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9-03-02徐晓红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造影剂边界造影

崔 梦,徐晓红(通讯作者)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 广东 湛江 524000)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临床发病率极高。常规超声是目前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方法,但良恶性结节超声表现具有一定重叠性,术前准确诊断仍有难度。超声造影可以较好显示病变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本文通过对158个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时病灶及边缘增强特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造影对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99例(共158个结节),包括男性19例,女性90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4.76岁。二维灰阶超声结节直径0.26 cm~4.6 cm,所有病例均通过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其中恶性结节123个,包括117个甲状腺乳头状癌,2个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4个微小乳头状癌。良性结节35个,包括24个结节性甲状腺肿,4个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个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4个甲状腺滤泡性腺瘤,1个甲状腺嗜酸性细胞瘤。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东芝APLIO500超声诊断仪,14L5高频线阵探头,中心频率为10MHz。采用声诺维(SonoVue)超声造影剂,2.0 ml肘静脉团注,然后用5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造影剂注入后采用低机械指数(MI<0.08)双幅实时对比观察,连续观察1min,存储全过程的动态影像,检查中保持各患者的参数设定一致。

1.3 图像分析

从以下5个方面对病灶增强模式进行评价:①增强方式:向心性增强、非向心性(弥漫性、离心性);②增强程度: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③造影剂分布是否均匀:不均匀增强、均匀增强;④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边界不清、边界清晰;⑤造影时病灶范围较二维是否扩大:扩大、无扩大。

图1 不均匀增强

图2 范围增大

图3 边界不清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增强模式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比较见表1。所有结节内均可见造影剂填充。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增强方式、增强程度、造影剂分布是否均匀、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以及造影时病灶范围较二维是否扩大5个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状腺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95.93%)、低增强(84.55% )、造影后边界不清(82.93%)。少数恶性结节造影后范围较二维扩大,所有良性结节造影后范围无明显扩大。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见表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表现中,不均匀增强及低增强的敏感度比较高,分别为95.93%和84.56%。造影后边界不清及造影后范围扩大的特异度较高,为94.29%和100.00%。

表2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发生率约5%[1]。超声造影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手段,但其对结节的评价结果仍具争议,对结节增强模式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2]。本研究通过分析甲状腺实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各项指标,以提高超声造影对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本研究从5个方面评价甲状腺实性结节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以低增强、不均匀增强、造影后结节边界不清作为可疑恶性诊断标准,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评价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边界不清及造影后结节范围扩大是较好的特异性指标,低增强及不均匀增强是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较好的敏感性指标。

本研究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造影灌注形式以非向心性为主,即造影剂不是以外周向中心弥漫性填充为主,该评价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宋洁[3]等观察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灌注形式为结节由外周向中心弥漫性填充以及张渊[4]等研究发现病灶造影后向心性增强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结果不符,有待深入研究。

表1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比较(个)

本研究中大多数恶性结节造影后呈不均匀增强、低增强。但低增强及不均匀增强的特异度较低,可能与结节大小有关[5]。徐本华[6]等研究发现甲状腺恶性结节造影后表现为整体不均匀增强。多数甲状腺恶性结节呈浸润性生长,内部新生的血管分杂乱无章,走行迂曲,结节内血供不均衡,从而形成恶性结节呈不均匀增强的造影模式[7]。恶性结节的强化幅度明显低于良性结节[8]。其原因可能为[9]:肿瘤组织内坏死的血管比新生血管更多,恶性结节的强化幅度明显减低;也可能类似于目前研究的肺部肿瘤灌注情况,肿瘤的强化程度与血管数量、血管形态、血管外间质的液体量及微血管壁通透性有关。

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血管病理解剖复杂,边缘区血管相对中央区密集,肿瘤易向外浸润性增长,可造成增强时边界不清或欠清[10]。恶性结节周围血管丰富,管径粗大,可呈囊状扩张布,错综杂乱且血管分支多不规则[10],造影后结节范围可较二维时增大。本研究中所有良性结节造影后范围均无明显扩大,是否可作为良性结节的诊断指标之一,尚需要更大样本量及深入研究。

综上,甲状腺超声造影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一定诊断价值,良、恶性结节造影后表现仍有部分交叉,临床中可结合患者病史、TI-RADS分类、常规彩超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造影剂边界造影
拓展阅读的边界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