意味。

所谓“悲剧意识”,是指“人经由对自身悲凉处境的深沉思考而生成的对生命悲剧性的体验与认知。”①具有悲剧意识的人,往往更容易去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真谛。沃尔波尔曾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②而张爱玲就是一位凭情感来领会这个世界的,因此,在她的感悟之下,这个世界到处充斥着悲剧。历经一切浮世的悲欢之后,希望能从悲凉之中找到别样的美,在悲凉之中琢磨出生命的光泽。

二.张爱玲小说中悲剧意识的特征

在张爱玲的一生创作生涯中,聚焦作品情节的中心点就是婚姻和情爱。由于在作家的身上自始至终都带有一种悲剧情怀,致使张爱玲在整个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都饱含着一种悲剧的情愫,没有浪漫、没有痴情,唯有的是悲凉世界中的“情”与“爱”,在人物的塑造上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悲剧的底色。

1.独特意象的采用

“意象”是作者通过主观的独特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而作品中“苍凉”的基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意象的刻画来体现的。因此,意象在张爱玲作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张爱玲的作品,月亮、镜子、雨等这些典型的意象,不仅是环境氛围的渲染者,还是情节推动的助力者,更是作品中苍凉命运的象征者。“月亮”是张爱玲作品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意象。月亮不仅象征了女性的悲剧命运,而且象征了作者的悲剧意识。在《金锁记》中一开篇就写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③小说以月亮开篇,这里的“月亮”带上了岁月的沧桑感,奠定了小说凄凉的基调。在小说的结尾同样也写到了月亮:“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④最后,这里的“月亮”意味着曹七巧的世界随着生命的谢幕而结束,并且结尾的“月亮”呼应了开头,锁定了小说的整体氛围,使小说的意蕴更加深刻。因此,这些独特而又丰富的意象正好与主人公的悲剧情感是不谋而合的,张爱玲正是通过作品中的这些意象的刻画传达给读者一种悲凉的感受。

2.凄凉色彩的使用

张爱玲曾说过:“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⑤她对于色彩的选择是极为敏感的,再加之在色彩的运用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也正因她对凄凉色彩的精心选择,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也渲染了环境的气氛,独具匠心的运用使得作品营造出一种悲凉的韵味。同以《金锁记》为例,“阴暗的绿粉墙”、“墨绿洋式的窗帘”、“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等,运用了这一系列的绿色来描写环境氛围的凄凉,这也正和人物苍凉的人生相吻合。不仅如此,色彩的有意运用还从曹七巧穿衣打扮上的变化来体现。起初未出嫁在麻油店还是姑娘时,她的打扮是“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刚嫁到姜家时,衣服还是“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颜色上亮丽夺目;但当她物质和情欲长期都不到满足,压抑之下人性被彻底泯灭后,穿的却是“佛青实地纱袄子,特地系上一条玄色铁线纱裙”,她的穿着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衣服的色彩也显得比较清冷些。另外,张爱玲善于将色彩的描写和意象的刻画相结合,用色彩来进一步描摹意象,进而传达出作品悲凉的文学底蕴。

3.悲剧载体的运用

在我国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之下,女性的地位是最低下的,女性只能是附属于男性而存在,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最终只能陷入到悲剧的生活当中。张爱玲作品中比较擅长对于女性的塑造,而女性不仅是张爱玲小说中创作的主体,还是作品中独特的悲剧载体。张爱玲以一种超然而凄绝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悲剧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生活的艰辛和生存的困境。通过书写女性的悲剧命运,谱写出一首首悲凉而绝望的挽歌。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微龙,由于性格中的软弱性导致人格缺失,最终在物质生活的诱惑下,逐渐沉迷于奢靡的生活无法自拔;《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一位受娜拉式出走影响,依旧生活在强势男权下的女性;《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位为了追求物质金钱,长期的压抑,最终人格被扭曲,人性被泯灭,进而毁掉两代人幸福的典型代表。

三.张爱玲小说中悲剧意识的缘起

张爱玲作品中渗透着浓浓的悲剧意识,那她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才会有如此强烈而又独特的悲剧意识呢?究其原因,这是与她的童年生活、婚恋生活、时代环境及《红楼梦》作品的影响密不可分。

(一)童年的影响

作家海明威说过:“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就是不愉快的童年。”⑥大体看来,张爱玲或许就是受到过这样最好的训练。她出身于名门望族,有显赫的家世和丰厚的家底,家族的优越感给她增添了不少的光环。虽然在这样大环境耳濡目染的影响下,造就了她内外兼修的品行,但是这个大家庭并没有让她享受到家族应给予她的一切,反而是让她见证了家族的衰落从她父辈这里开始。她的父亲张志沂是一个典型没落家族的纨绔子弟。整天游手好闲,花天酒地,依靠家产坐吃山空,吃喝嫖赌毒,一样不缺,腐化堕落过完一生。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的新派女子,她无法忍受丈夫的所作所为,最终抛夫弃女,自己独自一人离开,赴美留学。父母的离异之后,张爱玲起初跟着父亲生活,由于父亲再婚,生活在一起长期受到父亲和继母的欺辱和虐待,忍无可忍之下,张爱玲选择回到了母亲那里,但是在母亲这里,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母爱。

父母关系的不融洽、不和谐,长此以往逐渐破裂,最终走向离异的道路,彼此分道扬镳。父母的失败婚姻导致了张爱玲在童年时期父爱和母爱的缺失,过早地领略了人情世故,童年生活注定了她的苍凉与冷漠。“张爱玲幼小的心灵深受重创,形成了创伤性记忆,这些经历无疑影响了她人格与心理的正常发展。”⑦而这样支离破碎的家庭对她后来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注定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蒙上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以致在后期作品创作中带上了悲剧的色彩,奠定了在作品之中有挥之不去的苍凉意味。

(二)婚恋的影响

从来没有恋爱经历的张爱玲不知为什么会把爱情看得如此透彻,那么等待她的将是一段什么样的爱情呢?下面一起来梳理下张爱玲生命中出现过的三个男人与她的关系。

1.张爱玲与胡兰成

正值青春年华之际,23岁的张爱玲嫁给了38岁的胡兰成。一个是倾国倾城的女作家,一个是薄情寡义的卖国贼,两人的爱情当时可谓是轰动全城,成为了一段传奇。胡兰成的博学多才深深地吸引了张爱玲,果真印证了那句俗话“恋爱时的女人智商为零”,所以,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张爱玲不知不觉地就陷入了汉奸的围城之中,从此失去了自我。张爱玲给胡兰成的情书中曾说到:“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胡兰成是张爱玲这一生中最遇人不淑的一个,与他的相遇相识,让她爱上了一个本不该爱的人,一次次的背叛与伤害,彻底伤透了张爱玲的心,给她带来极大的悲怆。张爱玲与胡兰成轰轰烈烈地历经三年的婚姻生活之后,最终以胡兰成的移情别恋而告终。这段不堪回首的婚姻生活深深地损毁并改变了她的人生态度,以至这段乱世之恋对她后世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张爱玲与桑弧

经过一段沉寂的岁月后,她相遇并结识了才华横溢的青年导演桑弧。张爱玲虽然欣赏和赏识他的才华,但是对于桑弧对她的示好却始终无动于衷,主要就源于与胡兰成长达三年婚姻生活的失败给她造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爱与被爱的严重错位,致使她心力交瘁,不愿意再花时间、花精力去爱任何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切几乎让她丧失了爱的勇气和爱的能力。

3.张爱玲与赖雅

与胡兰成分开十年之后,张爱玲到了美国。在美国期间,生活非常拮据和窘迫,仅依靠微博的稿费度日,走投无路之下的张爱玲只得向賴雅求助,于是张爱玲嫁给了这个比她自己年长29岁的男人。张爱玲原本以为这第二次的婚姻能够给她带来幸福,至少可以生活稳定,不再奔波劳碌,一切都可以慢慢好起来。谁知,这只是另一个不幸生活的开始。赖雅因病瘫痪在床,十一年的拖累之后终于撒手人寰了。

胡兰成、桑弧、赖雅,这是在张爱玲生命中出现过的三个男人,究根问底,那到底谁才是她的挚爱?谁才是她生命中的过客呢?不管谁是谁非,终究只剩张爱玲一人远漂海外,形单影只、孑然一身地度过余生。两次婚姻既给张爱玲带来飞扬恣肆的生命欢悦之感,又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她对爱情不再抱有任何的幻想,余生无力再去爱,同时也发出了“生在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⑧感叹,张爱玲对婚恋的悲剧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悟,而这也深深地影响了张爱玲的一生。

(三)时代的影响

张爱玲生不逢时,生于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出生地上海战火纷飞,即便是到了香港,也是战火不息,这让她对战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炮火连天的战争不仅带给她的是恐惧和害怕,还让她亲眼目睹了人的生离死别,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将她带进了无尽的黑暗深渊中。“战争状态下的香港经验促使张爱玲形成了她完整、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她对时代及时代背景下的个人生活有了成熟的理解,这构成了她不久后走上文坛的基础。”⑨时代的混乱铸就了张爱玲对社会、对人生的深深沉思。这一时期的张爱玲更加渴望爱,没有爱的滋润使她更加绝望和悲观,更加地被“悲剧感”所包围,这也就使得她的作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氛围下,更加形成了荒凉的定势,从而决定了作品中所蕴含着悲剧意识。

(四)《红楼梦》的影响

张爱玲从八岁开始便阅读名著《红楼梦》,每隔几年都会来再次翻阅以增加印象。从小深受《红楼梦》的浸润,对于《红楼梦》的痴迷程度以至于她在晚年时期,倾注所有的经历来书写一部作品——《红楼梦魇》。张爱玲如此迷恋《红楼梦》,大体是因为她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着极其相似的身世,两人都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同样的经历让她产生了共鸣,所以,《红楼梦》是影响张爱玲创作最大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她创作的源泉。而在《红楼梦》中体现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正是张爱玲从中得到最深刻的体会,体悟到“哀吾生之须臾”(苏轼《前赤壁赋》),感叹生命的短促和人生的渺小,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时刻渗透着悲剧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最为彻底的唯美主义者,一生自始至终力求完美,甚至追求极致,这或许就是张爱玲个人婚姻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在张爱玲看来,“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⑩在其人生观与世界观中渗透着悲凉,以至基于这种悲凉的基调之下,作品形成了一种“苍凉美”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的一生及其作品充满了悲凉,到处都是“传奇”,对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的探析,有助于對这位传奇女作家更加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①李掖平.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2)

②董广智.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探析[J].理论界,2005(10)

③金宏达,于青.金锁记[M]//张爱玲文集(第二卷).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7)

④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张爱玲散文.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10)

⑤乔治·曾林浦敦.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1)

⑥胡明贵.没落意识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⑦金宏达,于青.倾城之恋[M]//张爱玲文集(第二卷).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7)

⑧张均.张爱玲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

⑨曲灵均.她从海上来——张爱玲情爱传奇[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12)

注 释

①李掖平.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2)

②董广智.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探析[J].理论界,2005(10)

③金宏达,于青.金锁记[M]//张爱玲文集(第二卷).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7)

④金宏达,于青.金锁记[M]//张爱玲文集(第二卷).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7)

⑤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张爱玲散文.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10)

⑥乔治·曾林浦敦.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1)

⑦胡明贵.没落意识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⑧金宏达,于青.倾城之恋[M]//张爱玲文集(第二卷).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7)

⑨张均.张爱玲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

⑩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张爱玲散文.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编号:2018zc13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邓娟,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人事科科长,讲师;马帅,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

猜你喜欢

悲剧意识张爱玲
名人的味道
从悲剧前知识浅析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理论
生命的映像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海明威作品中悲剧式英雄主义解读
古典美学思想建构下的张爱玲批评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