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移默化陶冶道德情操素养

2019-02-28李柱均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期
关键词:熏陶德育课文

李柱均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得到爱国主义素养、科学的思想素养和个性的思想品德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素养的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钻研教材,随机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具有德育培养的因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具体特点,教师应充分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素养因素,确定每一课的素养点,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道德渗透,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如:在教《她是我的好朋友》就渗透舍己为人和感恩的素养;《呼风唤雨的世纪》就渗透科学技术发展的素养;第六册的《画杨桃》中启迪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就能终身受益。在教学中,随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素养目的。让学生从不同的教材中得到不同的品格的素养。

二、运用媒体,渗透素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甚至能受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1、渲染气氛,潜移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描述,简介背景,为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學生想象情境,生发联想。从中体验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运用录音、录像、图片、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等,这样从进入情境出发,感受形象,受到感染,激发感情,在媒体渲染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的感染性和渗透性。

2、想象画图,诱发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大都紧密配合课文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中心。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生动形象地状景,就能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诱发。从中受到熏陶,如教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通过细心观察两幅不同的图画,想象孩子们的神态, 动作和心里活动的情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观察进行两幅不同的图画的想象。感受真实而形象的画面描述,让学生感受父母爱的伟大。 在学生心灵播种孝敬父母的感恩的种子。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再配之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学习赵州桥结构部分时,通过画面的四个孔体现设计者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同时, 通过现代港珠澳大桥、高铁高架桥的图片展现,从而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和爱科学的精神。

三、激发情感,熏陶素养

语文教材充满了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因素,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情感入手,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内心体验活动过程,思想素养从而在情感不断深化和升华,学生在这种情感感染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良好的基本道德素养打下基础。

1、品读激情,情感共鸣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范读,导读,让师生把真情实感倾注于课文中,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激起学生的感情浪花,引起主体意识的觉醒、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的素养。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中的句子“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就任意破坏、毁掉。”这句话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知道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以及侵略者的野蛮行为,使学生有所领悟,从而激发以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

2、情思结合,激情明理

语文的思想道德素养素养,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升华,因此,在培养情感的基础上,把“情”和“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念。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这样让学生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只有情和理的融洽,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才能将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认识形成了准备,从而懂得做人的道理。

3、美感熏陶,触发感悟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素养,包含着美感,在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教材的美感因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语声美,达意美,描述美,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事物美,境界美,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美,激发学生仰慕美好的人物,热爱美好的事物,产生追求美好的明天的崇高的美感,达到“以美育德”的效果。如:学习《穷人》一课后,学生知道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可以引导学生帮助身边的有困难的人,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都要伸出援助之手。在教学中利用课文熠熠生辉的人物角色美,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角色的行为美、心灵美,从中受到感染,触发感悟,进入以美悟理的境界,从中启迪学生学会做人。

四、课外延伸,陶冶情操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素养,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就是育人。如果语文教师将自己所讲的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推而广之,大力弘扬,那么学生会受益终生的。

1、课外延伸多样化

语文课外延伸不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例如学完课文后,“我想说……”或“假如我是……”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事或人物的品质说说自己从中得到什么收获和启发。同时还举办各种活动以及建立兴趣小组等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让语文课外延伸渗透道德素养,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延伸之中。

2、推介课外读物熏陶感染

课外阅读是用作品中人物的美好个性唤醒学生沉睡着的美好个性以完成个性内化的过程。教师可以抓住学习课文后的契机,及时引导。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体会居里夫人坚定执著、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后,让学生关注课外阅读,重视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推荐《居里夫人》、《影响学生一生的100位世界名人》《科学上下五千年》等课外书,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从走近到走进居里夫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名人,感知科学对世界的影响,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教师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人物形象、课外延伸、文学意境,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素养。

猜你喜欢

熏陶德育课文
用艺术熏陶家风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艺术熏陶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此熏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