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州市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策略及培训体系的构建

2019-02-28龚幼平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梅州市普及应急

龚幼平

现阶段,城市居民频繁表现出多样化的突发疾病,而快速有效的基本救护措施可以避免错过最佳救护时机,因此普及各项应急救护的基本常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1,2]。但近年来,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并没有实现大的突破,距离国家赋予的发挥“应急救护培训主体作用”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还有较大差距[3]。梅州市响应国家号召对居民本身应具有的各项基础性急救知识予以全方位关注,同时,也在尝试运用公众化培训的方式逐步增强居民应急救护能力。梅州市经过多方探究与摸索,总结影响因素后构建适合本市的急救常识培训体系,对城市居民施以全方位的应急救护培训,增强救护意识与水平。

1 影响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内外因素

1.1 外部因素 应急救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至今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公民参加救护培训、现场急救行为免责、公共场所放置急救设备等内容的规范法律或法规。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人数所占比例很低,居民想要掌握救护知识的愿望不够强烈;受“老人跌倒讹人”不良事件影响,施救者通常心存疑虑,担心做好事惹出麻烦等社会主体环境不理想制约了急救培训工作开展。

1.2 内部因素 救护培训体系建设和相关工作还处于粗放的初级阶段,救护培训品牌的形成任重而道远。梅州市建立的救护培训机构严重匮乏高水平、专业化的专职人员,也尚未建立专门从事救护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实际培训工作中教材、内容、时间、证书不统一等;培训质量还有待提高,无法针对不同对象、需求进行分类培训,对培训课程尚未设计模块化、精细化,也无专业的教学研究等。

梅州市救护培训工作开展,不仅受制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员素质且与直接负责人的重视程度和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完善机构、健全队伍、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平衡发展,是当前救护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普及居民应急救护的基本思路

居民应急救护并非局限于单一领域或环节,应包含多层次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4],基本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体系建立与完善、救护实践技能的推广、培训内容知晓与质量控制,具体在实践中梅州市通过以下思路来普及急救相关常识。

2.1 逐步健全现有的培训知识体系与机制 梅州市目前已基本建立较完整的专门应急救护培训体系,但将全市居民全面纳入现有的培训体系内还存在较大难度。为确保当前参与各项救护培训的城市居民可以学习到最优、最具有科学与实效性的应急救护内容,梅州市卫生应急救援协会与专业急救机构之间紧密配合[5],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并纳入科研管理,加强培训计划协调衔接,避免培训项目重复,拟定一致性的培训大纲并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培训专用教材,利于居民了解与掌握救护知识,促进培训成果向应用转化。当地部门针对现存的培训师资予以整合处理,逐步健全回访反馈、学员管理、质量控制及服务约定等全新的居民培训机制[6]。通过健全机制、修订培训教材、整合师资力量等多途径与手段,梅州市将会逐步建成管理现代化、专业素养良好并且配合紧密的急救科普团队。

2.2 救护实践技能的个性化推广 针对个体特征及急救知识水准各异的居民,与之相适应的急救培训模式也要体现差异性。梅州市也正致力于创建个性化更显著的全新培训方式,首先关注城市现有的特殊群体如高危患者,针对其家属及周边人群提供正确的救护知识培训并加强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指导,能够迅速识别患者生活中发生的常见突发事件,帮助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次以社区为单位,为提高社区居民培训救护知识的兴趣,培训师向居民普及一些家庭常见救护知识,在常见救护知识中CPR最值得被普及[5],培训后争取达到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完全掌握CPR救护知识,而且居民间相互交流可促进彼此更有效地掌握救护知识;第三加强医院“第一力量”的院前急救培训,面对无明确诊断且病史不详的急症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初步诊断、紧急处理和及时对症治疗,院内日常培训中加强急救仪器的操作,掌握急救药品安全使用须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另外,梅州市针对自身现有的120急救资源予以全方位整合,以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等科室为基础,使严重创伤患者可迅速进入绿色通道并实施抢救,并建立24 h值班制度,接到急救电话后1~2 min内出车,市内5~10 min就能到达出事地点,这样确保市区范围内的急救指挥中心能全面突显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创新全方位的个性化科学培训更具针对性,根据不同受众进行差异性培训,从而创建了滚动式及选择性较强的科学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2.3 救护技能培训具体实施 培训实践技能的掌握不仅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完成全方位的综合培训,同时还需紧密结合群体特征灵活选择特定培训方式、时间及急救培训内容。如近年来,梅州市已经能够将大型商场及幼儿园等多样化的场所设计成培训场所,通过运用小班培训等灵活性的手段来增强居民具备急救认识。此外,梅州市还侧重于急救知识宣传,成立假日市民急救课堂、急救开放日及其他多样化的宣传方案。梅州市还借助专门性的技能平台开发手机软件开设培训网站予以实现急救知识的全方位推广。通过运用上述的急救培训途径与宣传,确保当前的科学培训能够真正建立于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实现免费性的居民日常培训,见图1。

图1 居民应急救护培训现场

日常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1)理论部分,采用幻灯片演示文稿与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家讲解止血包扎、CPR、人工呼吸等常用应急救护措施的救护原理、基本原则、动作要领、救援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员也可通过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自学完成。(2)技能操作部分,培训师选用相应的设施设备或器材工具现场演示指导,学员实地操作演练。培训中,学员积极走上讲台,在主讲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模拟人体练习止血包扎、CPR的整个流程,动手操作中学员可快速掌握和提高在应急处置和突发事件中的救护知识和能力。日常培训的有效开展也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应急救护培训平台,采用多媒介、多种类、全方位的传播平台,将典型案例以公众喜欢的形式进行深入剖析、形象表达,以使普及效果更为明显。培训平台构建参照《现场救护培训手册》[6]的内容,按章节分课时制作学习课件,建立考试题库,学员在完成理论学习规定的课时后,可申请网络考试,考试成绩可作为发放证书的凭证。另外,相关的手机移动软件中知识普及平台也逐渐完善,如非常有效且实用的急教软件“急教章上学堂”平台 ,让居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学习,更利于居民的了解与掌握。有了优质的资源和实用的平台,还需加大对平台的推广。

梅州市居民都已意识到自身具备应急救护常识的价值所在,因此也在逐步转换原有的认知与心态。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截至目前乡镇居民仍缺乏基本的各类应急救护认识和基本常识,相关部门仍需构建科学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实现转变与改进,完成集中式梅州市及乡镇居民日常培训,从而提升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救护能力。

猜你喜欢

梅州市普及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国内
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