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困境的对策建议

2019-03-07林梅

考试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市场定位角色冲突职业化

摘 要:本论文基于四川省高职院校辅导员职群现状的调查报告,剖析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导致的现实困境,立足国家制度、高职院校层面、市场需求层面,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系统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政府、高校、市场和辅导员队伍自身四个层面,探索解决四川省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对策,以及为四川省甚至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角色冲突;制度认同;市场定位;职业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之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型较为特殊,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职业定位还不太清晰;加之目前市场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辅导员不得不面对制度认同与市场定位下的角色冲突,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成效。

要彻底解决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源下手,理清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新时期的角色定位,而要解决这一中心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市场以及辅导员自身的通力合作。

一、 政府、学校主导:完善制度,加大投入,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一) 辅导员角色定位“去行政化”

美国学者威尔逊B. R. Wilson(1962)指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由于教师角色责任的弥散性、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多重性、教师角色行为的复杂性与教师角色承受外在压力脆弱性等因素,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辅导员作为教师的一部分也不得不面临这个困境,因此政府和学校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清晰地定位将是辅导员开展好工作的第一步。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问题,笔者有两点建议:

首先,笔者认为从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要使“能岗匹配”的核心思想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中得到运用,学校或者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设定一份解决辅导员身份问题的“职位说明书”。借鉴组织管理中的做法,职位说明书对辅导员的“岗位工作具体化,将岗位工作任务与职责细化,工作绩效标准、岗位工作内外部关系、岗位工作权限、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知识及能力素质要求经过科学定位,使辅导员职业专业化”。“职位说明书”能够清晰地呈现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角色定位,也可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考评参考,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其次,笔者呼吁相关立法部门尽快颁布《职位分类法》,规范职业类属。以使任何一项职业都能享受法律的认可,在《职位分类法》中明晰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助于幫助辅导员树立起职业自信心、自豪感,只有辅导员这一职业得到了社会以及本人的认可,辅导员队伍建设才能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 按照职业化标准,提高辅导员准入门槛

根据我国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实际,借鉴美国的优秀经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辅导员的选聘上应该严格把关,建立完善的辅导员选拔机制:成立专业的考聘小组,严格资格准入,完善考核内容,建立健全人才流动体系。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成都个别学校实行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上被称之为“三三制”的模式,此种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值得其他高职院校借鉴和学习。此种管理模式旨在使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中,辅导员、专业导师、辅导员助理分别在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一是实施特聘辅导员制度,从学院所有的中层干部中选拔优秀的教师成为特聘的辅导员,指导、帮助专职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二是实施专业导师制度,学院选聘各专业骨干教师进入班级担任专业导师,分化专职辅导员的教育职能,做好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三是实施辅导员助理制度,学院从有意愿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优秀学生中选聘辅导员助理,协助处理学生日常事务,这一制度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动态,预防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为更好的优化辅导员的选聘机制,校方还可建立“631”梯队人才库。“631”梯队人才库,是以合理分流、分类培养为其设计理念,力求60%的辅导员成为“专”即专家,30%的辅导员成为“转”即转岗,10%的辅导员实现“提”即成为后备干部储蓄。“631”梯队人才库的建立有利于拓宽辅导员的选入途径,按照“631”的辅导员部署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二、 市场配合:校企联合,推动辅导员“去行政化”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对象、内容、目标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行政式、管理型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的学生管理事务,推行人性化、服务型、专业化的咨询辅导才是时代所需。针对目前辅导员在市场定位中遇到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新时期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应该呈现“去行政化”倾向,具体有以下三点措施:

校企联合是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新趋势,高职院校是以向企业输出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市场、企业是否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辅导员在学生的培养过程和就业指导过程中能否充当好“市场销售主管”的角色。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依靠学校体制改革和辅导员的自身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让企业参与进来,建立起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校企联合”的具体实现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一) 构建“政企联合”模式

在企业支持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各级政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促使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起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双方自愿的合作方式,从而形成基于校企合作的辅导员培养模式。

如我院设计系教学中,每年都会安排辅导员带学生去松坪沟、丽江、宏村、柳江、福宝等地写生,其中不乏有部分辅导员是本专业出身,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此时辅导员既充当着“人师”的角色,又承担着“经师”的责任。在学生就业指导与培训中,辅导员对市场的了解与把握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引荐企业,统筹安排相关招聘,较好地发挥了辅导员“市场销售主管”的作用。

(二) 建全科学评价机制

为保障校企联合实效性,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也是校企联合培养辅导员的重要保障。在这一体系中,应该把辅导员工作实践、挂职锻炼质量纳入到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中,对合作的效果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让辅导员深入到企业中,充分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不仅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而且能增强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就业中的能力,充分的扮演好其作为“市场销售主管”的角色。并且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优秀辅导员在学校与企业之间顺向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以实现人力资源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三、 借鉴国内外学生事务管理制度,提高辅导员队伍胜任力水平

国内在辅导员专业化走在前列的清华大学“双肩挑”的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已经取得了成效,复旦大学于2005年创立首个高校辅导员协会,值得借鉴的是上海大学已经率先为辅导员建立了独立的1~5级评价体系,最高级别与教授待遇等同。2006年上海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对辅导员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四川地区的几所高校已经在采取多种途径提高辅导员队伍水平,如作为四川辅导员培训基地的西南交通大学从队伍稳定、队伍发展和保障队伍三个方面下手,推动辅导员建设从工作型转向工作研究型,以建成一支专业化辅导员队伍作为其建设的最终目标。而四川大学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和“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原则,在“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关键环节构建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大学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基于四川省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发展中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借鉴国内外高校的辅导员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

(一) 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

“没有相对独立和完善的专业学科支撑,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培训进修、职务职称等问题就很难纳入规范渠道,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就不可能实现。”四川省在西南交通大学设立了在职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意在培养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传统的行政型、管理型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新时期辅导员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难以取代“辅导员”专业学科领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为此学者建议相关师范院校成立“辅导员”专业学科,重点学习《大学组织及行政》《大学生咨询工作实习》《大学集体活动》《家庭关系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力争为辅导员的专家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 成立高职院校辅导员协会

在辅导员专业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笔者呼吁成立各种层级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协会,对高职教育中学生管理的难点、热点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使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更广阔的合作交流领域中得以提升。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事业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引起了学界及政府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批生力军,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有明确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才能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新时代辅导员也应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与成长,提高自己的胜任力,才能促進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辅导员的成长是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的,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在加强自身“师德”观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内外兼修,将辅导员工作当成事业来追求才能担负起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周琴,秦自强.四川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状窥探[J].成人教育,2011,31(7):35-36.

[2]张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韩燕霞.高职辅导员制度发展和队伍优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林梅,四川省成都市,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市场定位角色冲突职业化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声音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基于市场定位分析的苏酒集团营销策略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如何找好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下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改革分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