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煤矿薄覆岩分层充填开采安全防水煤岩柱留设探讨

2019-03-04张振鸾孙庆彬

煤矿现代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膏体导水覆岩

韩 涛 ,张振鸾,孙庆彬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000)

1 概 况

太平煤矿6南区域3煤整体厚度为2.10~9.97m,上覆岩层厚度为0~31.3m,煤层较稳定,分布范围大体南北向,西侧为3煤层露头,东侧留设大堤保护煤柱,北侧临近6309工作面。共布置6南01、6南02、6南03与6南04等4个工作面,采用分层开采,第一分层回采过程中各工作面涌水量普遍小于10m3/h,二分层及6南02、6南03工作面三分层膏体充填开采过程中,工作面顶板仅有少量淋水,水量1~5m3/h,回采中没有发生冒顶、溃水溃砂事故,充填质量良好,实现了安全回采,为相同地质条件下的其他煤层开采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借鉴依据。为充分回收该部分煤炭资源,拟开采6南04(3)工作面,为保证安全回踩,需合理确定安全煤柱。

2 三分层膏体充填开采覆岩破坏高度计算

2.1 规程公式计算

对于煤层膏体充填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规律,《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没有直接适合膏体充填开采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公式(单层厚度1~3m),以下以等效开采厚度法采用“三下”规程计算公式对六南04(3)回采后对上覆岩层的变化影响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对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进行计算。

膏体充填为完全充填采空区的开采方法,实际采厚不能直接用于计算,为此引入等效采厚的概念:实际采厚与膏体充填体的有效厚度之差。开采后的等效采厚主要由3部分组成:膏体充填前及充填过程中的顶板下沉量、膏体充填接顶不实量和膏体凝固过程中的压缩量;等效采厚采用法即:M等=M-M膏。

六南采区各工作面一分层垮落法开采1.8m;二分层充填开采,采厚2.2m,等效采厚0.58m。开采六南02三分层工作面,采厚2.2m时,经过长时间(6个月后)固结后,打钻探测及实际揭露数据显示,顺槽膏体的稳定后厚度为1.75m~2m,平均1.97m;工作面内膏体稳定后厚度为1.6m~2m,平均1.86m;由于顺槽位置充填施工条件较好,效果较好,保守考虑,膏体的有效厚度取为1.86m,据此估算膏体充填开采,控制采高2.2m时,等效采高为0.34m。二、三分层等效采厚差别加大,主要是一分层未充填、二分层沿采空区回采,顶板控制难度大,三分层在充填体下回采,顶板平整。

表1 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

表2 规程公式计算的覆岩破坏高度

2.2 本矿实测结果预计

太平煤矿8311工作面3煤层基岩厚度厚度5.1~33.3 m,底部黏土厚度 0~6 m,基岩面标高 -107.7~-120.5 m,底分层采用膏体充填开采,采高2.2 m,实测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6.93 m,裂采比为3.15。实测表明采用充填开采工艺,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明显减小。此外8309工作面在覆岩厚度最薄11.4 m情况下,实现8.8 m采厚按照四个分层膏体充填安全开采。

根据上述分析,六南04工作面三分层膏体充填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可采用裂采比数值为3.15。

表3 本矿实测结果预计的覆岩破坏高度(叠加区)

2.3 相似模型试验结果预计

开采前进行三分层膏体充填开采覆岩变化情况的的相似模拟研究。选取几何相似常数Cl=100:1、时间相似常数Ct=10:1、密度相似常数Cρ=1.67:1进行模拟,生产过程中覆岩裂隙逐渐压实,在开切眼和停采线等地方裂隙向上发育,垮落带基本不变化,转换后导水裂缝带高度21.33~22.8m。

表4 相似模型试验预计的覆岩破坏高度

2.4 覆岩破坏高度综合确定

从上面计算的覆岩破坏高度来看,从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考虑以及六采区其他分层的成功开采经验,为保证安全开采,六南04(3)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选用预测结果中的最大值,即覆岩破坏高度选择规程公式(一)的计算结果。

表5 综合分析覆岩破坏高度

3 防水煤岩柱尺寸留设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六南采区范围内第四系下组属中等富水性含水层,但总体中等偏弱,顶板砂岩、煤系风化带,含水性微弱,顶板砂岩水会逐渐随开采而被疏干,第四系底部黏土普遍分布,且具有较好的隔水保护层作用,工程地质类型以中细砂岩和泥岩为主,基本为软弱~中硬偏软弱类型,采动的水体等级为Ⅰ-Ⅱ之间,保守设计,全部按照Ⅰ级留设即顶板安全防水煤岩柱。

顶板防水安全煤岩柱计算方法为:

式中:Hsh为防水安全煤岩柱厚度,m;Hli为导水裂缝带高度,m;Hb为保护层厚度,m。

表6 保护层厚度计算方法(不适用于综放开采) 单位:m

表7 防水煤岩柱尺寸设计

经一、二分层的开采扰动,三分层开采时顶板岩性考虑为软弱,安全起见保护层厚度考虑为3A厚度。

4 结论和建议

1)采取“三下”采煤规程经验公式、本矿实测的分层开采和邻近工作面模型试验预计,并结合六南044 结论和建议

2)采取“三下”采煤规程经验公式、本矿实测的分层开采和邻近工作面模型试验预计,并结合六南04(3)工作面上方已经开采的一分层、二分层开采范围、采厚等工程地质条件以及邻近工作面的开采经验,计算六南04第三分层开采的垮落带、导水裂缝带高度,即垮落带未进一步发育,采厚分别为2.2m和1.8m,导水裂缝带高度分别为24.25m和24.08m;

3)由于开采上限的限制,第一分层工作面和二三分层工作面在采准巷道上位置不同;不同开采方法叠加的部位,有可能是导水裂缝带高度发育较大的部位。

4)煤层回采过程中要注意断层的影响,做好超前探测工作。

5)设计的防水煤柱,比本矿已采工作面实测值偏大,开采过程中要做好相关数据的观测,进一步改进。

猜你喜欢

膏体导水覆岩
膏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综采工作面覆岩“两带”发育高度数值模拟研究
煤层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综合分析技术研究
尾矿膏体试验室制备及流变特性研究
一侧采空工作面采动覆岩应力演化规律研究
榆神府矿区不同导水裂隙发育对地表土壤性质的影响
煤矿膏体充填材料电阻率的测定试验研究
煤层采后导水裂隙带探测方法探讨
建筑垃圾充填膏体强度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
膏体充填回收条带煤柱覆岩活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