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2019-02-28何胜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

何胜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走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难题,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经验,我认为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成功开拓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道路,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如何让中国人民脱贫致富是摆在党中央面前的现实问题。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带来明显改善,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商品市场只提供额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人民生活水平依然较低。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怎样才能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呢?实践证明,走计划经济体制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走出困境。

发展为了谁,当然是为了亿万的中国人民。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困难。计划经济时期,人民为了能够过上好日子,一些地区出现了老百姓非法经商的行为。面对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党中央积极回应人民的利益诉求,坚决以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目标,及时调整经济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开放国内市场,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依靠谁,当然还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生产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铺开后,劳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市场提供的劳动产品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广大百姓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逐步摆脱了贫困,开始踏上小康之路。人民群众在用双手创造自己的致富梦的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勇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思想藩篱

社会主义社会到底可不可以有市场经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界对此有过激烈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经济模式,如果我国改革开放也搞市场经济会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甚至有误入资本主义歧途的风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预言,未来社会的生产是“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的社会生产,并没有指明具体国家具体发展阶段应当采取何种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告诫我们,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任何企图跨越实际经济水平的超越式发展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给社会发展带来更大动力,主要原因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够适应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只有使经济发展模式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才会迸发活力。

成功的道路总是充满艰辛曲折,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并不容易,面对学界的争论,面对国际舆论的压力,面对我们的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土地包产到户、设立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发展道路,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會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创造性地解决了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中国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难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当然,改革绝不是改向,经济市场化改革不是没有原则,经济市场化改革道路并非是使经济完全市场化,关键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惊人成就,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发展坚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当今世界,谋求自身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打开国内市场、发展全球贸易,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搞闭关自守,只能是死路一条,唯有打开国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体系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坚定走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经过艰辛谈判,我国于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中国市场面向世界的大门。

开放的中国更具魅力,中国市场的开放给中国自身的发展赢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市场和资本的开放给我国劳动力的释放提供了条件,对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既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发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工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奇迹令国人自豪,让世界震惊。

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共赢,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全球贸易给中国人民消费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商品输出国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国际投资的开放,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不仅让中国发展受益,也让世界各国受益,真正实现了互惠共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格局,成为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之一。

当前,逆全球化现象回潮,贸易保护主义显现抬头。面对美国单边挑起的对华贸易战,中国坚定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贸易自由主义。中国正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引领者,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国在海南成立自由贸易示范区,以及进一步扩大进口等行动都充分显示了新一轮改革将会更加开放和包容。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已凝结成为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坚持多边贸易体制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逆全球化行为违反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谋求发展的共同愿望,必将遭到反对和抵制。面对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世界各国唯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合作共赢,方能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翻译市场的性质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