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护健康,权威专家教您这么做

2019-03-04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2期

金庸、单田芳、李咏……刚刚告别的2018年似乎充满离愁别绪,但与生命一次次的告别,更使我们看到了健康的弥足珍贵,也更加感叹平日对健康的忽视。

2019年,我们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健康才能更持久地奋斗。为此,我们邀请国内外不同学科的医学专家,为大家总结出实用保健建议,快和你的家人朋友一起来看看,学会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习惯性的熬夜,无休止的应酬,没有想着定期体检,有了慢病也不太当回事……忙碌的日子里,我们往往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直到看到新闻里那些名人或身边人倒下,才会发出一声感慨——健康才是第一!

那么,怎么才能得到和维持健康呢?我们向本刊部分编委成员和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询问了他们的健康习惯。以下是他们对健康、美好生活的最佳建议,大家在2019年不妨学做起来。

心血管科

中國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几十年前我们一年都吃不了几口肉,而现在大部分家庭几乎顿顿都要有肉。我所在的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的病床数,十年前有88张病床,病人要排半年才能进,而现在增加到192张病床,即使排半年也绝对排不进来。这很能说明问题,肉类吃得过多造成了血脂异常、高血压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吃得不健康,运动量少了,疾病自然就多了。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但要注意,心脏保健需要“细水长流”式的锻炼,剧烈运动反而对心脏健康不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玉杰:生活中要坚持“加减法”的原则。所谓减法,就是去掉生活中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比如减少应酬、减少在高峰时间出门、少坐电梯。加法就是多吸收健康知识、多走路。

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心内科医生詹森·伯查德:社会关系的质量和数量与整体健康和较低的死亡风险有关。心脏病往往与紧张的生活事件、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生活中任何时刻的心理困扰联系在一起,而好朋友和家人可以帮助你摆脱这些烦恼。

内分泌科

中华糖尿病协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李文慧教授:与糖尿病作斗争,态度决定一切。糖尿病是衰老及其他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一种综合征,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一种不良的结果。随着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将终生与糖尿病相伴。所以应当科学认识糖尿病,像坦然面对衰老一样,接受糖尿病相伴终生这个事实。

爱因斯坦医学院内分泌科医生乔尔·佐西赞:我和家人通常在家做饭吃,而且吃饭的时候要关闭手机、电脑和电视,细嚼慢咽,充分享受食物的美味。一个完整橘子的含糖量比压榨果汁的含糖量少多了。此外,吃天然的水果能获得更多的膳食纤维。当你吃完整的水果而不是喝果汁时,糖的吸收速度要慢得多。

呼吸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在中国,排名前十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一般都是先有一些小的指标异常,往往要经过5年、10年、15年后才慢慢发展成为致命问题。健康如堤坝保养,当最初发现有渗漏时,只需很少力量便可堵塞漏洞;如待将要崩堤时才作补救,则纵使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亦未必能挽回。人的肺功能损害尚未超过50%时,身体一般都不会有感觉,等到超过50%再找医生诊治,就已经失去最佳时机。所以,我们要像量血压一样做肺功能的检查,就像对血压实时检测,发现血压高时,按照医嘱服用一些降压药就维持得很好。

“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董宗祈教授:我年轻时曾遇瓶颈,精神苦闷,于是开始抽烟,从刚开始一天五六支到后来一包,烟瘾越来越大。后来高兴时、写书时、思考时、独坐时,都会抽上一支。自己身为医生,明白吸烟有害,但反复戒烟都没能成功。直到我79岁那年,因病需要做手术,却因肺功能检查没“达标”,差点“没资格”上手术台。这次教训太深刻,术后我痛下决心戒烟,现在已经戒了5年。我戒烟只因对死亡有敬畏之心,但后悔戒烟戒得太晚了。虽然我现在身体状况良好,可落下了慢性阻塞性肺病,走路快一点就会喘气。我劝大家,趁着年轻赶紧戒烟,不要留遗憾。

骨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邱贵兴:很多人以为,人到老年腿脚疼痛是“缺钙”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其实,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疼痛症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这时再单纯补钙,已经晚了。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年轻时努力提高身体的骨峰值、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就能缓解骨质过早流失。这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使骨丢失加快,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走路时讲究挺胸提臀,就可以预防骨关节病。再比如坐着的时候,我们要尽量让下腰椎部位贴住座椅靠背,或者在腰部垫个小枕头。因为这样能帮助保持腰椎曲线向前,避免劳腰。所以说,坐立行你都得顺着脊椎的型,才不容易得病。别嫌这么走这么坐费劲,习惯就好了。而且千万记住,越不舒服越要坚持,因为这说明脊椎已经不习惯正常的弯曲了,就应该赶紧调整。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院长王岩教授:适量进行快走、游泳等运动,有助于钙的吸收。但由于爬山等运动会造成关节扭力或关节面负荷过大,对关节造成冲击,建议老年人不要频繁登山。

肿瘤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燕:我是个临床肿瘤学方面的专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体内什么时候会发生癌变。举个例子,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车,每个脏器24小时都在辛苦工作,当然需要保养和检修。不少肿瘤,可以说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吸烟人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乱、感染HPV(人乳头状病毒)则使得宫颈癌发病上升——然而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不要抽烟喝酒,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不要人为给自己制造很多不利因素,才有利于防癌控癌。

中国科学院院士、肿瘤学家曾益新:面对疾病怎么治怎么防?答案是预防得走在前面。首先就要对吸烟、酗酒、暴饮暴食、长期熬夜、不重视锻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大声说“不”;其次,生病了,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病急乱投医,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和医生沟通,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再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病治病常识,请务必记住:“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处方是知识。”

消化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我年轻时喝酒、吸烟一样也不少,且酒量极好,能喝1斤白酒。现在戒烟控酒,一般宴会我很少去,朋友聚会都是在家里吃,顶多喝一小杯红酒。饮食方面我就是做到每顿饭吃八成饱,清淡,肥肉、油炸的少吃,也不吃零食。(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有胃炎,总是胃疼,吃药也没用。后来就靠饮食调理,早餐吃泡饭、面条,可是还是胃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早餐就吃牛奶、饼干、鸡蛋,一直坚持到现在。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健康生活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不仅人是这样,植物也是这样:向日葵围绕着太阳转,含羞草白天合,晚上开,这就是规律。人的24小时,12个时辰都是变化的,中午12点是午时,生命力最强。晚上12点生命力最差,所以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睡觉。与人相处不猜忌、不设防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毕竟我们每天最主要的是和人打交道,只有相处和谐自己才能快乐。

皮肤科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晋红中教授:适当晒太阳对健康有益,但过度日晒不仅导致皮肤光老化、色斑等,还可能造成光敏性皮炎、日光性角化、脂溢性角化等与日晒相关的疾病,甚至增加肿瘤风险,因此日常特别是夏天要注意防晒。通常所说的“老年斑”又称脂溢性角化症,主要也发生于光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背,与日照、年龄均有关系,一般40岁以后较为常见。“老年斑”主要影响美观,通常不会恶变,不必过于担心。而日光性角化、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则一个比一个更“来者不善”。如果身上特别是光暴露部位出现新发生的皮疹,或是已有的皮疹出现形态、颜色等方面的變化或者明显的痒痛感甚至表面破溃,也应及时就医。

美国加州认证皮肤科医生安娜·冠切: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卸妆,然后洗脸,这样才能把面部皮肤在一天中堆积的油脂和杂质清除掉。它们会堵塞毛孔,刺激眼睛,造成水肿,随后导致皱纹。每天早上,我从冥想15分钟开始新的一天。深呼吸能减轻压力,这对皮肤健康有益。

眼科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我国著名眼科专家魏文斌教授:节假日期间,老人是最忙碌的,子女们回家来了,要想着办法给大家做各种各样好吃的,甚至熬夜和孩子们去攀谈,晚上做很多事情,疲劳,熬夜,再加上如果心情不好,这些情况都容易诱发急性闭合性青光眼,所以也要告诫老年朋友,在节假日期间还是要注意休息,注意规律的生活,尽量别熬夜,别生气,保持心情平和、生活规律,这样就可以减少急性闭合性青光眼发作的机会。一旦发生,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紧急处理,眼科医生会有针对性地用一些降眼压措施,能让眼压快速恢复正常。不要忍,时间长了会失去抢救机会。

美国加州眼科医生文森特·豪:外出时,尽量佩戴能百分之百抵御长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辐射的太阳镜,紫外线辐射会对眼睛造成各种损伤。即使是多云的天气,紫外线仍然能够穿透云层,对眼睛造成伤害,所以,在多云天气也要做好防护。

传染病科

美国国家传染病基金会医学主任威廉·施夫纳:我最喜欢的健康习惯就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作为一名传染病医生,我亲眼目睹了流感对人类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在2017—2018年的美国流感季节,超过95万人住院治疗,约8万人死于流感和相关并发症。注射疫苗对于预防流感是安全和有效的,这对65岁或以上的人和那些有慢性病的人尤其重要。

神经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要预防老年痴呆、脑中风、帕金森病等神经内科的高发病,可以从日常生活点滴开始:第一,保障每天7~9个小时的睡眠。第二,每周应当进行3~5次的运动,具体的运动种类不限,重要的是“动起来”。第三,饮品要喝“黑白红绿”,除了每天2000毫升的水,还可以适量饮用咖啡、红酒和绿茶。第四,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高盐、高糖、高淀粉、高碳水化合物等高热量低营养素的食物,且红肉也不宜多食。第五,让心情愉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神经病学临床教授迦耶·德丽戴维:假如手机或水管坏了,我会尝试自己修理。如果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这对认知功能有益。

口腔科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预防科主任王胜朝:老年人应做到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以及时去除牙菌斑,可摘义齿(活动假牙)应每天摘下清洁;要戒除吸烟、咬硬物等不良习惯,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长期不良刺激;如发现牙颈部敏感或者有牙体组织缺损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患牙;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健康检查。此外,要重视膳食营养调理,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蛋、奶等,补充维生素B;避免刺激性饮食,忌食油腻厚味,以免助热生湿,加重牙周病情;还要控制糖的摄入,进食含糖食物后应立即漱口。

纽约大学牙科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维拉·唐: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使用刮舌器。有50%~90%的口臭是由舌头表面的细菌残留引起的。单靠刷牙只能减少45%的挥发性硫化合物,而刮舌器能减少75%,效果更好。

营养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没有不健康的饮食,只有不健康的搭配。饮食多样化,就能很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与健康。什么都吃一些,什么都不多吃,即使摄入的食物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只要总量不超标,对人体仍然是安全的。除了饮食多样化,还要做到吃得少、会搭配。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伟:我每周一和周四禁食两天。禁食期间并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将进食的分量减少到原来的1/4,即男性一天总能量的摄入量为600千卡左右,女性为500千卡左右。禁食期间也要遵循低热量、营养均衡的饮食原则,尽量吃高蛋白、单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如坚果类)以及蔬菜、水果,这样才不至于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心理科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郭蓄芳:五十多岁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并且每年血管都会进一步狭窄1%、2%左右,如果生气发怒,一分钟内动脉就可能狭窄更多,情绪就这么厉害。所以,中老年人要注重心态平和。我平时会放一本喜欢的漫画书在办公室抽屉里,累了就看看,让自己笑一笑,心情就能得到放松。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认知心理学家坎迪斯·塞提:我知道大脑并不总是能分辨出饥饿和口渴之间的区别,因此我要确保随身携带水杯。在一整天内不停地小口喝水能防止吃不必要的零食,并确保身体不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