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超低剂量前门控轴面扫描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

2019-03-02朱金威马淑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双源心率电流

朱金威,马淑珍,张 建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在第二代双源CT在临床上应用以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和前门控序列扫描进行冠脉CT成像(CTCA),而双源CT的推出大大缩短了冠脉CT成像的时间[1]。当前人们在关注CTCA成功率的同时也开始探索X射线剂量问题。本研究探索超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7年2月—2018年7月接受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100例为对象,均为筛选冠心病,BMI指数<21.5kg/m²,且心率在65次/min以下,随机分入两组。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43~81岁,平均(65.4±7.7)岁;心率50~63次/min,平均(56.7±2.3)次/min;BMI指数17.8~21.1kg/m²,平均(19.7±0.5)kg/m²。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6~82岁,平均(65.6±7.9)岁;心率50~62次/min,平均(57.0±2.1)次/min;BMI指数为17.3~21.4kg/m²,平均(19.9±0.6)kg/m²。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00例患者均采用SIEMENS公司的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扫描仪扫描,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血管成像检查:取仰卧位,足先进,进行定位像扫描后以流速为3.0~5.0ml/s给患者经肘静脉注入20ml对比剂和20ml生理盐水,然后在主动脉根部选择感兴趣区测定峰值时间,确定扫描延迟时间。扫描参数:机架转速0.35r/s,准直器宽度0.625×64层,重组层厚0.625mm,FOV 250mm×250mm,矩阵512×512,管电压100kV,以相同流速静脉注射对比剂55ml和生理盐水40ml。对照组患者的管电流为600mA,观察组患者的管电流为400mA,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在心动周期70%~80%相位上进行横断面重建,最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图像的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噪声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检验数据,计量数据的对比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噪声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也能满足临床图像诊断需求,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指标对比

3 讨论

CT扫描中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一直是一个矛盾共同体,直接影响到辐射剂量的因素很多,如: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螺距、X线能量分布等[2]。前瞻性心电门控轴面扫描技术又被称为电子束容积CT扫描技术,其充分利用多排螺旋CT宽体探测器的优势,采用步进-点射技术,在预设的R-R间期曝光时间窗内采集数据,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而且双源CT的分辨率更高,扫描速度快,仅需采集3~4个心动周期内的数据即可,降低心脏搏动伪影的发生。

管电流与信噪比相关,增加管电流可降低图像的噪声指数,提高信噪比。当前的CT扫描仪可产生强大管电流,射线发生管产生的电流最大功率可达100kW,辐射剂量可超过100mGy,这就有利于提高BMI指数较高、心率较快人群的冠脉CT血管成像的质量,但是会增加辐射剂量,故而降低管电流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管电流需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心胸比、胸廓大小、膈肌位置等个体化选择,根据体重指数选择管电流,女性可减少26.3%的辐射剂量,男性可减少17.9%的辐射剂量,且不会对图像质量、噪声造成不良影响。

本研究探索BMI指数<21.5kg/m²,心率<65次/min患者的冠脉CT血管成像中超低剂量扫描的可行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图像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观察组的图像噪声指数高于对照组,但是能满足临床图像诊断需求,说明超低剂量的扫描既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又能达到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双源CT前门控轴面扫描技术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超低剂量应用是可行的,对于BMI指数<21.5kg/m²的患者,可适当降低管电流来达到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同时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猜你喜欢

双源心率电流
心率多少才健康
电流“勤劳”的体现
神奇的电流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电与电流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电流变技术在抑制深孔切削颤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