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的理论考量与实践进展
——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发展趋势与美好前景

2019-03-04赵金科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一带

董 睿,赵金科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一、“一带一路”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理论考量

自近代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的商业贸易、殖民战争和殖民掠夺等方式,从发展中国家榨取了巨额的经济财富,其中也包括对近代中国的盘剥。从一定意义上说,以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通过损人利己、伤生害性的方式,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历史,是一部赤裸裸的充满着血腥屠杀和暴力掠夺的野蛮崛起的历史而非文明发展的历史。正因如此,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贫困和极少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富裕现象才成为可能,而且这种格局至今无法完全改变。

二战之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取代英、法、德等国而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中心。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受到以“性私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所钳制,利益最大化的资本本质所主宰以及民族利己主义所驱使,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和政治治理结构呈现出“双刃剑”的基本特征。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一方面,受其资本无限增殖的欲望所驱使,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推动了科技的飞跃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受其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制约,造成了其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而其自身的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政治上的民族利己主义和霸权主义又催生了地区动荡和恐怖主义泛滥;文化价值观上二元对立和消费主义思潮引发了思想上的混乱、精神上的危机和生态上的灾难,这使得发达国家与人口占全球80%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处于压迫和被压迫、占有和被占有、奴役和被奴役的地位。新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在推动世界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上的引领力愈加颓废,贡献力更加衰败,在世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严峻的内在缺陷和能力不足。在这种形势之下,如何提升世界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前进动力,如何建构一种走出“零和博弈”的世界政治新格局,如何创新一种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共生共荣的价值理念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现实任务和迫切需求。当然,这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新贡献的文化使命和时代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方面,是顺应全球化时代下,未来30年我国深入推进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新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新方法和新路径,提升了国内外经济增长动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了全球经济带的发展。为促进国家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内外互联、经济平衡发展,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资源配置,催生和创造了新的有效需求与供给,促进了产业链的分工布局优化,构建了中国产业价值全球链条,保障了国家能源合作与安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实现,拓展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和平发展环境。就这一伟大构想而言,尤其是通过2018年3月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逆全球化的举动和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企图,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观瞻和钦佩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战略预判能力和高瞻远瞩的宏大视野。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中国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文化精神和发展理念,依据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新贸易理论,承担大国责任,扩大跨国区域合作,增强货币流通,促进世界资源合理高效配置,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新路径,是使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朝着互利共赢、优势互补、交融合作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世界经济从低迷走向复苏,迈入更加稳定繁荣与长远持久的健康轨道之需求。

此外,从一个更加深邃的时代视域和长远背景考量,“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是一个引导世界构建公平公正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其“共商、共建、共享”的思想指导和精神底蕴,不仅体现了古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一家”、“和平主义”的生存智慧和建设“大同世界”的崇高理想愿景,更是彰显出当代中华民族期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1]这无论是对于纠偏西方文化中形成的“零和游戏”、“修昔底德陷阱”、“强则必霸”的现实理论和逻辑思维,还是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和谐世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意义巨大而深远。”[2]可见,“一带一路”的理论架构和实践建设,本质上是后全球化时代中国参与、改进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引导世界走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道路,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的中国方案。

二、“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及其实践成就

自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领域乃至各个部门都对“一带一路”的实践推进非常重视,尤其是国家层面上。2013年11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把“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带一路”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同列成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这是“一带一路”首次公布总体的顶层设计和项目规划,《愿景和行动》的发布意味着“一带一路”不仅是单纯的理论框架、价值理念和实践倡议,而且也正式进入具体的组织实施阶段。为了更好的领导“一带一路”建设,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了宣传、调动和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组织和动员“一带一路”建设,我国2017年5月发起并主办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我国第一次发起并主办如此高规模的峰会,这也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合作平台。

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新的深刻而具体的探讨,从如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打造全方位的外交新格局、提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等方面,深刻而具体地揭示了“一带一路”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更加明确了其深入实践推进的基本方法、路径举措和平台载体,并向世界再次发出了同心协力、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随后,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议,将“一带一路”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27日举行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总结性讲话,充分肯定了5年以来的建设工作,更加充分地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基本价值追求、宗旨目标和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当代中国为解决全球化问题和人类文明进步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加以实施的重大举措和基本路径。

就“一带一路”建设实践推进的国际影响、国际反应和实际成效而言,近六年来,“一带一路”经历了被质疑、被误解乃至被反对等各种不同的声音,然则随着建设成就进展的逐渐深入,这种互通互联的平台建构,逐渐形成国际共识并产生良好的国际效应,并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果。现在,“一带一路”不仅被列入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组织的决议中,而且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地特别是沿边沿线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逐渐理解认可、积极支持和强烈响应。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课题组的建设进展报告和其它相关资料介绍,2013至2016年,国内各地区充分利用自身区位、资源以及民族人文优势,同沿海、沿边、沿路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进行了一系列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医疗、旅游、智库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到了2017年,尤其是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更加显示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开创性成就和突破性进展。此外,“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际投资融资平台的建设,特别是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如中欧班列等,都有了重大突破。

根据2018年8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资料介绍,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经济贸易方面还是在外交、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5年来“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雅万高铁部分路段已经开工建设,瓜达尔港已具备全作业能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3个城市,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总投资200多亿美元,创造的就业数十万个,给当地创造的税收几十亿美元。”[4]“一带一路”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理解、认同、支持和参与,朋友圈越来越大。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彰显了全球各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因此,“一带一路”的建设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认知,认真对待、分析和研究其建设过程中和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究其原因,及时作出相应对策。“‘一带一路’涉及多国合作,涵盖西亚和东欧等敏感地带,客观上要面对大国掣肘、地缘政治、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风险,这都不同程度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有形和无形的挑战和困难。”[5]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发展趋势与美好前景

从某种意义上看,“一带一路”建设虽然承载着文化方面的内容,但其主要侧重还是偏向于在“一带一路”的框架和范围内建设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借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繁荣。相较“一带一路”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则直接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生态等诸多方面,其基本内涵所涉及的领域和层面、理论高度和终极价值则要比“一带一路”广泛、概括、系统和深刻的多。就二者的内在关系而言,其基本精神原则和价值追求又是一脉相承的,都贯通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指导思想和文化底蕴。“‘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和桥梁,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当代传承。”[6]“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有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昭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正如“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是如此。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内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又彰显着当代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发展道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崇高追求和价值共识,因而,其前进趋势与发展远景肯定是美好而长远的。其次,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新全球主义”尚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权力中心,虽然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其影响力和控制力正在逐渐衰落,但在政治和文化霸权等方面,还处于强势支配和实力控制地位。经济上,二战后,美国GDP曾经占到世界总量的50%,即使在今天,仍占25%左右,其所把持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主宰和支配着世界经济贸易的游戏规则和话语权引导,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霸权体系。政治和文化上,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所谓“全球民主化”和“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通过所谓“颜色革命”肆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内政,形成了政治和文化霸权主义。而随着“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逐步推进,无论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会对自二战以来所确立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产生实质性挑战,必然会遭到其强烈抵触和极力反击。2018年初,特朗普发动主要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即是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暂且不谈“一带一路”建设对其经济奶酪的挑战,单就西方文化的本质而论,坚定奉行丛林原则和民族利已主义,强烈迷信“修昔底德陷阱”、“零和游戏”和“强则必霸”逻辑的西方资本主义,是无法真正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原则与精神的,当然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自觉采纳和接受的。这也就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既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又看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未雨绸缪,妥善应对,切实做好工作。”[7]同时,我们也应当坚信,“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8]但我们要始终相信在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一定会有更加美好而长远的未来。

四、结语

由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涵的“天下为公”的时代意蕴及其所期冀的“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是中国人民期盼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所以这更加赋予了我国构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和光明的未来前景。同时,也只有这样的理论设计和实践推进,人类世界才会有美好的前景和长远的未来。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一带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命运秀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