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木宝:入纸入画,近乎道矣

2019-03-05何礼龙

齐鲁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玉露书画家书画院

何礼龙

艺术是他创造世界的方式

宗木宝的书画世界,草木葱茏,鲜活生动。

一支笔,就可以构筑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像山水画的开山之祖、六朝时期的画家宗炳,当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他就在故宅弹琴作画,把山水画贴在墙上,或者干脆直接画在墙上,躺在那里就可以遍览天下美景,称“卧游”,还对人说:“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宗木宝也是一样,在漫长的岁月里,笔耕不辍画笔不停,自成“得大自在”之境。“得大自在”,是他的一方闲章,书画,就是他创造世界的方式之一。

那个世界,风行雨散,润色开花。

深冬的某一日,济南依旧干燥无雪,在长清区宗木宝工作室外,有榆树、槐树的枯枝向天空伸展。树枝的轮廓,有如北宋李成的《读碑窠石图》,北方冬日,有一种苍茫寂寥之美,但宗木宝的书画世界,草木葱茏,鲜活生动。

宗木宝的作品多以花鸟、山水为主,致力于新鲜题材的开拓,强调对生活的观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的感悟,是画之气韵精神的表达,是山水雄伟俊美、是花鸟清馨宁静的写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宗木宝潜心学习继承了大写意花鸟画大师陈大羽的大鸡图。如今,宗木宝的大鸡图气势宏伟,笔力雄健,浑厚酣畅,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很多名家评价宗木宝的大鸡图,“具有豪放的个性风格和雄强的时代特征。”

1956年出生的宗木宝,其人生履历也隐含时代的变迁。他出生于文化底蕴厚重的长清区孝里镇,这片沃土陈酿出他天生的文化基因。从小学到初中,别的孩子课余时间跑啊跳的,宗木宝的课余时间就是写呀画的,从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红灯记中的李玉和到大树花草鸡狗,皆是惟妙惟肖。

1973年,宗木宝初中毕业回村担任了团支书,劳动再苦再累,书画便是他的桃花源,村里的黑板报,大寨田工地的大幅标语宣传栏皆为用武之地。1976年宗木宝参军入伍,因书画特长,领导直接安排他当了宣传文书,在为首长写汇报讲话稿的时候,宗木宝从来不用钢笔,都是用毛笔写。他还经常把连队的先进事迹,用连环画形式在营房的黑板报和练兵场的宣传栏上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1986年,宗木宝从部队调到长清家乡后,先后在武装部、粮食局、统战部、工商联、人大工作,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毛笔和画笔。节假日星期天,很多人不是喝茶打牌就是游山玩水,宗木宝却徜徉痴迷于他的书画世界,经常在深夜废寝忘食到放下手中的笔,才发现天已破晓。

多年来,宗木宝偏爱沈周、黄宾虹和八大山人介子图,结合现代画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习书法,宗木宝先练颜、柳后学真、草、隶书,在多种字体中尤善行草,追求墨色变化和气势纵横的变化。

这份痴迷,还创造出了宗木宝的一个独家技能:左右手皆可绘画写字。前年,宗木宝不慎摔倒,右手粉碎性骨折,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用左手书法绘画几乎一天也没停下过。

可谓痴,可谓真。

有人说,书画家是视觉上的富翁,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他对世界的无限好奇与想象,都能通过一支笔得到落实。像吴昌硕所说的,“酒醒起写图,图成自家看”,已足够奢侈。

勾画地方艺术力量的文化图谱

对宗木宝来说,涵永艺术精神、为民间艺术力量搭建平台,也是他的“自在”之“道”。

很多年前的一个早春,吴昌硕感慨:庭无花,瓮无酒,门无宾客,意绪孤寂,瓦盆杭兰忽放,绿叶紫茎,静逸可念,如北方佳人遗世而独立也。

兰的馨香,就这样,在一瞬间入纸入画,成不朽经典。

对艺术家个人而言,寂寞是成就艺术的必需品;从社会文化的诉求看,又需要诗画竞艳,百花齐放的艺术大格局。对宗木宝来说,涵永艺术精神、为地方的艺术力量搭建平台也是他的使命所在。

南湖玉露书画院应运而生。2012年,宗木宝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他积极努力多方協调,与济南南湖王玉露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旭昌一拍即合,于2014年9月正式成立了济南南湖玉露书画院,秦旭昌任书画院院长,他任书画院秘书长,2016年书画院换届他又被选为执行院长。

从2014年书画院成立至今已经5年了,逢年过节,他都积极组织全区书画家,送书画到军营到农村到企业。每年的9月26日到10月16日,还要举办一届全区书画展,参与书画家之多,影响之深远,在长清书画艺术发展史上都很少见。

为涵永艺术精神,从2016年到2018年,宗木宝先后邀请书法家李尚才、山水画家杨金勇,举办了书法和绘画研修班,与此同时,他还邀请北京、河北、河南等省市的著名书画家“走进来”,带领长清的书画家“走出去”,到河北、内蒙古、陕西、山西、烟台、泰安等地进行书画交流活动。

繁荣时代,大众往往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之增加,尤其是对包括书画在内的文化艺术。宗木宝主导下的一系列艺术活动,成就了长清区书画界的一派繁荣,也让艺术和企业联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也培育出大批书画家,他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逼真、引人入胜的人物、山水、花鸟图画,其中一些人不仅技艺精湛,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技与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蕴含的一对核心的相对相生的概念,庄子说“行于万物者,道也”,“能有所艺者,技也。”在“道”的哲学思想根源的指引下,从古至今,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无不努力把“技”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品格,使自己的作品尽量达到“技艺之至,近乎道矣”的境界。

而宗木宝的南湖玉露书画院,一直聚集着一大批地方艺术群体,他们不但是艺术创作的主力,同时也是涵永中国艺术精神、传承绘画技艺的艺术力量。这,大概也是宗木宝所要追求的境界,一种艺术之“道”。

猜你喜欢

玉露书画家书画院
玉露香梨“赛美人”
寒露感怀
“隰县玉露香梨”品牌建设
《中华书画家》征订
书画家要力戒“三气”
中国书画院
书画院·古陶瓷
湖南省九歌书画院周年庆典暨九歌画会成立二十六周年作品展
书画家娄师白
书画家自定润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