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大不同

2019-02-28易中天

特别文摘 2019年3期
关键词:互市花市高墙

易中天

中国古代的社区(邑)有许多种,也有许多名称,比如邦、都、乡,以及郊、鄙等。一般地说,“邑”主要指城市,比如“都邑”一词,就是大小城市的总称(大曰都,小曰邑;或“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由此又可见,城市乃是最重要的社区。

然而城市却不是最古老的社区。最古老的社区是乡村。乡村是从原始氏族的集聚地转化而来的。

后来,阶级分化了,氏族变成了国家,尊贵的老爷天子、诸侯、大夫们也不再和普通百姓共同生活,他们(当然要带上自己的奴仆)另择风水宝地而居,或在原居住地划出一个圈子,形成一个新的社区,并用高高大大的墙把这个新的社区和旧社区乡村隔离开来。这个用墙划出的社区,就叫作“城”,也叫“都”或“邑”,而那墙就叫城墙。一墙之隔,尊卑判然;大门内外,贵贱不一。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城。

当一座座城邑或城堡被高高的墙和大大的门圈围起来时,城与乡,就成了中国古代两种最主要的社区,介乎其中的则是“市”。因为老爷大人们虽然高贵,也要吃饭,而且要吃好的、新鲜的,光靠进贡,似乎不够;乡民小人们虽然卑贱,也要零花钱,也想买点城里的好东西。城里的精品要出去,乡里的时鲜要进来,这就要“城鄉互市”,也就要有“互市”的地方。这个专门用来做交易买卖的地方,就叫“市”。

后来,贸易成了经常性的行为,也有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 “市”不但供交易所用,也供商人居住,而且也和城一样,有了自己的土围子。于是,市便成了社区。

不过,这个社区,是不敢望“城”之项背的。城墙高大魁伟,里面居住着王公贵族、高官名士;市垣低矮简陋,里面充斥着工匠商贾、贩夫走卒。这样的两个社区,当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市区的位置,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也有一定之规:或在城南,或在城北,总之是不能进入中心地段,只能卑贱地匍匐在城的脚下,仰城之鼻息而生存。但,卑贱的市好歹总算进了城。这样,城与市就终于合为一体,变成了“城市”。

然而进城之市却仍然保留着它的个性。这使我们一眼就能把城与市区分开来:城区的建筑是封闭型的,不是院落,就是高墙,要不然就是一张张紧闭的门。在这些院落、高墙和大门之间,留出的是仅供通行的道路。这些道路除了行走别无用处,因此只能叫“通道”,不能叫“街道”。市区中的街道却不同。它不但供人行走,更供人浏览。街道两旁的店铺,也都一律开放着自己的门户,敞开着自己的门面,以确保里面陈列的商品一览无余。这就是“城”与“市”的区别,也是“街”与“路”的区别。

事实上,城中之路不但是通道,也是界限。它们和院墙一起,把一个一个的圈子划分隔离开来。可以说,城区是由路和路旁的院墙构成的,市区则是由街和街边的铺面构成的。因为市乃因商业的需要而建立,所以市的名称总是表现出商业性,比如米市、菜市、肉市、煤市、花市、鸟市、骡马市等。它们也能用来做地名,比如北京就有菜市口、灯市口、东西花市大街和花市东斜街等。建城的需要却多半是政治性或军事性的。所以我们说起城来,便总是说京城、省城、县城,或冠之以地理、历史、文化的特征,如山城、江城、古城、新城、石城、龙城等等。城与市,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噢!

(摘自“九九藏书网” 图/游飞扬)

猜你喜欢

互市花市高墙
汪汪狗爬高墙
口岸经济与农村社会:重思“边民互市”的定位与发展
吉木乃边民互市贸易区简介
姹紫嫣红开遍,喜迎新年花市如火
加快河口县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阳光照进“高墙” 激励复苏希望
读书进高墙 化“魂”促新生
帮教做到“高墙”里
明代蒙汉互市贸易的建立及发展演变——以市口变化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