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失的年味菜

2019-03-05董忱

齐鲁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济南人家家户户年货

董忱

以前每年一过腊八,家家户户都忙年,女人蒸馒头、蒸年糕,制作各种炸货,男人则杀猪宰羊、磨豆腐、炒瓜子,开始准备春节的美食。

如今遍地是超市,琳琅满目的年货应有尽有,很多商场春节也不放假,慢慢地人们就形成了依赖,不再去亲自动手准备,再加之很多传统美食加工复杂,年轻人很少有人花心思去学习其工艺,渐渐地年味菜也就消失了。

年的味道在炸货里

我是济南人。老济南人忙年有几句顺口溜,叫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肥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炸麻花……”

这最后一句,说的是腊月二十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炸年货。

当然不仅是麻花,油炸的美食还有很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贫乏,年货的品种很少,即使商店里有好东西摆着,由于家底太薄手里没钱,人们也舍不得去买。

于是自己动手制作年货便成了各家各户年前必备的功课,其中油炸食品好吃易做便于保存,自然成了自制年货的首选。

腊月二十八好像成了约定俗成的日子,家家户户不约而同,都要在这一天开炸年货。

人们一早把平时不用的大锅找出来洗刷干净,住平房的在院里垒个临时柴灶,住楼房的也要把小锅换成大锅,倒上半锅花生油,用大火烧沸,一家人便紧锣密鼓有滋有味地忙活了起来。

油炸食品也有很多讲究,面食在先,副食在后。

副食之中又要先炸味淡的,再炸味浓的,像鱼虾一类腥味大的东西一定要放在最后。

只有这样,用一锅油炸出来的年货才不至于串味儿。

而且把鱼炸完了以后还有个讲究,就是要再切些豆腐块放进锅里,一来吸收腥味,二来讨个吉利,因为此番炸出来的豆腐名曰“鱼豆腐”,与“余都福”谐音,寓意着来年家有余财人有福气。

油炸面食主要有麻花、馓子、甜圈、面叶、麻团、春卷等等。

不管哪一种,和面的时候都要放上白糖,打两个鸡蛋,这样吃起来口感才好,松软甘甜像点心一样。

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妈妈一起忙年,看着妈妈将醒好的面团先擀成薄薄的面皮,撒上芝麻将其擀进皮里,然后拿刀将面皮先切成宽条,再切成菱形,接下来的活路便会交给我来操作。

我会将菱形的对角捏起来,再将捏好的两个菱形交叉叠放在一起,片片面叶便像小小的风车飞进了油锅。

有时候我会突发奇想,将面叶捏成自己喜欢的花草鱼虫、鸡鸭猫虎之类,当这些独创作品在油锅里飘舞的时候,也是我最高兴的时候,站在一边等到出锅,我端着盘子到处炫耀我的杰作,可比我年初一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还要高兴很多倍,只可惜一年中也只有这一次机会能够让我自由发挥。

济南盛产莲藕,以脆嫩香甜汁多无渣闻名,老济南人过年,餐桌上是离不开炸藕合的。

炸藕合外酥内脆,脆中带糯,咬一口喷香,还有藕丝连着,人与年藕断丝连,这种感觉是蛮不错的。

腊月二十八炸的这些食物几乎是老济南人的全部年货,家家炸上一堆,起码要吃到正月十五。

家里来了客人,端上一篮馓子、麻花、甜卷、薯条的混装小篓儿,就是上好的点心;

炖上一锅藕合、鸡翅、各色丸子的八宝杂烩儿,就是一顿待客的美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从健康的角度说吃油炸食品的确是不太好,容易引起各种慢性病,再加上各种超市里都会有现成的炸货售卖,现在过年家家户户炸年货的习俗也慢慢消失了。

但在那个平时不见油水的七八十年代,过年能吃上这么好的东西,那可是天大的口福。

不打酥锅就少一份年味

我小时候,父母是极重视过年打酥锅的。每到腊月二十七八,就为此忙碌起来。因为白天上班,打酥锅只能在晚上。

家里储存的大白菜是现成的,去除外层变干的老帮,扒下里面的菜叶(菜心留下拌凉菜),一片片洗净待用。发好的海带,仔细地洗净泥沙,一根根卷成卷儿。洁净的莲藕切成半寸厚的藕片。蒸过的豆腐用油炸至金黄色。五花肉和鸡肉切成大块,鲜活的鲫鱼洗净。用醋、酱油、料酒、盐和糖勾兑一盆调料汁,花椒、大料包成料包。这些准备工作必须精心去做,丝毫不能马虎。

装锅时先在锅底放几根肘子骨,防止糊锅。整片的白菜,菜帮朝下沿锅边码放。酥锅不能加水,全靠调料和白菜渗出的汁水,才是原汁原味,所以要多放白菜。然后放入藕、海带、肉、鸡、炸豆腐和鱼,再放入葱姜、料包。这些顺序是不能乱的,藕放在下面,便于透气。海带和肉放在一起,才好吸油入味。鱼放在上面,刺酥透也不会被压碎。最后加入勾兑的调料,用白菜叶将各种食材包裹起来,盖锅压实,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在炉火上炖一宿。

每逢打酥锅,父亲一夜都不能深睡,夜里多次起身,披着衣服照看炉子,听锅里的动静,生怕糊锅。折腾一宿,天亮时酥菜炖好了,趁热洒上香油,酥菜的香气立刻在满屋飘散开来。这时,父亲便逐样拨出一盘酥菜,倒上一杯小酒,品尝起一夜辛苦的成果,脸上流露着生活的满足感。

好的酥锅不仅要酥烂,还要酸甜咸适口,三种味道都要有,又不能相互抢味,尤其是不能太咸。酥锅打得成功,全家好像添了件喜事,父母都很高兴,觉得来年日子一定会顺顺当当。打好的酥锅,要一样样分放到盆里,用菜的汤汁浸泡,味道就会愈发的浓郁。过年待客,餐桌上总是少不了一盘酥锅,客人夸獎菜的味道纯正,父母就会特别欣慰。

我最爱吃酥锅里的酥肉,一点也不油腻,酸酸甜甜凉凉的。酥锅黑黑的卖相不好,但是吃过后,却总能让人惦记着。

如今,老济南人传统打酥锅的年俗也慢慢消失了,只是因为大家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打酥锅,而很多大型饭店也直接销售一种砂锅盛制的酥锅成品,不过,上了年纪的济南本地人还是觉得,过年如果不在家亲自打上一锅酥锅就少了一份年味。

今年62岁的鲁菜师傅程锎从1979年起就开始在饭店里做酥锅了,在他看来,济南酥锅最具优势的就是它的原料使用,北园的藕、泺口的醋、唐王的白菜、黄河的鱼都是闻名一时的特产,而这几种食材正是酥锅的必备。

“曾经北园大街和生产路两侧都是成片的藕池,采出的莲藕香甜可口,做成酥锅后色似琥珀,美味无比。”程锎说,酥锅吃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易,现在生活节奏快了,年轻人大多嫌麻烦,在家打酥锅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也有不少年轻人还不知道酥锅这道菜。

其实,最早的酥锅是普通人家用家里的剩菜等下脚料做成的,人们最看重的是它储存食物的功能,过去没有冰箱,酥锅却能在冬天存放10到20天。旧时济南有很多老字号鲁菜饭庄打酥锅,现在渐渐都不做了。“那时候的酥锅做出来都会把肉、鱼、海带分开称斤打包外卖,喜欢吃哪种食物就买哪种。”程锎说,他对酥锅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猜你喜欢

济南人家家户户年货
作品赏析(1)
最亲民的泉
去无人超市办年货
风往哪吹
花样年货
家家户户用得上 不用洗洁精的去污“大力士”神奇万洁布 让我这个农民一年大赚特赚
平安到你家
大红灯笼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