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对120例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9-02-24宋素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瘘管声像肛周

宋素娥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中医院B超室 江苏 淮安 223400)

肛周脓肿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肛肠科病症,指的是肛管或直肠周边软组织内、间隙出现急性化脓型感染,产生脓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不良影响[1]。一旦患肛周脓肿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很容易出现迁延问题,或发展为慢性炎症,甚至合并肛瘘[2]。因此及时、有效的肛周脓肿诊断技术至关重要,本文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120例肛周脓肿患者为例,探究高频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肛周脓肿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115例,女性5例,最小年龄仅1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39.4±2.1)岁,病程时间短则1个月,长则5年,平均病程(2.5±0.3)年,其中84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16例患者出现流脓情况,全体患者均主诉肛周疼痛。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许可,患者或家属均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全体患者经诊断均判定患肛周脓肿疾病,符合临床相关指征要求;(2)全体患者年龄范围在1岁~80岁之间。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其他肛肠疾病的患者;(2)排除患精神疾病的患者;(3)排除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3 方法

全体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具体过程为:此次选用设备为ACUSON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参数设定为6MHz-10MHz之间,直肠腔内探头频率参数设定为4MHz~8MHz之间。协助患者调整体位至膀胱截石位或左侧卧位,将肛周完全暴露出来。通过高频探头延肛门为起点向四周做360°扫查,从而检查浅表处脓肿情况。通过时钟定位法记录相应结果,最终以彩色多普勒对病灶血运情况进行观察。安排2-3名经验丰富医师共同分析结果,从而避免人为误差。

1.4 观察指标

利用Eisenhmmer法对肛周脓肿患者进行分类,具体为:I类,患者肛门周边皮下软组织能够发现液性暗区,存在混合回声区或低回声区;II类,患者粘膜下发生脓肿,肛管粘膜层强回声线下方能够发现液性暗区,同时存在混合回声区;III类,患者坐骨直肠窝发生脓肿或骨盆直肠窝出现脓肿,存在液性暗区及混合回声区;IV类,患者出现肛瘘情况,瘘管呈现烧瓶状液性暗区,局部存在回声中断问题。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异。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

9.0 专业统计软件对本次诊断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卡方值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通过t值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通过P值对组间差异进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频超声、病理诊断肛周脓肿不同类型比较

经病理诊断发现,120例肛周脓肿患者I类患者49例,占比40.83%,II类患者45例,占比37.50%,III类患者20例,占比16.67%,IV类患者6例,占比5.00%。经高频超声诊断I类患者48例,准确率97.96%,II类患者44例,准确率97.78%,III类患者19例,准确率95.00%,IV类患者6例,准确率100.00%。总诊断准确率97.50%与病理诊断100.00%无明显差异(χ2=3.04,P>0.05)。

2.2 高频超声、病理诊断地位脓肿、高位脓肿符比较

经手术病理诊断,120例肛周脓肿患者中低位脓肿患者94例,其中82例患者未见瘘管,8例患者合并瘘管;高位脓肿患者26例,其中21例未见瘘管,5例合并瘘管。经高频超声检验发现,低位脓肿患者93例,其中82例患者未见瘘管,7例患者合并瘘管,准确率98.94%,高位脓肿患者26例,其中20例未见瘘管,6例合并瘘管,准确率95.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肛周脓肿具体高频声像图表现

脓肿前期:声像图显示有低回声团块,同时无包膜回声,边缘较模糊,内部血流信号基本正常或增多;脓肿期:声像图显示存在不规则或圆状、哑铃状回声区,无包膜,边缘较模糊,振动时可发现星状物;瘘管:声像图显示存在条状低回声,走行较多变,一侧同肛管直肠连通,另一侧同脓肿连通。

3 讨论

肛周脓肿病灶主要位于肛门周围、肛管以及直肠周围等,属于急性病症,通常为细菌感染引发化脓性病变,发展后会形成肛瘘[3]。该病症的男性发病率通常为女性的7倍以上,也是肛肠科三大疾病之一,在肛肠疾病中占约1/4,一般20岁到40岁为高发人群,幼儿中也比较常见。目前医学界认为肛周脓肿与内分泌存在密切关联性,当人体处于青春期阶段,体内性激素也随之进入活跃期,皮脂腺开始快速发育,其中男性肛周皮脂腺发育更快[4]。该阶段内人体肛周皮脂腺的分泌功能活跃,如出现皮脂腺管阻塞或腺体排泄不畅等问题,就会引发感染,进而产生肛周皮脂腺炎症。而由于肛门的功能为粪便排泄,就会导致炎症病灶进一步受到粪便的污染,甚至会进入到肛窦当中,形成肛周化脓性炎症。其中脓肿病灶位于皮肤下2cm范围内称为低位脓肿,而当病灶侵犯到肛周皮肤下2cm以上时则称为高位脓肿。如不重视此类疾病,则其会继续侵犯坐骨、盆骨以及会阴等周围组织,最终形成肛瘘或感染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由于肛周脓肿患者病灶位于皮肤下,无法直观观察,且伴有明显的疼痛感,这就造成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尤其是开展腔内检查时会进一步压迫病灶,加剧患者的疼痛感,因此皮肤外扫描诊断的方式更适合肛周脓肿患者。高频超声探头可直接在肛周皮肤表面进行扫描,降低了诊断中的不适感和疼痛感。根据医学研究显示,健康状态下的人体肛门双侧均分布着动脉的分支,其中超过85%的人在肛门后动脉分支未发生吻合,而15%以下的人会发生吻合,且肛周齿线直径1cm范围内的后侧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其它部位,也就形成了血管缺乏区[5]。因此在高频彩超检查过程中主要就是对肛周瘘管、血管分布情况、病灶化脓程度进行判断。实际诊断中也可发现病灶组织周围的供血量增加,上下两侧明显高于后侧,且更容易发现瘘管内口。在高频超声诊断时可有效分辨病灶周围是否存在化脓情况,且病灶的数量和化脓程度也能准确反映。还可同时判断病灶属于低位还是高位脓肿,明确瘘管的具体位置和走向,并与周围其它肿块进行区别。

总之,肛周脓肿患者采取高频超声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通过声像表现鉴别脓肿情况及瘘管内口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瘘管声像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