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

2019-02-25赵爽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营销界 2019年33期
关键词:区域资源经济

■ 赵爽(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经济发展,而是应该更加具有战略性的思维,妥善利用区域内部的文化,资源等多个方面的优势条件进行发展,逐渐在未来的社会中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的理念。

一、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毫无疑问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全球速度最快的,也是潜力最大的国家,同时近年来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也就在于中国的最终发展成型是否能够超过美国。

国家货币基进的统计显示,如果按照购买的能力计算的话,中国的购买能力已经达到了17.6万亿美元,美国的购买能力在17.4万亿美元左右,因此中国当前已经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世界银行显示的数据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1年为美国经济的86%,相比于8年前提高了近一倍,在2011年之后中国的经济规模上涨了24%,相比之下美国的增长速度仅为7.6%.因此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中国的经济体系很可能在未来超过美国,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经济和美国的经济差距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从世界发展的实际水平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已经高于实际的实际平均发展水平,只有到中国国民的人均GDP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时候,中华复兴的工作才能够正式启航,部分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中国能够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在2030年将会占据世界总经济的20%以上[1]。

但是值得思考的一点在于,如果中国的经济在未来发展为一个巨型的国家,并且能够超过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那么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机制必定会朝着更加复杂化的方向发展,那么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最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与周边的其他国家在国家的定义层次上面是不能够同日而语的。因为中国不仅地大物博,同时人口众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具有特色的行政体系,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央的政府还应该能够注重各个地方的协调发展,制定更加具有战略性的发展目标。

二、物质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方针

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能够具体显现出来,并且当前中国的人均GDP正在接近世界人均的生产水平,但是我们当前存在的缺点在于很多的物质财富在积累和创造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正式的工业化洗礼,尽管部分的改革开放港口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或者处于工业化的后期,但是更多的地区在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中还是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在追赶其他发达国家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工业革命进行的100年间,经济的发展理念已经由物质主义转型到了更为深刻的精神层面,追求物质的盲目发展和竞赛已经不再是当前时代的发展目标,追求更加理性,更加和谐,更加稳定的社会发展才是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中心,所以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思维需要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背景进行创新和发展。

目前存在的问题还在于因为市场的体系不是很完善,因此在地区和地区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克服的客观竞争关系,因此如果当前的经济发展不在比拼GDP的发展而实转向其他方面,那么未来的发展方向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是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关的专家学者发现沿海的经济发达区域在转换的比拼的目标之后,那么该省将会不再具有竞争的优势,区域的竞争需要重新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因此部分的区域在经济发展确定不再具有任何潜力的情况下针对本区域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独特的发展战略,例如发展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非工业化的城市模式,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最终的对比换算模式也就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点

(一)资源演变过程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30年间,通过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大量投入,很多的地区借助自身的空间要素和资源的优势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当前经济区域成熟的阶段,随着煤矿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范围的不断扩大,很多的地方在资源的储存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改变,因为城市和乡镇的巨大改变,各个地方的空间构型和环境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为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很多的地方当前已经出现了资源匮乏,人员稀少,房屋空置等现象,毫无疑问这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情况。

在很多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西北地区和东北三省地区,原本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取得较好的发展但是这些省份却表现出经济活力不足的情况,因为资源的大部分投入只能够获得一时的发展,但是去不是可持续盈利的主要动力来源。综上所述,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在未来的经济建设活动中我们应该妥善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实现区域内部的可持续发展[3]。

(二)制造业技术演变

各个地方的产业资源要素之所以没能够成为当前经济主要的发展力量,一方面是因为没能够实现可以持续的盈利空间,但是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地方没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核心要素,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的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下,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之下,技术可以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很多的材料代替性非常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可获得利润也就非常低。我们当前看到的产能过剩现象本质上就是技术因素不足的表现,技术人员不能够将这些多余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因此有关的研究人员和政府应该关注到技术的进步在未来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还应该能够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节能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

(三)地方文化演变

不同区域的文化因素对于地方的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前的各国经济发展情况推断出来,例如美国的软件制造基地硅谷,这种科技的制造基地当前在世界上很难在其他地方复制,因为硅谷的发展和进步完全是由地方的文化因素决定的,世界早期的工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的,因为此时的技术发展不是很迅速,但是在工艺革命结束的100年间,人类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各个国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四)地域空间发展

无论是技术的演变,资源的分布,文化的差异究其根本都是因为各个地方在地域上和政治上存在不同的差异性。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曾经作为世界的经济中心很大一部分的因素在于处于世界上最大的亚欧大陆内陆中心,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近代之后很多的沿海国家借助自身的地理优势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但是自从铁轨,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应用普及之后,地理上的差异性不再是局限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因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各个国家交流和沟通的频率大大增加[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受到文化,地理,技术和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帮助更多的企业家和从政人员做好区域经济改革的工作,共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区域资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分割区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