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职业学校戏剧知识的普及

2019-03-08董云

戏剧之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潜台词

董云

【摘 要】本文立足《雷雨》全剧,侧重第二幕第三场,从舞台说明、潜台词和戏剧冲突等角度分析职校戏剧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普及,培养学生戏剧欣赏的能力。

【关键词】舞台说明;潜台词;戏剧冲突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01-0022-02

话剧是众多有文化基础的职业学校学生较喜爱的一门课程,此外还由于话剧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更活跃。在目前中职教材的几个戏剧选段中,《雷雨》选段由于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人物台词,精彩的戏剧冲突为学生所接受。本文将结合《雷雨》选段的教学谈谈本人是如何在教学中普及戏剧知识的。

一、把握主题,明确方向

建国后,许多评论家把《雷雨》架起到“阶级斗争”的高度,认为曹禺是代表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发起进攻,面对众多的评论,曹禺在作品的《序》中只承认了这样一点——“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他说自己提笔前“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可见,《雷雨》有其思想性,但作者只是表达了在当时社会生活下对旧式家庭制度和畸形社会形态的不满,虽然阶级早已存在,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但作品还没有上升到“阶级斗争的檄文”这样的高度。当然,曹禺在作品中对人物表现出爱憎,例如对周朴园老奸巨猾的憎恶,对鲁妈自尊自爱的赞赏……但我们不能仅凭周朴园是资产阶级,鲁大海是工人阶级,就判断《雷雨》讲述的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毕竟只是全剧的一小部分。

二、掌握结构,整体明晰

《雷雨》除去“序幕”和“尾声”共有四幕,中职教材节选的是第二幕中的两场。如果我们独立地看节选部分,当然不能很好的把握整个话剧,《雷雨》分四幕,遵循了三一律的原則,前后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情节紧凑,结构缜密,矛盾层层深化,最终达到全剧高潮,人物间的纠葛最终用死亡来解决。傅柏忻导演认为全剧巧合痕迹太重,这既是缺点也是优点,优点在于为全剧埋下了最煽情的伏笔。曹禺在《序》中说:“《雷雨》显示的并不是因果,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这个主宰即人们俗称的“上帝”“命运”或“自然的法则”。所以,教材节选部分鲁妈与周朴园的重逢既有偶然性,又具有必然性。周朴园留学德国学习矿业,回国后在天津的煤矿任董事长,举家从无锡搬到了天津,也有躲避侍萍的用意,周公馆需要一位能干的管家,鲁贵八面玲珑,正好符合周家的要求。在当时战乱下的社会,北上比南下更安全,天津租界更是北方的安乐窝。侍萍为躲避周家来到天津定居,偏偏丈夫和儿女都在周家做工。周萍与四凤这对同母兄妹在不知情中乱伦相恋,可以说是在命运的捉弄下步了周朴园与侍萍的后尘(少爷与丫环相恋),为嫉妒的继母所不容,终于找来了四凤的母亲侍萍。于是侍萍与周朴园重逢顺理成章。也正是因为侍萍的到来,为全剧的悲剧性结局定下了关键一步。

三、舞台说明,感情基调

《雷雨》剧中,多次写到空气沉闷,郁热逼人,天空灰暗,像是要下暴雨,尤其是在周公馆的客厅内,更是因为周朴园“不许开窗”闷热异常。这些舞台说明一来介绍了剧中的天气情况;二来暗示了周公馆内人际关系紧张,家庭中的矛盾如暗流涌动,急需一场大雨冲刷,解决一切矛盾,洗清各人的罪孽;也为第四幕雷雨中四凤和周冲先后触电而死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重逢,穿插其间的对周朴园的神态所做的舞台说明,如“沉思”“苦痛”等,也说明三十年前发生的是一件令周朴园感到痛苦的往事,这件往事是一个秘密,周的反应预示着这个秘密将被揭穿,将给周公馆带来不幸,为全剧的悲剧性结尾定下了基调。

四、抓潜台词,解正确意

人物台词是戏剧三大要素之一,而潜台词是台词中意蕴最丰富的,往往需要读者进一步思考才能理解,是没有被说出的台词,包含了人物复杂的心理。

第二幕中周鲁重逢,鲁妈本是避之唯恐不及,但满屋子的旧家具和自己年轻时的照片让她心存幻想,以为周朴园已经为当年的罪孽感到后悔,后文提到她的最终目的——“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可见,虽然鲁侍萍躲避了周府近三十年,但母性使她心中一直牵挂长子周萍,她与周朴园的对话可以以这种思维来解释。例如:当周朴园让鲁侍萍离开客厅时,鲁侍萍说“老爷没有事了?”这一句看似平常的台词,实际应理解为“你早已忘了自己的罪孽了,连我也认不出了”。另一句台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有人认为这是鲁侍萍念及当年的感情想原谅周朴园,其实应当理解为“你怀念的不过是当年那个年轻貌美,温柔善解人意的梅侍萍,你眼前的是被你抛弃而受尽苦难的侍萍”。这其实是一句带有讽刺和充满了控诉的表白。周朴园三十年前抛弃了与自己山盟海誓的情人侍萍和自己的亲骨肉,内心不可能没有一点罪恶感,但他是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为和门第相当的人家结亲,哪怕再回到当年,他还是会像当年一样去做,这也是他的本性。刚开始,他不识眼前的鲁侍萍,和她谈起了三十年前的往事,先是步步探查,后是惊识旧人,面对侍萍的痛斥,他又是表白告饶,又是拿钱收买,最终露出狰狞的面目,赶走鲁家所有人,一系列的行为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并不像有人所说的是在“演戏”。这一段台词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来理解。

要理解人物的台词,一定要先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理,这样才能读懂潜台词,才能品出台词的精彩。

五、戏剧冲突,成就精彩

我国的戏剧理论中,一般习惯于将冲突划分为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雷雨》兼具了这两种冲突。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每个人都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者时常产生矛盾冲突:本我会为追求快乐不顾一切,自我具有理智性和原则性、超我具有社会性和理想性。剧中人物也体现了这种特冲突:周萍想反抗父亲的封建家长式独裁,又因他的“本我”使他追求安逸生活,不敢采取更极端的反抗方式,所以冲动追求继母蘩漪的爱情,犯下了乱伦的罪孽,又为逃脱乱伦带来的“超我”和“自我”的谴责,妄图靠四凤拯救自己的灵魂,但他的“自我”又告诉他,他与四凤的爱情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所以他一直拒绝带四凤逃离周公馆。内心的矛盾冲突不断,致使周萍始终给人“苍白”“空虚”“犹疑”的印象,连初次见到他的鲁大海也说:“刚才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在花园里躺着,脸色发白,闭着眼睛,像是要死的样子”。在这里,内心冲突塑造了一个在当时社会特定阶级和在特殊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形象,成为整个话剧不可缺少的一环,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话剧剧情的精彩。

外部冲突包含个体和除自己以外的一切力量的冲突,如个人和个人的冲突,个人和社会团体的冲突。以周朴园为例,他和蘩漪之间有冲突,内在原因是蘩漪洞悉了他不光彩的过去,并拒绝服从他,外在表现为他命令蘩漪吃药,蘩漪拒绝吃药;他和鲁侍萍之间有冲突,他对侍萍始乱终弃,造成了鲁侍萍的不幸,并间接造成了下一代人的悲惨命运;他和鲁大海之间有冲突,他遗弃了出生才三天的大海,并在二十多年后从自己的矿上开除了他;他和矿上的工人们有冲突,他不仅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更视工人们的生命如草芥,以此发昧心财。教材节选部分展现的是他与鲁侍萍和鲁大海的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真正爆发是在侍萍表明真实身份后,此后“你来干什么”和“谁指使你来的”两句严厉的追问,揭开了冲突的序幕,此后,冲突时而缓和,时而激烈。

冲突缓和的原因,一是侍萍表明来此是命运的巧合,解除了周朴园关于鲁贵借机敲诈的怀疑;二是周朴园为缓和鲁侍萍激动的情绪出言安抚;三是周朴园为彻底解决和鲁家的关系允诺让侍萍和周萍母子相见。冲突激烈的原因,一是周朴园误认为侍萍是为敲诈他而来;二是侍萍回想起三十年前的往事痛不欲生,三是侍萍徹底认清周朴园的丑恶面目,下定决心与之决裂。归根结底,这两人之间的冲突是由于“情债”,俗话说“情债难偿”,所以两人虽下定决心忘记恩怨,但冲突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形式砖家到了下一代人身上。鲁大海是工人代表,是受周朴园剥削的工人团体中的一员,在节选部分,大海并不知道周朴园是自己的生父,他完全站在工人团体一边,与周朴园斗智斗勇,反观周朴园,虽然知道眼前的是亲生儿子,却如老猫戏鼠一般,在鲁大海面前刻意表现自己的老谋深算,嘲笑对方的稚嫩天真。期间,矛盾始终尖锐,冲突不断,情节紧张,异常精彩。

六、主要人物,精准定位

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在把握《雷雨》这样的经典中的人物形象时,既不能单独片面,也不能故意拔高,更不可套用固定类型。

在教材节选部分,主要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和鲁大海。周朴园是旧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孕育出来的人物,身上既有封建地主阶级的独断专权,又有新兴资本家的唯利是图,既遵从封建社会的礼仪道德,又高唱着改良社会经济的高调。年轻时的周朴园固然是有着冲动、热情的品德的,从他打破社会等级观念,爱上侍萍就可以看出,但他到底是自私的,冷酷的,他赶走了深爱他的侍萍和自己的骨肉鲁大海,他又是虚伪的,他对家人施加种种精神压迫,还美其名曰:维持体面的家庭秩序。鲁侍萍是一个温婉静慧的女子,但她又不乏刚强果敢的一面,她身上闪耀着母性的光辉,是一位勤劳朴实又自尊自爱的劳动妇女。鲁大海是一个性格倔强,充满正义感,外表冷漠,内心充满热情的青年,他有一定的洞察力,相对于周朴园是一个稚嫩的,缺乏斗争经验的无产阶级斗士。

准确地定位人物形象,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剧本,理解人物对白和人物行为。

司马迁终其一生,只留下一部《史记》,但这无碍于他获得“文学家”“史学家”的称号,可见,优秀的作品,只要一部,足以展现一个作家的功力,《雷雨》正是这样一部令曹禺骄傲的优秀话剧。我们通过对这部话剧甚至教材节选部分的充分解读,既可以领略大作家的思想风采,又可以学习到戏剧的基础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杨云峰.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

[2]王振良.雷雨八十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

[3]田本相,邹红.海外学者论曹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潜台词
潜台词的挖掘与创作
戏剧表演中潜台词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戏剧表演潜台词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价值意义
老公的潜台词你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