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工匠精神协同培育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2019-03-08魏春丽

祖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工匠精神

魏春丽

摘要:伴随着制造业的兴起,工匠精神成为一种高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工匠精神纳入到公众视野,也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在阐明高职院校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协同培育机制构建出发,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工匠精神协同培育中的作用发挥提供参考路径。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 工匠精神 协同培育机制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也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作为主题,说明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回归。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对设计的独到理解、对品质的孜孜追求、对技术的不断革新、对效果的精益求精,这种精神随着工艺作品的传播而扩散,随着社会制造业和人类文明发展而不断传承,不仅仅体现于工匠的身上,还能够在社会人、普通劳动者身上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品质。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工匠精神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时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需要通过教育为大众思想、行动上打下印记,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责任重大。从个人层面来说,工匠精神包括了工匠的技术和追求,是高超工艺技能与高水平人文道德修养的完美结合。

一、高职院校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提供储备人才的重要任务,在高职院校中弘扬培育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响应号召,落实国家战略规划。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深化改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高等职业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立足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总体国情的需求,是着眼教育行业尤其是高职教育行业发展具体需求和前景规划的前瞻举措,更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必然需求。从顶层设计上来讲,国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明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方向,指出高职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根本任务。作为教职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理应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从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入手,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应当本着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摸索实践育人、制度管人、理念化人的新渠道、新思路,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处事方式的改变,响应国家号召和社会需求,为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二)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教育作为教化培育的重要手段,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出色的技术人员,培养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情操的技术人员才是其终极目的,而工匠精神正是实现这一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所谓工匠精神,不仅仅指的是技术上的过硬和技能上的娴熟,更重要的是素质素养上的高水平,是个人发展的全面可持续。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主体,是学生思想塑造和行为规范的主要责任人。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能够极大丰富职业教育在思想上的内涵和外延,极大拓展职业教育在人文素养上的价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从而彰显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体现职业教育的软实力。高职教育不单单是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高尚品行的塑造,职业技能的培训是其重要内容,但根本落脚点还在于教化育人之上。将工匠精神纳入到高职教育当中,用工匠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增强高职教育对学生品性的培养,增强职业教育精神在学生中的感染力,提升高职教育的软实力。将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与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学习、生活、劳动、技术、创造等紧密集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意识,彰显工匠精神育人的强大实力,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软实力。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制造业强国,如德国、日本等,无不充分认识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无不将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必须,融入到日常培养过程中。不少观点认为,战后德国和日本的迅速重建和崛起,工匠精神重要因素。工匠精神作为各行各业重要的职业精神,其培养要从学校教育抓起,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培育是工匠精神孵化和培育的重要战略阵地。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明确之后,还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完备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将工匠精神纳入到培训体系之中,为产业工匠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国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育非常重视,但在学生职业理念、素养等方面的培育相对欠缺,而工匠精神的培育恰恰符合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初衷。因而,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在提升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一)重视思想道德情操陶冶,突出培育涵盖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培育的不仅仅是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型技工,更重要的是具备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高素养人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重要内容。高校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陣地,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思想道德情操的培育和陶冶是其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高职院校要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把工匠精神的培育内化于教学的全过程,突出锻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将培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对实践、创造、技能和劳动等有更为清晰、精准、深切的认识,系统化地理解和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融会贯通,自觉运用。

(二)融合专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领悟工匠精神。专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主要是专业课程。因而培育工匠精神要高度重视专业教育,主动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其作为融入课堂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教学的形式仍然是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安排的实践教学、实训课程多数仅仅以参观车间、制作简单工艺零件作为目的,工艺技艺的深化培养无从谈起,这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高职院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专业精神的培养,从机制设计上将工匠精神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专业教育中,高职教师应当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精湛专业技术的同时,让其感受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涵,将精益求精、锐意进取作为追求的目标,防止出现对技术和工匠精神理解的庸俗化、表面化、曲解化。

(三)重构校园文化,弘扬和传播工匠精神。校园文化与教育质量休戚相关,校园文化是师生学习、生化的重要软环境,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学校长期维系、健康运转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教化育人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当将工匠精神充分理解和吸收,积极的弘扬和传播工匠精神,重构自身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和长廊”等资源,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让学生有意或者无意的将工匠精神印记在脑海中,入脑入心,形成工匠精神的良好积淀。在精神的弘扬与传播上,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例如采取宣传展板、公众号、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将无形的精神化为有形的形象,将单调、固化的说教化为丰富、灵活的交流,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新兴传播方式,贴近学生生活,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强化校园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作用,强化学生思想品质和职业操守上的追求。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工匠精神协同培育中的作用发挥

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学习生活入手,将工匠精神注入到学生思维和习惯之中,培养工匠品质和工匠气质,这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品质的具体路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年级、按照不同主题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工作。

(一)工匠精神校园化。要想让学生理解、接受和吸纳,必须采取贴近学生的方式,将工匠精神校园化。依据校园自身建造的特点,重点打造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建立工艺大师展厅(馆),利用教学楼、公寓楼的长廊、空地等设计企业文化、校友采风展览,营造一种崇尚工匠精神的热烈氛围,让学生浸染在技能文化的环境之中,不出校园就能感受到工匠精神无处不在。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作和工艺制造,例如创办技能展示月、身边的技能能手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活动举办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专业教师、业内专家进行点评,并以适当形式对优秀作品创作者加以奖励,将工匠精神校园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二)主题活动融合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一是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在服务社会中直观体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单单是行业企业单方面的事情,更离不开社会的认同和弘扬,社会面的宣传离不开工匠与民众的近距离接触、亲民的服务。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可以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走出去,利用高职院校附近社区广场、购物中心等公开场所,面向民众开展宣传,并提供便民服务,让群众感受职业教育学生的服务意识、技术能力,提升公众对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社区广大群众到生产一线感受技术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流程,到实训基地体会学生的实践学习和模拟工作状态,切身体验技术工作所需投入的精力和倾注的心血。在这种面向大众的服务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当锤炼自己和学生的服务意识,以期在全民普及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净化。二是通过实践教学体验工匠精神,同样也可以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请进来,邀请专业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等专家学者、高级技工、优秀毕业生等举办专题讲座、展览和论坛,通过对工匠精神历史的讲述、最新成果的展示、典型案例的介绍、前沿技术的传播,帮助学生树立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的职业道德,为中国制造强国培养思想坚定、技术过硬、敢于创新的储备生力军。另一方面走出去,通过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的不易,在技术操作中体会工匠精神的真谛。将抽象的工匠精神与具体的工作场景相结合,让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感性认知形成共鸣,真切体会工匠精神的实质,准确认知其价值,从而在思想上实现再认知,在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再践行,并将工匠精神作为毕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与信仰。

(三)社团丰富工匠精神传播形式。工匠精神不仅仅是精神,更需要专业技能的支撑,工匠精神的拓展和传播,专业技能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保。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工匠精神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形式。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深入社团之中,与专业教研室携手打造富于专业技能的社团。通过与专业教研室主任结对子,让其出任社团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担任组织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让社团在既有的活动内容中增添工匠精神的色彩。一方面为社团活动争取实践经费,为社团实践培训、组织运作提供经费支撑;另一方面实施分类指导,不同教师负责各自领域的指导,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社团开展专业训练,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辅导员负责协助社团日常事务管理,以及主题活动的筹划,外部单位的联络等等。

(四)举办和参加技能竞赛提升工匠技术。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认知的最终标准。通过举办技能竞赛,能够模拟现实工作中遇见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真切检验学生技能水平,也为学生工匠技艺的展示和比拼提供了平台和舞台。竞赛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校内比拼、跨校比武、区域竞赛,等等,通过竞赛的组织和实施,引导学生关注工匠精神,倡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是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将技能的实战常态化,并且为学生家长、社区民众现场观摩提供便利条件,通過项目展示、成果汇报等形式,在激发学生敢打敢拼精神的同时,传播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最大程度地将工匠精神向更多的社会面辐射。二是重视宣传工作,开展技能大赛宣讲,通过对月度、年度以及各大赛事获奖学员项目和事迹的宣讲,让先进典型进课堂、进宿舍,在整个学院掀起榜样引领、崇尚工匠的良好氛围。三是完善奖励措施。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的角度,制定较为完善的奖励机制和措施,将技能竞赛等次与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标兵等评定挂钩,并且对各个竞赛获奖者以一定形式的现金奖励,激励学生技能提升的热情。

(五)妥善利用“互联网+”,营造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随着“互联网+”走进各行各业,工匠精神的宣传和培育也要契合时代的旋律与脉搏,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宣传,通过建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方式,以网络形式在学生中传播工匠精神。例如,在院校主頁、官微上定期推送工匠精神相关内容,让学生订阅,起到被动宣传的效果;在校园BBS、网络文化活动服务平台上,定期推出工匠精神相关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并上载工匠精神竞赛的举办情况、获奖成果等,供学生参阅;制作工匠精神宣传视频、工匠竞赛视频、实践活动视频,通过QQ、微信、学校论坛等平台发布,学生可以互相转发,扩大宣传的辐射面,拓展了宣传的形式。

四、结语

工匠精神的回归,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任,在学生中弘扬和普及工匠精神也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活动的管理者,肩负着在学生中普及和弘扬工匠精神的神圣使命,必须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普及和弘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托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协同培育机制,发挥自身能动性和创造力,广泛采取多种形式圆满完成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50-54.

[2]于洪波,马立权.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8):110-112.

[3]刘敬霞,乔永庆.新常态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J].教育现代化,2016,(25):111-113.

[4]吴玉剑,刘燕.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J].职教论坛,2017,(04):82-85.

[5]王晓漪.“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6,(32):14-17.

[6]刘娜,李昌锋,张亚.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辅导员视角下的实践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03):123-124.

(课题名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民办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Ny2018djyb15;作者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辅导员工匠精神
高职辅导员工作创新探索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辅导员企业文化传导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