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义未来医疗

2019-03-08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级医疗医生

改革开放四十年,应景当代题材电视剧 《大江大河》 (like a flowing river)热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片名也是对中国医疗贴切而绝妙的诠释,医疗同样如一条流淌的河流。只有清楚在时代的大江大河中,医疗来自何方,未来流向何处,才可能在改革中找准方向。

定义未来医疗,虽是涉及面广、令人畅想无限的大话题,但正如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院长陈宏所表达,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下的改革不像以往,摸着石头过河的成分正逐渐变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依据事物发展规律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因此,未来医疗走向何处,不难从当下找到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在第十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定义未来医疗”论坛中,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八位医院管理者,通过剖析当下医疗大势、洞察业内蛛丝马迹,预判、畅谈未来医疗。

分级诊疗大格局不变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是新时代赋予健康从业者的新使命。

“全方位”要求,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医疗、行为等主要因素采取全面的干预行动。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则是针对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展开连续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未来医疗中,诊疗从围着医院(医生)转逐渐转为围着健康(患者)转是必然趋势,而健康有人‘管’,亚健康有人‘调’,疾病有人‘治’,健康消费有人‘算’,将成为未来的新格局。”陈宏推测。

他认为,在新格局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助推健康有人“管”、亚健康有人“调”。而分级诊疗(医疗保障体系)将推进疾病有人“治”,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的合理搭配将帮助实现健康消费有人“算”。而实现目标,最核心的是分级诊疗制度。

目前,在分级诊疗落地的过程中,3+2+1或者1+x的布局已经屡见不鲜,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分工协作还有待进一步落地。在这样的诉求下,陈宏认为,会催生新诊疗模式,而共享将成为新诊疗模式的重要特征。其中,“健康合伙制”或是主流。未来,多点执业让优质医生资源流动来后,医生集团将如机场,成为医生的落脚地。同时,还有可能出现选医生制的“诊所超市”以及等级查房制。

在陈宏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分级诊疗将持续推进。如何将医院与家庭医生之间,与预防、康复之间建立联系,应是医院管理者运筹帷幄的策略。

不得不提的是,医联体这一分级诊疗落地的载体。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快速展开,医联体的构建也将从“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由此,相关的协作机制、评估机制、利益导向机制和创新模式也将面临全线升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敏锐地感知到这一变化,探索了医联体2.0建设。据副院长潘曙明介绍,他们以新华医院为龙头,崇明分院为枢纽,借用互联网技术,将区域内二级综合性医院、二级专科医院和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联起来。

其间,新华医院不仅派遣了覆盖21个学科的45名专家到崇明工作,实现从院级联合到学科联联合,还借助网路技术,构建了医联体云平台,开展远程医疗、远程诊断、健康管理服务等医疗协作。

目前,崇明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电、影像、超声全部连到了新华医院,由新华医院进行心电图解读、超声诊断。医院还打造了医生PC端和APP,使远程医疗、远程诊断、远程教学、远程MDT在等医联体内顺畅开展。目前,崇明岛上95%的患者在岛内就诊。

潘曙明演讲时称,医院医联体2.0建设有四大特点。其一,融合。实现传统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有效融合,更好地实现医联体内容多场景的业务协同。其二,追求患者质量。医院运营从追求患者数量向追求患者质量转变,更多资源向疑难疾病倾斜,更好地引流患者。其三,突破空间距离。从区域医联体到基于互联网的医联体云平台有效延伸,持续拓展海量患者,实现有效延伸。其四,转变。从以医疗机构为核心,转变到以患者为核心的建设理念上来,真正实现医联体内全程健康服务。

除此之外,与分级诊疗并称为五项基本制度的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保障和综合监控制度,也同样会给医疗机构的未来带来影响。

陈宏认为,五项基本制度恰是未来新医疗的准则和轨道,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合理处理医院纷繁复杂的事务。

他以中医五行定位五项基本制度之间的关系。其中,分级诊疗制度属木,全民医保制度属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属土,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属金,综合监管制度属水。“五行之间相生相克。”

如木生火,分级诊疗制度成功落地,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县,医保制度才能持续下去。再如土生金,只有现代管理制度落地,医院就诊渠道、临床路径等合理了,药品使用才能掌握在合理范围内。“如果仅关注自己医院或仅关注一项基本制度,那么,医院可能对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逻辑顺序判断失误。”

互联网深度包围医疗

毫无疑问,医院信息化与互联网正是影响未来医疗的关键一环。论坛中,多位医院管理者谈及医院信息化建设。当下已形成一个不争的事实:信息化已渗透到医院门诊预约、支付、检查等多环节,并将持续深入医院;同样,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电子病历、双向转诊、药品管理、图文资讯、移动办公等互联网+医疗应用越来越普及。

其中,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信息化建设就是医疗界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据副院长周曙明介绍,医院自1996年起,开始布局信息,到2016年已实现业务系统集成、融合,着手探索智慧医疗。目前,该院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已建成了集成平台与数据中心。

“业务融合、数据共享”已成该院的常态。其中,电子病历、医嘱系统、临床路径、手术管理、会诊管理、报卡管理、不良事件上报、危急值管理等基本功能整合到一个业务平台,为临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周曙明表示,医院的医疗、科教、管理等均通过信息化技术和管理工具,优化得有声有色。

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则重点从护理切入。目前,该院已经借用信息化打造了智慧护理平台体系,实现了智慧病房、移动护理、床旁支付、结构化电子交班、不良事件预警与分析、开展护理临床路径、智能化排班等。一系列举措,医院建设全闭环、可追溯质量管理,改变传统以经验管理为主的“管家式”管理方法,优化了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效率。

基于互联网可以进行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允许部分开展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的大背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院长苏智军认为,不远的未来,护理服务可以从三个方面得以业务延伸。第一,医院居家护理服务。以医院为核心建设医院护理中心,以单个医院为单位,以医院护理资源为依托,延伸医院护理服务。“此为目前最容易被医院、医务人员、患者接受的方向。”

第二,区域居家护理服务。主要以区域医疗为依托,整合区域内护理资源,建设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护理分级诊疗、居家慢病管理等为主的政府普惠居民的居家护理服务。“此模式可以改造卫生系统现行模式,打造以护士为核心的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分级诊疗新模式,缓解医生资源紧缺现状。”

第三,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是陪诊、陪检、就医协助、代理预约、健康体检和护理等。“该模式须以互联网护理平台为基础,将以成功实施护理中心的医院,和区域护理中心护士资源进行整合,开展个性化服务。”

不难发现,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度借助互联网,探索新模式,形成新竞争格局。然而,无论何时,医疗质量与安全都将是永恒的主题,是医院需要常抓不懈的课题。

据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波介绍,该院借鉴先进国家医疗行业规范制定行业标准,借助信息化,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完成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提升。同时,医院还采用文化策略,强调“标准化作业、不良事件上报、预案演练、质量监测”的重要性,强化人员培训,增加设施设备投入,完善制度和政策,从而很好地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

AI+医疗的春天来临

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纳米科学,号称为21世纪的三大尖端技术。其中,人工智能正以极快的速度改变世界,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引人关注。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认为,智能化将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工业革命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他列举道,当下,医疗信息化正逐步迈向智能医疗,如可穿戴设备助力健康管理、人工智能辅助医疗领域、智能医疗机器人的运用、医疗云技术及其应用、数据利用助力精准医学、互联网+医疗安全服务体系搭建等。尤其是在影像领域,人工智能已如鱼得水。

据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伍建林分析,当下,临床对影像依赖性提高、检查费用下降以及设备检查效率提升,再加上人们对健康重视后体检增多、诊断要求提高,均导致影像科工作量激增;而另一层面,相较于医学影像数据30%年的增长率,放射科医生仅4.1%的年增速。这些因素均迫切呼唤智能化影像诊断。

数据显示,智能影像可提升医生阅片速度30倍以上、降低医生阅片漏诊率40%以上。同时,临床验证发现,AI能精确检出肺结节、精准量化结节,并能形成结构化报告。

具体来讲,对患者而言,AI+医学影像可缩短检查及等待报告时间,获得更精准的诊疗建议,享受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对医生而言,可提高阅片效率,降低漏诊几率,专注诊疗实质,更多接触患者;对医院来讲,可降低医院成本,践行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

“AI+医生>医生。”他坚信,医疗AI将成为医疗影像行业全病种、全场景、全类型医疗机构服务平台。

而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均不仅限于影像,像体检、诊疗、手术等均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完成。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看来,未来医疗的DNA将是数据(Data)、网络(Internete)和人工智能(AI),也就是未来基于大数据、基于网络路径、人工智能路径,改变未来医院的营运模式。

她认为,未来,远程医疗、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智慧医疗、虚拟现实、互联网云医院将均会在未来医学模式中占一席之地。目前,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已有不少落地之举,如智慧门诊、智慧病房、智慧药房、智能健康监护、智慧后勤等已在医院遍地开花。

而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互联网+智慧医院”于2017年12月正式落地。医院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打造了全流程智慧就医服务体系;实现了钉钉院内办公移动化、医联/共体的共享;打造了浙江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实现了智能化在线教学培训、系统化规培教育等。

“未来将涌现多个共创共享平台,如检验共享平台、医学影像共享平台、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健康档案共享平台等。”负责该院信息化的副院长何强表达了他的看法。

医患共同决策

从供给侧角度来讲,除了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外,尊重患者的选择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聪明的患者》一书中,作者格雷写道:“患者的权利已受到普遍的认识和重视,但权利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很多患者的确愿意在自己疾病的决策和管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研究表明,赋予患者更多的权利和责任,可以减少医疗风险、改善服务效果,而且不需要额外的费用,甚至可能节省资源。承担责任的患者需要必要的信息资源支持,与医生一起决策。

刘云认为,医学模式将呈现预见性、人性化、注重预防、积极参与等特点。

“一种基于患者‘定制’的医疗模式将应用而生。”她这样表达,人们会被告知未来可能患有某些疾病,须更好地进行预防。一旦患了某种疾病,其诊断将会非常容易。诊断后的用药,将针对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而制定,每个患者将得到最合适的药,并在最佳剂量和最小副作用,以及最精准用药时间的前提下用药。对疾病的护理和预后的效果也将得到准确的评估和指导。

无独有偶,何强也发表类似观点,他认为,就医观点也将发生改变,“医疗模式将由传统的家长式医疗更新为民主化协作医疗”。具体而言,原来是医生最懂,医生来看你,信息流自上而下;未来将是医生最懂专业知识、患者最了解自身情况,患者来看你,信息流双向流动。

猜你喜欢

分级医疗医生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最美医生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