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102例手术体会

2019-02-24官伟军侯远发王洪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内环耻骨补片

官伟军 侯远发 王洪健 杨 凯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云浮医院腹部外科,广东省云浮市 527300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TAPP)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有20多年的发展史[1-2]。我科开展TAPP术式以来,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操作细节,手术流程得以不断改善。本文结合2016年3月—2018年9月行TAPP术102例病人的手术经验,探讨TAPP的手术技巧及其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6年3月—2018年9月应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2例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 98例,女 4例,年龄(57±20)岁,斜疝73例、直疝27例、股疝1例,复发疝1例。复发疝患者前次手术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合并症20例(2型糖尿病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慢支肺气肿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1例),随访时间1~24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

1.2 材料 采用解剖型补片(柯惠公司)。该种补片由聚酯材料构成,亲水,组织长入快,专为腔镜下疝修补设计。补片透明,方便固定。质地柔软,顺应性佳。可保护血管、输精管、神经等敏感组织、器官。有13cm×9cm,15cm×10cm两种尺寸。我科选用13cm×9cm补片。

1.3 手术方法 本组病人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前不使用抗生素。于脐上缘做10mm切口,CO2气腹压11~13mmHg(1mmHg=0.133kPa),置入10mm穿刺器和腹腔镜镜头。探查双侧直疝三角、内环、股环缺损情况。如对侧有明显缺损,征询家属意见,行双侧TAPP术。如对侧缺损小,可腹腔镜下缝合扩大的内环或将直疝疝囊壁自腹壁拉回,必要时将“假疝囊”(松弛的腹横筋膜)缝合于同侧耻骨梳韧带上。右侧TAPP术:在脐水平线与右侧腹直肌外侧缘交点处置入5mm穿刺器作为主操作孔。在脐下约2cm与左侧腹直肌外侧缘交点处置入10mm穿刺器作为辅助操作孔。转头低左侧低位操作。在疝缺损上缘弧形切开腹膜,内侧不超过脐内侧韧带,外侧至靠近髂前上棘处。分离腹膜,近中间处注意避免损伤腹壁下动静脉。如为直疝,将疝囊与腹膜前组织分离。松弛的腹横筋膜缝合于同侧耻骨梳韧带上,一般缝合1~2针。如为斜疝,尽量将疝囊剥离。如疝囊大,与精索粘连紧密,可自疝环处横断,远端注意止血。分离出Retzius间隙、Bogros间隙。置入13cm×9cm补片并平铺于腹膜前。0/3可吸收线将腹壁与补片两侧间断缝合2针,避免补片移位。再予0/3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切开的腹膜。消除气腹,拔除trocar,逐层关闭切口。

2 结果

本组病人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有3例患者因结肠走行过于靠近内环,分离结肠耗时多,可能损伤结肠,选择中转经腹股沟切开手术。全组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术后予盐袋压迫患侧腹股沟区。第2天予拔除尿管,适当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天数5d(4~6d)。有阴囊、腹股沟血清肿10例。无切口感染、补片感染及慢性疼痛病人。全组有1例复发。

3 讨论

肌耻骨孔是由法国医师Fruchaud H[3]提出的。肌耻骨孔内抵挡腹腔内压力的只有腹横筋膜,当它薄弱时就会发生腹股沟疝。TAPP术中补片植入腹膜前间隙,覆盖整个肌耻骨孔,复发率低。该术式损伤小,恢复快[4]。可减少对精索血管的影响。可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疝”。治疗复发疝时可避开原疤痕粘连,减少血管、神经损伤及睾丸缺血的概率。种种优点使它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对本组病人的总结,体会如下:(1)trocard的设置:主操作孔从10mm改为5mm穿刺器。在手术操作中笔者发现主操作孔距离切开的腹膜近,向上分离腹膜时10mm与腹壁相抗,影响操作,改为5mm穿刺器后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利于缝合操作。而辅助操作孔笔者改为10mm穿刺器,利于将缝针置入及取出,同时利于擦拭纱布的置入和取出,缩短了手术时间。(2)镜头穿刺位置的改动:置入镜头的穿刺器从脐下缘置入,主刀和扶镜手经常互相干扰,术野小,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经过改进,镜头穿刺位置改为脐上缘约1cm,扶镜手改为站立于病人头侧,解决了互相干扰的问题。(3)镜头用高温生理盐水浸泡:浸泡后清晰度改善,不容易镜头模糊。(4)术中操作细节体会:①剪开腹膜时先剪个小口,将腹膜一拉一放,利于气体进入,汽化分离面,减少手术副损伤及出血。②剪开腹膜的体会:弧形切开腹膜,利于缝合。于内环上缘切开即可。由于切开腹膜后上缘腹膜分离空间有限,切开位置太靠上,腹膜缝合张力大,导致缝合过程中腹膜不断撕裂,无法有效缝合。容易导致复发,而且明显增加了手术时间。刚开展此项手术时,有2例病人手术时间长达4h以上。正是因为切开腹膜位置过高,缝合张力大,腹膜撕裂后,花时间去修补裂口。经过改进,手术时间明显缩短。③切开腹膜时内侧不超过脐内侧韧带(是覆盖在闭塞的脐动脉表面的腹膜皱褶),以免损伤膀胱(膀胱位于两条脐内侧韧带之间)。④切开中间的腹膜时避免损伤脐外侧韧带内的腹壁下动静脉[5]。⑤分离腹膜的技巧:上缘分离2~3cm,该处腹膜菲薄,注意避免撕裂。下缘与输精管、精索血管充分游离6~8cm,拉起后与上缘对合,可以轻松缝合。⑥分离Retzius间隙:显露耻骨梳韧带后不要过多分离疏松组织。“死亡冠”两端与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相连,跨过耻骨梳韧带。一旦损伤,与闭孔动脉相连的一端将退到闭孔内不易发现。引起术后阴囊大血肿,甚至死亡。⑦处理疝囊的技巧:A、直疝:将疝囊和腹膜脂肪组织分离出来,0/3可吸收线将“假疝囊”(松弛的腹横筋膜)缝合于同侧耻骨梳韧带上。避免站立位仍见该处腹壁隆起,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手术失败的假象。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B、斜疝:予两把分离钳进行操作。烧灼与钝性牵拉交替,直至将疝囊完整剥离。如疝囊过大,可自疝环处横断。注意远端严密止血,同时注意不损伤输精管及精索血管主干。⑧固定补片:由于钉合枪价格昂贵且固定钉可导致持续性疼痛及出血,笔者改为予0/3可吸收线从补片顶端入针,助手以中弯钳压腹壁。将部分腹壁与补片间断缝合2针(在补片两侧)。既解决了补片移动的问题,节约了费用,避免了钉合导致的顽固性疼痛,可谓“一举三得”。⑨以直针缝合腹膜:将直针调整成接近直线。进针、出针均加快,缩短了手术时间,与陈双等[6]报道的相同。⑩对于术中探查结肠走行过于靠近内环者,笔者选择中转经腹股沟切开手术,避免分离结肠时损伤肠管。对于有下腹部手术病史,进入阴囊时间长,疝囊>6cm的病人,笔者选择经腹股沟切开手术。本组复发的1例病人考虑为术前疝囊过大,家属过分要求微创,内环缺损严重,术后积液等诸多因素导致补片移位所致。复发后经腹股沟切开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愈合良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故本组复发率不高。(5)术后血清肿的处理体会:大多数血清肿于术后3个月内可自行吸收。笔者术前做好宣教工作,一般采取观察的方法。如肿胀明显则B超定位下穿刺1~2次,一般能顺利康复。

TAPP是后入路手术,通过不断规范流程,总结手术经验,熟悉解剖,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快,合并症少,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取得了良好疗效。对于复发疝的手术经验,将进一步总结,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猜你喜欢

内环耻骨补片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3D-MAX补片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穴贴耻骨联合痛点治腰痛
腹腔镜下髂耻束与凹间韧带缝合缩窄内环口治疗小儿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