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管微缆技术与普通光缆在通信管道中的应用对比

2019-02-28李小羽代文军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期
关键词:维护优势

李小羽 代文军

摘 要:本文从技术特性、使用、纤芯保护和维护等角度,将微管微缆与普通管道光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对比分析,为通信建设中光缆选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与普通光缆技术对比、优势、穿放数量、光纤保护、维护

随着4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及全业务接入的全面展开,城域网的光缆建设也在加快进行。在通信管道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传统的大孔径管孔及多孔管已不能满足光缆建设的实际需要。如今微管微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文中主要就微管微缆余普通光缆进行对比。

1 微管微缆与普通光缆构造对比分析

从上面两中光缆的截面图可以看出,气吹微缆比普通光缆在护套、油膏和加强芯上都予以简化,以减少其体积和重量。

2 微管微缆与普通光缆线径对比分析

一般运营商常用芯数的GYTA与容纳相同芯数微缆的微管外径对比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微管微缆的外径明显小于普通光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线路长度为较长的话(如:1.5公里),采用普通光缆施工必须在每个通信人井处依次倒盘,不间断放缆,才能将光缆从A点放至B点。而采用微管微缆技术,只需在人井之间将微管分段穿好,再用接头将各段微管连接成一个整段,最后在A点向连通好的微管内将微缆一次性吹至B点即可。

3 管道中容纳光缆数对比分析

3.1 在Φ110mm的波纹管穿放对比

在Φ110mm的波纹管穿放微管微缆,采用集束管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10/8mm的七孔集束管外径与常规通信子管相同,也为34mm,因此在110mm的波纹管中最多也可穿放5根。而14/12mm的四孔集束管外径为35mm,14/12mm微管最大可安装288芯微缆。为了能够让运营商对扩容后的管道有更佳灵活的选择,根据需求可安装各种芯数的微缆,在满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穿放3组10/8mm的七孔集束管和2组14/12mm的四孔集束管。

(1)理论上可穿放的对比

上表是按最大穿放5根Φ28/34mm的子管或5根集束管(3*7孔+2*4孔)的比较。如果全部采用5根7孔10/8mm的集束管,微缆最多可安装35条。

(2)按标准规范穿放的对比

上表是按最大穿放3根Φ28/34mm的子管或3根集束管(2*7孔+1*4孔)的比较,按规范在每个子管内只穿放一条通光缆。

3.2 在七孔蜂窝管中穿放对比

考虑到尽可能提高管孔利用率,在这里由于管孔直径的限制也不是向内穿放集束管,而是直接穿放微管,每一根子管内都可同时穿放2根10/8mm和1根14/12mm的微管。

根据以外微缆施工经验,人工穿放微管时,当微管截面积之和小于通信子管内径截面积60%情況下,微管组合比较容易穿放,而1根外径14mm的微管和两根10mm的微管截面积只有子管内径26mm截面积的58%,因此,上述三种情况均可穿放。

综上所述微管微缆技术对管道空间的利用率相比于其他施工手段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相比于另一种扩容手段仿制子管有着更高的空间利用率,而且针对在有光缆的通信子管中扩容具有不可替代性。

4 光纤保护对比分析

微缆运行的安全性也是需着重关心的问题。普通光缆在通信子管中,除了通信子管外壁对光纤的保护,就只有自身外护套对光纤的保护,而目前普缆的外护层厚度大约只有1.5~1.6mm。微管微缆系统,除波纹管以外,还有集束管外护套和微管护套以及自身护套对纤芯的保护。集束管的外护层厚度为1.5mm,微管外护层为1.0mm,微缆自身外护层厚度为0.5mm。两者对纤芯的安全防护程度基本相同。

5 后期维护对比分析

微缆只是比普通光缆多了一层微管保护,因此在后期维护上与普缆并无较大差异。管道光缆后期抢修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光缆在人井中发生断缆,可将该人井左右两侧最近盘留井中多余的光缆牵引到该人井处接续。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用手可轻易的将微缆在微管中穿放200米左右的距离(拉拽大约为300米左右)。这相比普通光缆更加方便,也能为光缆的抢修节省时间。

如果,管道路由所经路面发生沉降或因交通事故造成管道破损造成光缆断裂。这种情况下都是将光缆抽出,修复管道后再重新放缆。当光缆过长就可能需要用到气吹设备,而气吹设备本身价格较高,这将提高了维护成本。不过可以通过租赁方式解决气吹设备缺乏问题。

总之,与普通光缆相比,微管微缆在各各方面都有着相当突出的优势,因此,其应用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

[1] 张宝富,等.光缆网工程设计与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 王庆, 等.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王跃刚. 北京联通气吹微管微缆的应用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4] 张克军,刘建峰,温伟东. 微管微缆技术的发展与探讨[J]. 移动通信, 2014(6).

作者简介:

李小羽,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1981年4月,男,福建人,高级工程师,就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从事通信网络咨询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维护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发射台中央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及维护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1938年法入侵西沙 日军积极“维护”中国主权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