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物流基地转型升级对策探析

2019-03-01易小浪

铁道货运 2019年2期
关键词:货运铁路基地

易小浪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金华货运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0)

1 我国铁路物流基地发展现状

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深入推进,铁路物流基地标准化货场建设取得实效,一大批物流基地建设运营项目逐渐走入后精品化货场时代。在适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下,在社会物流激烈竞争大环境里,提前布局、深度谋划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铁路物流基地转型发展。目前我国铁路物流基地发展规划基本形成,铁路物流基地功能逐步完善[1],特别是铁路物流基地多式联运节点效应初步显现。

为进一步降本增效,国家出台《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强调要加快联运枢纽建设和装备升级,推进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铁路物流基地、铁路集装箱办理站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同时,推进城市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充分发挥铁路既有站场资源优势,加快城市周边地区铁路外围集结转运中心和市内铁路站场设施改造,构建“外集内配、绿色联运”的公铁联运城市配送新体系,打造“轨道+仓储配送”铁路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但是,我国铁路物流基地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铁路物流基地与本地经济体系对接水平有待提高。目前,铁路物流基地服务地方经济意识相对薄弱,与地方经济系统未能形成合力,特别是与当地建材市场、农产品市场、机电产品市场、食品交易市场、石材市场等生产资料市场、商贸市场及工业区大型企业对接程度较低,对当地物流基地未形成有力支撑。从政府层面看,地方政府出台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文件未能系统、全局地将市场与铁路物流基地有机集成,铁路物流基地与本地经济体系对接水平较低,未能切实降低本地物流成本。

(2)铁路物流基地配套服务功能相对不足。受土地、线路等因素影响,当下许多物流基地离城区相对较远,周边车辆停车、维修、饮食住宿等配套设施服务尚不完善。从内涵及功能来看,铁路物流基地应是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多种物流设施、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场所,一定规模多种服务功能物流企业集结点,能实现综合集约、信息交易、集中仓储、配送加工、多式联运、辅助服务、停车场等功能。从目前物流基地发展来看,多种物流企业汇聚、多种服务功能集聚局面尚未形成,特别是加工、配送、贸易、信息、金融等增值服务环节,还有待发育成型。

(3)铁路物流基地智能硬件设施设备不足。从平台层面看,货场门禁管理、车辆出入管理、人员出入管理、仓库管理、仓储信息管理、安防管理等方面有待提升。不同岗位信息对接、确认过程还需要传统电话支持,不仅效率低,还影响基地物流运作快速流转。信息采集、核对靠眼观手记,准确性、可靠性差。此外,从感知层面看,基地内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比较缺乏,实时采集任何物体或过程等各种信息不智能、不智慧。

(4)铁路物流基地相关信息系统集成度低。铁路物流现场运作流转过程中涉及外勤及内勤不同岗位,为了保证物流作业快速流转,不同岗位对于当天物流作业基础信息有着不同程度需求。在这过程中,存在信息系统集成性低、相关信息系统繁多等情形,致使货场作业基础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岗位劳动强度较大,存在人工错输、漏输风险[2]。

(5)铁路物流基地供应链整合能力薄弱。环视当下铁路物流基地发展,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局集团公司”)为例,旗下拥有庞大物流网络体系(9大货运中心,48个货运经营部,268个货运站),节点数量优势显著。但是,就某一节点而言,其供应链整合能力是薄弱环节,特别是与第三方物流商未能形成紧密互助合作关系,未能实现高水平、深层次融合发展。

2 铁路物流基地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结合,逐渐成为重塑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3]。同时,随着专业化分工逐步深入,商业竞争环境日趋成熟,铁路物流基地的发展也将呈现智慧化、无人化、协同化、多元化等趋势。

2.1 智慧化

为了更加精细、全时动态实现智慧生产、智慧管理,当下铁路物流基地升级应紧跟物联网发展热潮,以实现货物及物流基地安防智能识别、智慧管理[4]。从信息流来看,货物到达不同环节产生不同数据流,收集、上传更加智能、便捷,实现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基础信息在不同岗位不同部门高度共享,物流信息加工、处理更加智慧,不同岗位协作、信息对接、流转更加便捷,物流大数据蕴涵的商业价值得到最大限度挖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组织水平得到极大地提升[5]。

2.2 无人化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是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无人化运作以降低物流成本成为趋势。步入智慧生产时代,立体仓库无人作业在不同领域已经得到大量应用,而在配送领域,电商物流已经在悄然布局未来大规模重载无人机配送项目。从粗放走向集约再步入精细生产、智慧生产阶段,应用更多物流智能设备及系统已然成为行业共识,其中最大程度减少人工操作有利于规范管理、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升效率[6]。

2.3 协同化

伴随专业化分工逐步深入,当下越来越多外部第三方资源(如供应链及商贸物流企业)参与铁路物流基地货源组织环节,在上海局集团公司金华货运中心,中欧班列(义乌)运营方为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2个保税物流中心也有众多国内外顶级的供应链企业参与运作。参与协作的供应链企业有强大市场信息整合能力,能高效率、高质量、多维度挖掘铁路物流基地服务市场的大量潜在供给和需求。

2.4 多元化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不可阻挡,铁路运输业顾客需求发生重大转变[7],以“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产品为主导日益多样化物流市场需求要求传统铁路转变单一大宗、长距离、粗放型物质运输服务限制,突破物流基地单一低附加值货运收入增长上限;同时创新发展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向高水准、定制化、个性化物流地基转型,还应根据新兴经济形态尝试多种业态,实现多元化经营。

3 铁路物流基地转型升级对策

3.1 深化路地衔接

积极协同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土地、项目规划、市政配套、相关政策等方面,争取政府支持,保障既有铁路站场设施改建、扩能、升级,为现代铁路物流基地转型、拓展多种货运服务功能、对接多级市场需求提供政策基础和区域场所。发挥一带一路国际班列运能优势,在“走出去”同时,利用回程中欧(亚)班列货运势能,将海外优质的产品通过铁路运输“引进来”,通过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拓展全球采购、保税仓储、国际分拨、配送、流通加工和增值服务,为外向型企业提供保税物流服务,同时满足本地居民对海外产品消费升级需求。

充分发挥国家大力发展公铁联运的利好政策,联合公路运输龙头企业,探索公铁联运新方向,打造“铁路港+公路港”联合创新发展基地,提升铁路两端接取送达效能,实现公铁运输深度衔接。在此基础上,拓展公铁联运,联合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共同配送,加快铁路城市货运配送项目规划落地,以“场站+仓储+配送”为方向,打造城市节点共同配送基地,激活城市共同配送这个细分物流市场铁路物流基地公铁联运新势能。紧跟新经济发展趋势,在节点城市铁路物流基地规划建设O2O现代商贸物流配送集散地,为O2O“线上下单+线下提货”提供展示、体验及线下门店配送服务。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潮流,为电商企业提供仓储配送场所和周边配套,以公铁联运和智慧仓库为支撑,规划电子商务企业仓储配送基地。利用铁路网络优势,吸引诸如医药、食品领域等高附加价值产品,大力发展铁路冷链物流,建设铁路冷链物流中心。延伸产业链,加强铁路物流基地沿线城市工业区大型企业原料集配,打造铁路物流基地“储运一体化”大型企业物流配送平台。在此基础上,物流基地将实现全方位提质增效,最大化与本地经济进行全方位“精准”对接,真正实现对当地经济持续增长的强有力支撑。铁路物流基地多元化创新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铁路物流基地多元化创新发展Fig.1 Innovative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logistics bases

3.2 创新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对物流基地运作模式进行创新,加速当前物流基地创新发展进程,进行多元化定位,布局多种经营[8]。推动铁路物流基地及产品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物流基地各货运网点可以按照统一名称重新进行品牌化命名,以扩大物流基地整体知名度。落实具体产品品牌化发展时,应适时大力开发如“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高知名度系列产品,还应主动出击,在系统研究细分市场前提下,开发不同性质新产品并赋予产品独有名称,明确产品定位,占领特定细分市场。

例如,顺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业务范围将产品区域分为同城配、内地及港澳台配送、国际配送,根据时效又将产品命名为同城急送、顺丰即日、顺丰次晨、顺丰标快,根据经济型将产品分为顺丰特惠、顺丰普运等。因此,可以借鉴顺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服务区域、时效性及经济性等指标细分铁路物流基地产品类别,立足系列化、多品牌战略,巩固铁路“明星”服务产品,如“城际班列”“大宗物质班列”“快递班列”等产品,扩大铁路货运产品知名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社会物流服务需求,最大限度发挥铁路物流基地社会效用,提升物流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和能力。

3.3 布局智慧物流

因势利导地提升铁路物流基地信息集成度、共享度,应以“大数据”为基础,融合铁路货运电子商务、仓储管理、运输生产、金融票据及货运安全等子功能,理顺货物提报需求、计划受理、核算支付、站内生产、运输管理、安保理赔中信息链、资金链、物流链,保证铁路物流服务从需求受理起至运输交付止全程互通、可视、可溯;同时应满足铁路物流基地不同岗位作业数据上传、加工、处理、调用、共享、上报等需要,实现物流基地各个岗位各个作业环节智能互联,提升铁路物流基地运作智能化水平,特别是提升铁路站场货品安检查危、货场智能巡检、无人化仓储、超偏载检测水平,加强铁路供应链云平台构建,为物流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铁路物流基地货运综合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铁路物流基地货运综合信息系统Fig.2 The integrated freight information system at railway logistics base

3.4 增强横向协作

发挥专业分工带来的成本递减和规模效益优势,加强同供应链企业及商贸物流企业等第三方资源横向开放合作力度[9],与之构建“战略性伙伴关系”,如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与四川邦达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天勤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协同发展,团结村铁路保税物流中心引入澳大利亚嘉民集团(Goodman Group)、新加坡丰树集团(Mapletree Investment)、意大利维龙集团(Vailog Group)等多家国际国内顶级物流供应链企业入驻,通过发挥铁路运输全国网络化、大运力、公铁联运、水铁联运,发挥外部第三方资源开源、便捷、高效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在此基础上,利用铁路供应链云平台,吸纳、协调各方供应链节点企业资源,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依托,整合既有运输资源,将服务向物流链上下游延伸,为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客户、线下门店、线上网点提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上下游全产业链的物流服务,借力链上协作企业的网络化触角最大化地与本地经济实现高水平对接,最大限度吸纳社会各方零散货源,进一步解放物流基地生产力,放大铁路物流基地在多式联运和物流链条中核心节点效用。

在搭建铁路供应链云平台、引进外部第三方资源、增强横向协作的同时,加速培育依托铁路的中小型货代公司发育成型,特别是在货物短驳、货源组织开发等环节,提升其组织效能和双方合作水平,推动传统物流基地转型升级。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铁路货运组织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作为完成社会资源和社会产品再分配的重要载体,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是铁路适应现代物流需求多样化的必然选择,是推动铁路精品化货场向现代物流基地转型升级,为铁路开展物流活动提供更为优质、便捷、高效的空间场地。推进铁路物流基地转型升级,应在铁路物流基地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加强协作、创新模式、多种经营、智慧生产等手段展开实施,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猜你喜欢

货运铁路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我的基地我的连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