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部X线检查联合CT对早期肺部感染诊断的价值分析

2019-03-0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参数设置胸部准确率

王 玮

(新河县人民医院 河北 邢台 055650)

肺部感染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指终末气道、肺泡腔的肺实质炎症,多见于少年与老年群体。本病可经呼吸道进行传播,发病病因与感染、免疫药物、理化药物等因素相关。患者感染后临床症状表现为咳痰、咳嗽等,可伴发热、胸痛症状[1]。对肺部感染若不尽早诊治,可导致患者气短、胸闷,引发其他部位感染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早期检出疾病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痰细菌培养为临床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但具有耗时长的缺点,通常不作为肺部感染常规检查项目[2]。本研究将胸部X线与CT联合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12月,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共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23~72岁,平均(46.85±1.72)岁,临床症状:咳嗽27例,咳痰23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均符合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患者存在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部分伴胸痛,或无胸痛症状,均出现体温上升现象,体温≥38℃(2)对患者行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上升,WBC≥10×109/L;(3)双肺听诊可见啰音,肺部出现炎症变化;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排除:合并脏器、肠穿孔者;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对研究不同意者。

1.3 方法

胸部X线检查:检查仪器选择东软X光机,对患者进行正侧摄片,患者取站立位,参数设置:电压、电流分别为120kV、200mA。

CT检查:检查仪器为多层螺旋CT机,对患者正侧位胸部进行扫描检查。参数设置:管电流、电压分别为200mA、120kV,曝光计量0.05mAs。对患者进行螺旋轴位扫描,扫描范围为患者整个肺区,参数设置:管电流、电压分别为240mA、120kV,层厚、层距均为7.5mm。部分患者于感兴趣部位进行高分辨率CT扫查。

1.4 观察指标

对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进行痰标本细菌培养,将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并与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为SPSS12.0,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表可知,本组患者经单纯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为67.44%,X线+CT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3.02%,两种诊断方式相比,X线+CT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P<0.05)。

表 比较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差异[n(%)]

3 讨论

肺部感染在临床十分常见,且近年来我国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使得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关于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肺部感染指发生于终末气道、肺泡腔、内肺实质等部位的炎症,发病病因主要与病毒、真菌感染等因素相关,我国每年因感染加重住院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在5.69%~14.21%。因此对肺部感染患者需尽早采取相关手段诊断并给予适当干预措施,可保障患者身体健康,降低病死率。

痰液细菌培养为临床诊断肺部感染的金标准,但因检测时间较长,容易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因此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X线、CT等检查手段逐渐用于肺部感染诊断中,不同检查手段诊断效果存在差异。胸部X线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无创、透视率较高等特点,可穿透普通材质对患者病变部位、器官功能、形态等进行观察。但因肺部感染患者早期体温变化尚不明显,特异性表现相对较小,因此仅对患者行X线检查效果不佳[3]。CT具有分辨率高、检测迅速等特点,腹患者全肺区行断面扫查,可有效显示器官清晰图像,扫描过程较快,可弥补X线重叠、显影不佳等缺陷,医师根据CT影片上阴影位置、密度、数量、形态、与周边肺组织关系等可进行确诊,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4]。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联合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后,其诊断准确率与单纯行X线诊断相比明显更高。

综上所述,将X线与CT检查联合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效果理想,可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意见,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参数设置胸部准确率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逃生疏散模拟软件应用
蚁群算法求解TSP中的参数设置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RTK技术在放线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