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园艺中心开展的教产研销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2019-02-24林秀莲杨自轩廖芳均杨丽华严旭超

园艺与种苗 2019年8期
关键词:惠州园艺校企

林秀莲,杨自轩,廖芳均,杨丽华,严旭超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广东惠州 516001)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农林类专业如园艺专业,涉及的行业包括果、菜、花、茶、食用菌等,种类繁多,季节性强,周期明显,教学实训时间长。按教学计划,许多实践项目无法在规定的教学学时内完成,这是农林类专业实践和生产性实习碰到的主要问题,而到校外进行课程教学实训,受时间和经费的限制,花费大、效果差[1-4]。2013年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建成的园艺中心成为园艺、园林专业工学结合、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实训场所,并面向社会提供相关方面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相关科研提供平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农学系园艺教研室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入企业的项目化团队式管理模式,立足校内资源,延伸拓展实践教学模块,为园艺技术类专业学生构建一个日常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校内实训大平台。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顺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以“五个对接”作为行动指南,以园艺技术专业为试点进行教产研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旨在将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农林类专业做成广东省乃至全国示范专业,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 教产研销一体化的特征

教产研销一体化即集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销售为一体,以企业项目为教学基础,教学、生产、科研、销售相互渗透于促进,做到“以学出研,以研促产,以产助学,以产养研”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园艺中心,构建以“应用”为主旨、以教产研销一体化为特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具有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共同推进教学改革、教师是落实教产研销一体化的主体,学生是教产研销一体化的最终落脚点等特征。

2 园艺技术专业建立教产研销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制定了“项目引导,岗位对接,结合市场”教产研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个植物生长教学过程中,基于园艺中心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基础,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在企业环境下进行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技能与营销水平,能够实现零培训就业。

2.1 建立教科研销相结合的专业团队与工作室

针对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特点,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目前建立食用菌、兰科植物育苗及其配套技术、农产品营销等教产研销团队。该团队主要由专职教师、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组成,并以团队为基础,建立了相关工作室。工作室的建立,引领了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成为培育优秀双师教师团队的良好平台;主要围绕园艺中心可开展的实践项目,如果树栽培技术、花卉以及药用植物栽培及其应用、园艺园林植物绿化养护、园艺植物识别、食用菌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园林施工、园艺植物无土栽培技术、园艺产品营销、微景园设计等。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园艺技术实训项目课程,编写《食用菌栽培学》《蔬菜学》《艺术插花》等校本实训教材;研究艺术插花、蔬菜嫁接、种子质量检测、园林植物修剪、园林景观设计等技能大赛项目,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从2010年至今,该教研室依托各专业团队与工作室,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获得技能竞赛奖项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1项;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承接筛选生产实训项目,该教研室现有教科研课题立项15项,其中省级项目3项;拓展工作室的社会服务功能,相关老师每年指导菇农上百次,向菇农提供菌种8万多包,在广东省食用菌栽培中具有引领作用,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辐射作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信、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为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的食用菌、盆栽等园艺产品提供了信息化交易平台,并在工作室的精心运营下,产品流通渠道逐步顺畅。

2.2 建立校企协同创新中心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学校领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了公司与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

2.2.1 建立生产实训和实习基地,推进教学改革。依托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公司与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开始在订单培养、学生实习、科研、职工培训、课程开发、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发展了“校中厂”。目前多个合作项目在创新中心进展顺利,极大推动了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教产研销一体化发展速度,提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也培养了一批高端园艺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及教学资源,提升了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质内涵,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等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2.2 建立产业化推广平台。在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学校依托福建农林大学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搭建产业化推广平台,与惠州市农科所等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在研的课题如《灵芝高效栽培研究》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该工作室团队还利用淘宝网、微信圈等网络服务平台,用电子商务技术将园艺中心产业化产品进行推广销售,实现了教产研销的有机结合。

3 实施教产研销一体化模式的体会

教产研销一体化模式是目前学校有效解决教学与就业关系的方法。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教产研销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首先,极大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利用当下流行互联网平台进行的电子商务营销,使得原本是弱项的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营销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学生到职业人与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其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力提高,使得教师不再单纯的为授课而教学,而是如何带着学生将园艺中心的产品生产好、开发好、销售好,成功地解决了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有机衔接;再者,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基本满足了园艺技术企业在人员培训、产品生产等方面的需求。

这一模式的试点推行,有助于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广东省相关专业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使得“五个对接”的实质内涵呈现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惠州园艺校企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