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说“国语”?
——基于1933年中国第一套说话教科书的分析

2019-02-22吴小鸥1高千珊

关键词:国语编著教科书

吴小鸥1,高千珊

(1.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2.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杭州 310000)

语言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她的演变是促进一个民族思想文化转型的推动力。“国语”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一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雅言”、汉代的“通语”,都是指通行各地的共同语言。“到了元朝,蒙古人在中国的北方做了中国的皇帝,就用当时北方的方言作为一种‘官话’。因为政治上的关系,这种方言很占势力。明清以来,经过几次的淘汰,去掉许多很特别的话,加入其他各处较通行的方言,就渐渐成为近四五百年中的普通话。这种普通话,就是俗称为‘官话’的,我们因为他有通行全国的能力,所以称他为‘国语’”[注]钱玄同:《〈儒林外史〉新叙》,《钱玄同文集》第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93页。。近代以降,中国人开始关注到语言统一对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民族国家的建构意义重大。1907年,中国第一套以“国语”命名的初等小学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初版,“本书之著,以国语为统一国家之基”[注]黄展云、林万里、王永炘编撰:《国语教科书》第1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10年,第7版,编辑大意。,这套教科书以新的形与质,践行“文言一致”与“国语统一”,成为新文化运动之先导[注]吴小鸥:《中国第一套“国语”教科书——1907年黄展云、林万里、王永炘编撰〈国语教科书〉》,《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920年1月,教育部通令全国“兹定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注]《1920年1月12日教育部令行各省改国文为语体文》,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58页。,“国语”独立设科。

“说话”一词,本来是俗语,常用于白话小说,表示说书艺术或者进行说书的意思[注](日)高桥稔著,申荷丽译:《中国说话文学之诞生》,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40页。。在现代汉语中,“说话”指“用语言表达意思”[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225-1226页。。叶圣陶指出:“说话教学的目标,在使学生有明确的思想,能够说完美的话。这一种功夫做得好,给学生讲思想方法跟作文技术简直是多余的事了。”[注]叶绍钧:《叶跋》,王国元编著:《小学说话教学法》,南京:正中书局,1937年第3版。1929年8月,教育部首次在小学国语课程目标中提出用“标准语”进行“说话”之要求,口语教学正式成为国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伴随着1932年10月教育部颁行《(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1933年5月商务印书馆推出由齐铁恨编著、何炳松校订的《(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4册,成为中国第一套以“说话”命名的教科书,并以其“主要侧重语言的训练”[注]闫苹、张雯主编:《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评介》,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年,第291页。而深受欢迎,影响很大。虽然以往相关研究中对此略有提及[注]闫苹、张雯主编的《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评介》一书中对这套教科书的编辑特点、选材特点等方面做了初步分析;关惠文在《20世纪30年代语文教科书的启示》(《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9期)一文中指出这套教科书是我国最早的说话分编型教科书,是专门的口语教科书,教科书注重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理念,为我们当今的口语交际教科书编写提供了参考。,但至今没有专题深入研究,也使得这套教科书在口语交际训练方面的重要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本文试初步探寻之,以求教于方家。

一 说话教科书的历史背景

伴随着晚清国语运动持续开展,开始出现拼音方案以推行国语,并持续至民国初年,不断修订,以期统一读音。

1.从“拼音”创制到“国音”议定

汉语方言的分歧,严重地表现在语音上。1892年,卢戆章编写厦门腔读本《一目了然初阶》[注]这套方案以拉丁字母及其变体为汉语拼音字母,以福建厦门等地的方言为拼音标准,并继承传统音韵之反切法,采用双拼制。参见:卢戆章编:《一目了解初阶》,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年。,为中国第一部有关汉语拼音方案著作[注]郑天挺、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第1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4页。。1900年,王照以字母体裁“仿日本假名”[注]罗常培:《国音字母演进史》(第5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第41页。编写《官话合声字母》。1902年,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考察日本学政时,关注到语言统一之重要性,在写给张百熙的信中指出:“今教育名家,率谓一国之民,不可使语言参差不通,此为国民团体最要之义。日本学校必有国语读本,吾若效之,则省笔字不可不仿办矣。”[注]吴汝纶:《与张尚书》,徐寿凯、施培毅校点:《吴汝纶尺牍》,合肥:黄山书社,1990年,第298页。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学务纲要》明确规定:“兹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中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注]《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1.13)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学务纲要〉》//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90页。但因官话合声字母是“京音”,推行至各地时出现有“宁音谱”“吴音谱”“闽广音谱”等。1909年,江谦指出:“中国官话既有南派北派之分,而南北之中,又相差异,学部既谋国语之统一,编订此项课本时,是否标准京音?”[注]倪海曙:《清末汉语拼音运动(切音字运动)编年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214页。1911年,学部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但未实施。1912年,教育部通过《采用注音字母案》,筹备“读音统一会”。1913年,读音统一会召开,最后通过了38个由汉字古文字和偏旁组成的拼音方案,即“注音字母”,并以每省一个表决权的方式通过6500个汉字的国定读音,称“国音”,于1918年11月公布。1919年4月,教育部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完善了国音字母的顺序、数量、声调的标法等,推出《国音字典》。1920年,出现专门以“国音”命名的教学用书[注]易作霖编:《国音读本》,上海:中华书局,1920年;黎锦晖、陆依言编辑:《新教育教科书国音课本(国民学校)》,上海:中华书局,1921年;黎锦晖著:《新小学教科书初级国音读本》,上海:中华书局,1926年;马国英编著:《新国音课本》,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等。。由于《国音字典》语音标准与北京语音标准产生的矛盾,爆发了“京、国之争”(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1920年,张士一发表《国语统一问题》,主张以北京音为“国音”标准,响应者众。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大会决定兼采二者,使用标准国音中的京音声系,是为“国音京调”。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修订了“老国音”,将汉字读音改为“以北京的普通读法为标准”,即“新国音”。1932年5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为说国语的标准提供了范本。

2.从“官话”到“说话”的口语要求

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747页。。1902年《钦定小学堂章程》首现“口语”,即寻常小学作文的功课教法第一年“教以口语四五句使联属之”,第二年“授以口语七八句使联属之”[注]《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8.15)钦定小学堂章程》,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册),第164页。。显然这是为作文而训练的口语,不是以日常说话为要求。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之“中国文字”科“要义”有“以为听讲能领悟、读书能自解之助,并当使之以俗语叙事”[注]《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1.13)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册),第178页。。《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国文学”科“要义”有“并使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民志因之团结”[注]《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1.13)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册),第192页。。1907年《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首设“国文”[注]《光绪三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1907.3.8)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第657页。,“要旨”有“在女子初等小学堂,初则正其发音,使知字之读法、书法、缀法,……又使之练习言语”[注]《光绪三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1907.3.8)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第659页。,首次强调女子教育要“正其发音”并“练习言语”。1912年,“国文”科设立[注]《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制史料》第3辑(上册),第3页。,“国文要旨”有“初等小学校首宜正其发音,使知简单文字之读法、书法、作法,渐授以日用文章,并使练习语言。高等小学校,首宜依前项教授渐及普通文之读法、书法、作法,并使练习语言”[注]《1912年11月22日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文(附教则、课程表)》,朱有瓛主编:《中国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第118页。。民国之后,教授如何说话,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目标。1912年,庾冰在《言文教授论》中指出:“教授语言,又当分为自语、听话、会话三种。”[注]庾冰:《言文教授论》,《教育杂志》1912年第3期。1914年,杨鄂联在《说法教授之要素》中提出“话法”和“话法教授”[注]杨鄂联:《话法教授之要素》,《中华教育界》1914年第23期。。1915年,教育部提出“国文科宜注意读法话法及姿势”[注]《1915年教育部规定小学教授之注意点》,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第128页。。1920年,教育部令:“兹定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注]《1920年1月12日教育部令行各省改国文为语体文》,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第158页。此后,以“会话”命名的教科书编撰出版[注]主要有:范祥善编纂:《新法会话读本》4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陆依言编辑:《新教育教科书国语会话》6册,上海:中华书局,1921年;陆依言编:《国语常识会话交通》,上海:中华书局,1921年;马昌期编纂:《新法会话教科书(新学制小学后期用)》4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齐铁恨编纂:《(依新标准订正)国语会话》,商务印书馆,1925年;戴标编:《初级国语会话教科书》8册,无锡:光华书局,1926年;齐铁恨编辑:《初级国语会话》及《高级国语话》,北风书局,1928年;陆依言编著:《交际国语会话》1册,上海:世界书局,1931年;靳为梁编著:《(中等学校适用)国语会话》,广州:广州图书消费合作社,1931年;齐铁恨著:《国语话匣子》,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等。。1929年4月,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八十八次常务会议上,吴敬恒等提出“改定注音字母名称,改称‘注音符号’”[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4页。,获议决通过。国民政府随后训令行政院及直辖各机关遵照办理。在同年颁行的《(幼稚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国语科“目标”提出:“练习运用本国的标准语,以为表情达意的工具,以期全国语言相通”以及“运用平易的口语和语体文,以传达思想,表现感情,而使别人了解”[注]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编订:《(幼稚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31页。,“说话”列为“作业要项”第1项。1932年,《(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颁行之后,以“说话”命名的教科书开始编撰[注]蒋息岑主编、顾志贤选材:《(新生活教科书)说话(小学低年级用)》8册,上海:大东书局,1933年;马国英编辑:《小学国语说话课本》4册,上海:大华书局,1934年等。。

3.齐铁恨:国语会话的积极推行者

齐铁恨(1892-1977),名勋,号铁恨,北京人,蒙古族。幼年读私塾,后入香山知方学社,毕业后再入清政府官办筹边学堂学习满文、蒙文。他初任京郊第八小学教师,后升任第六小学校长,继改调西郊第三、第四学校,又执教于北京城内第二十八小学、第十七小学、第八小学[注]张玉春主编:《百年暨大人物志》,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79页。。业余时间参加北京教师国语训练班,结识汪怡、钱玄同、黎锦熙等。1923年,齐铁恨受聘于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辞典委员会,参加《辞源》编纂工作,并任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国语科主任,编审国语书刊。1924年后,任上海国语师范学校教师,他把“教学会话的课本”[注]齐铁恨编:《(依新标准订正)国语会话》,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第12版,“例言”,第1页。编为《国语会话》于1925年出版,又因“国语统一筹备会里已经认定了国语的标准音”[注]齐铁恨编:《(依新标准订正)国语会话》,修订《国语会话》的附言。,1927年修订为《(依新标准订正)国语会话》。1928年,齐铁恨编《初级国语话》及《高级国语话》,是“经过几次国语讲习科和师范科的使用”之后,“用交际会话的体裁”编撰的[注]齐铁恨编:《初级国语话》,上海:东方编译社,1933年再版,封三“高级国语话”广告语。。1931年,齐铁恨赴日讲学。1932年以后,在暨南大学、大夏大学、清心中学讲授国语、国文等课程。1934年在南京铁道部编纂铁道年鉴。抗战时困留上海,在大学、中学任教。1946年去台湾,任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在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教师语文专修班兼课。1959年退休后,曾主持《国语日报》服务部工作,任常务董事。晚年著有《国语变音举例》、《破音学讲义》、《同义异读单字研究》、《国语问题解答》、《北平俏皮话儿》等。

二 说话教科书的编撰特点

1932年1月,日军侵犯上海,并轰炸商务印书馆。在被迫停业半年后,商务印书馆以“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注]王云五:《苦斗第一年》,《王云五文集·陆 岫庐八十自述(上册)》,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23页。为标语而复业,从1933年开始推出“复兴教科书”138种738册[注]吴小鸥、姚艳:《民族脊梁:1933年“复兴教科书”的启蒙坚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4期。。其中,1933年5月开始初版的《(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由齐铁恨编著、何炳松校订。翌年,改名为《复兴说话范本(高小)》[注]1933年,商务印书馆没有推出专门的初小说话教科书,而是在同年7月推出黎锦熙等编的《复兴说话教本》8册,这是给初级小学教师用的书。1934年10月,商务印书馆推出王向编著、王云五校订的《(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范本(初小)》8册。同年,《(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改名为《复兴说话范本(高小)》,内容未变。,一直使用至1949年10月[注]如《复兴说话范本(高小第3册)》于“公元一九四九年十月重版(修订本)”,但版权页上没有编著者与校订者的名字,只有出版者、印刷者为“商务印书馆”。。

1.在目标要旨上,指导儿童练习运用国语,养成正确的听力和发表力

中国土地广大,人口众多,“因为方音土话各地不同,个人的出门旅行,很不方便;国民的感情,也觉着隔膜涣散,不易团结”[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第4页。。民国之后,採定国语标准,以求国语统一。《(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对国语科“目标”第一条要求是“指导儿童练习运用国语,养成其正确的听力和发表力”[注]教育部中小学课程及设备标准编订委员会编:《(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第84页。。教科书的要旨就是教科书取材的目的,围绕教育目标及课程目标而定。这套教科书“遵照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编辑,全书四册,供高级小学两学年之用”[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1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版,编辑大意。。《复兴说话教学法(高小第1册)》明确指出:“国语教学的目标,有‘语文’和‘心意’两方面,前者是‘形式的’,后者是‘内容的’”,其中“这形式上的目标,就是为教学‘说话’而定的”[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高小说话教学法概要”,第1页。。因此,国语科的说话教学是要“教练儿童的口耳,使他们在国语上得到实际的应用——听得明白,说得正确——以求达到这总目标的条件。”

2.在内容体裁上,集中衣食住行的日常会话,包含故事讲述、普通演讲、辩论练习

《(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对国语科“作业类别”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日常谈话的耳听口说”;二是“演说、辩论、报告、和讲述故事等的练习”[注]教育部中小学课程及设备标准编订委员会编:《(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第84页。。对于第五、六学年作业要项规定:“一、日常会话。二、故事的讲述练习。三、普通演说的练习。四、辩论的练习。五、国音注音符号的熟习运用。”[注]教育部中小学课程及设备标准编订委员会编:《(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第86页。这套教科书每册20课,内容包含“日常会话、故事讲述、普通演讲、辩论练习”[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1册)》,编辑大意。。初步统计,日常会话(含日常谈话、交际会话、寓言谈话、旅行谈话)58课,占72.5%;普通演讲(含演讲练习、应用演说、演说故事、演说小令)11课,占13.75%;故事讲述4课,占5%;表演话剧4课,占5%。其中,日常会话主要是围绕衣食住行展开,有《家庭状态》、《吃饭问题》、《好吃零食》、《一间住屋》、《留客便饭》、《制作衣服》、《国货材料》、《行路姿势》、《出门问路》、《旅行出发》、《乘车进京》等,通过对儿童耳听口说的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3.在形式体例上,标注音符号、新式标点,插图少、练习短,课文以对话为主,前后连贯

这套教科书封面设计七个儿童在搭积木,全书文字从左至右横排,文字上方标注音符号(文中“甲”“乙”称谓上未标注音符号)。课文没有专门的拼音、生字编排,以对话呈现为主(有63课),“甲、乙”角色最多,每个角色文字单独起行编排。在3-4篇对话呈现的课文中穿插故事讲述、演说练习等。一些课文编排时呈现连贯性,通常延续为两课,如第1册1-2课《国语标准》《注音符号》,第2册第3-4课《国货材料》《制作衣服》,第3册第9-10课《辩论问题》《覆辩驳论》,第4册第1-2课《访问朋友》《拜望先生》。各册教科书最后一课是舞台剧,小字印有“地点”“脚色”“设备”,表演内容在“开幕”“闭幕”中呈现,角色的动作描述用文字写出(小字标注)。这套教科书使用新式标点,有19幅简笔画(第1册5幅,第2册4幅,第3册6幅,第4册4幅),用长方形框呈现于课文标题下方。课后有练习,也用长方形框呈现,题数较少。在第1册后附“开口呼拼音表”等4个表格。

4.在语言表现上,大量使用敬语、谦词以及语气词、儿化词,句子较短,多为感叹句

敬语与谦词是人们在交往中,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的日常用语,是谈吐文雅的重要体现。如问别人姓氏,用“尊姓”“贵姓”等敬语,问名号用“台甫”“大号”,自己姓氏用“敝姓”“贱姓”,自己名号用“名字”“草字”,问别人家住何处用“贵省”“贵处”,说自己地方用“敝省”“敝处”等。“您”是在对话时称呼对方的敬语,“请教”是向别人请求指教时应用的敬语,长辈问晚辈的父亲用“令尊”,朋友的父母用“老伯”“伯母”,称朋友的长辈用“大人”,长两辈用“老大人”,探问老人的岁数用“高寿”等等。在这套教科书中,大量出现“请问”“请教”“您好”“劳驾”“拜托”“打扰”“尊姓”“贵处”“贵府”“令尊”“敝姓”“舍弟”“舍妹”等敬语与谦词。为表现口语交际的活泼,在句子停顿或句尾处,大量使用语气词,初步统计,“了”195次、“呢”157次、“的”136次、“吧”77次、“啊”46次、“吗”39次、“呀”39次、“哇”23次,还有“哈”“哎呦”“嚇”等。为增加语言表现力,还大量使用了儿化词,如“这儿”、“那儿”、“哪儿”、“词儿”、“话儿”、“话头儿”、“今儿个”、“明儿个”、“一点儿”、“有趣儿”、“人样儿”、“笑话儿”、“老伴儿”、“俗语儿”等。这套教科书的语言以短句为主,多感叹句。

三 说话教科书的口语交际训练分析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音手段,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际形式之一,也是衡量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叶圣陶曾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注]叶至善等编:《叶圣陶集》第13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91页。由于文字和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由字而生句、章、篇,和张口说出一句话、一番话,其生成机制有着一定的差异。《(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呈现国语教学中如何对儿童进行专项口语交际训练。

1.强调口语交际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力行推广国语之使命

“同一领土之语言,皆国语也”[注]《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征求会员书》,高平叔编:《蔡元培语言及文学论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59页。。由于各地存在方言土话,所以这套教科书一开篇就明确了在口语交际训练时要用标准语,第1册第1课是《国语标准》、第2课是《注音符号》,呈现了这门课程的知识基础。《国语标准》一课写道:

甲 请教,这“国语”一个词儿,到底是甚么意思呀?

乙 啊!这一个词儿,您还不知道吗?

甲 因为不大明白,所以向您请教哇。

乙 先把这一个词儿分开来讲。“国”是“国家”的“国”,“语”是“语言”的“语”。再合起来讲,就是一个国家里的标准语呀。

甲 在咱们这么伟大的国家里各地的土话,多得很呢。这一个标准,可由哪儿定啊?

乙 我国政府,早先公布过《国音字典》,近年又公布了《国音常用字汇》,这字汇里,就是“以现代的北平音为标准的。”

甲 那好极了,咱们就遵照着标准练习罢。[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1册)》,第1-3页。

在第2课《注音符号》中呈现24个声母和16个韵母,并且指出“只要先把这四十个符号读得正确,那‘结合韵母’和‘声调’,‘拼音’,就都容易练习了”[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1册)》,第5-6页。。这套教科书共计66个课后练习,围绕拼音(填韵母、声母或找出同声母的字)、翻译(拼音与汉字互译)、读音(一个字的多种读音、音调)、说法(如某一词语的北平话)等展开。为了使儿童准确区分一些难以分辨的读音,这套教科书还编有《绕口令儿》、《学绕口令》、《急口令儿》,专门对容易混淆的读音进行训练。如《绕口令儿》一课通过“姪子撕字纸、厨子吃柿子”[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2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28版,第32页。来区分翘舌音和平舌音,课后“练习”如下:

姪子 池子 狮子 柿子

自治 支持 司事 辞职

姓张的 姓藏的 陈先生 岑先生

三哥上山唱山歌。

人作商业,蚕吃桑叶。

我抱定宗旨,绝不中止。

床上铺着毡子,头上戴着簪子。

常言道:“宁买不值,不买吃食。”[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2册)》,第33页。

这套教科书各册的最后一课舞台剧就是针对发音准确性和推广国语展开,如《丢鞋趣剧》中“鞋子”与“孩子”的混淆,《厨子趣剧》中“竹竿”与“猪肝”的混淆,《言差语错》中“黄先生”与“王先生”、“河南省”与“湖南省”的混淆、“大家”与“打架”的混淆,因为不标准发音让交流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而明白之后让人捧腹大笑。在这套教科书的最后一课《自投陷阱》,更是用舞台剧的形式再次强调推行国语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课先是几个儿童在山上设陷阱以捕猎,担心有人误入就在边上写有告白,一个“山里人吴知识”因为不识告白上的汉字和注音符号而跌入陷阱,课文最后写道:

……

李(指着告白):这儿有告白,你既不是瞎子,怎会没有看见?

吴:天哪!我是不识字的呀!

赵(指着告白):这上面还写着“注音符号”呢!难道你也不认得吗?

吴:写的是什么?

张:写着(注:注音符号,此处略)

吴(哭着):天哪!可怜我这个睁着眼睛的瞎子啊!

闭幕[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4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24版,第55-56页。

这套教科书除了强调平时日常会话要准确与清晰发音,还强调在练习演讲时,“演述的声音,必用正确的国音国语,不可夹杂方音土话;要把字音说得清楚,不可含糊过去;必要说得自然,不要慌忙,也不可板滞”[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2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8页。。如《虚心请教》一课在表扬演说者之后,指出:“不过有几个字眼儿,说得差一点儿。以后预备稿子的时候,查查字典,注上国音,就不会再差了!”[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4册)》,第13页。教科书反复引导儿童练习正确的读音,且无论在何种场合说话都要表达清晰。

2.突出口语交际的应用性和时代性,便于儿童活学活用

口语是紧密地深嵌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之中,一个人的口语能力总是在他的生活中与成长同步。这套教科书通过《家庭状况》、《见面话儿》、《俩人谈天》、《能者多劳》、《报告假期》、《出门问路》、《晚间谈话》、《探问病人》、《口头语儿》、《往来带信》、《留客便饭》、《祝贺新年》、《访问朋友》、《拜望先生》、《虚心请教》、《约请演讲》、《社会应酬》等课文,展现了初次会见、招待客人、走亲访友、出门问路等必需的口语表达方式、接待宾客的礼貌和应对的语言等。如初次见面要询问姓名、籍贯,访友先报上自己姓名及访问目的,互相问安要并及家人,慰劳劳动的人要先道辛苦等等。如《初会谈话》一课写道:

甲 尊姓?

乙 敝姓黄。您贵姓?

甲 华。台甫?

乙 童子无字。名叫自强。请教大号?

甲 名叫世昌。

乙 贵处?

甲 广东,中山县。您呢?

乙 浙江,杭县。

甲 好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风景,更是有名的。

乙 您到西湖游历过罢?

甲 读过几篇游记,羡慕极了。

乙 便当的很,坐京沪沪杭甬两路通车,十三四个钟头就可以到了。

甲 好!得着机会,到贵处瞻仰瞻仰去。[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1册)》,第7-8页。

这套教科书特别关注口语交际的时代性,课文中不仅有国民、国语、国音、国货、国耻、国术馆、国货陈列馆、学生装、公共卫生、识字运动、种树运动、灭除蚊蝇运动、服务精神、消除文盲、帝国主义、欧洲大战、电气风扇等等明显具有时代气息的名词术语,且话语表达也体现时代精神,如:“好!真有服务精神”[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2册)》,第17页。;“咱们也是乡民的一分子,改进的责任,是不可放弃的”[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2册)》,,第3页。;“身体康强,精神快乐”[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3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28版,第35页。;“不得自由毋宁死”[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4册)》,第17页。;“这是咱们在社会上应尽的义务哇”[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4册)》,第38页。。不仅如此,这套教科书明确“要矫正这种社会相沿的不良习惯,应该以现代的劳动生活为背景,采用相当的语词,不要再往下沿习那腐败社会的老调了”[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第115页。。如《见面话儿》一课写道:

甲 午饭吃过了?

乙 吃过了。您吃过了吗?

甲 吃过了。

乙 哈哈!咱们这一天里的见面话儿(,)问了喝茶问吃饭儿(。)光在饮食上头作问答(,)未免太没意思了。

甲 据我看起来,倒有两种意义:“一是把好吃懒作的心情表现出来的;二是生计艰难,恐怕没有饭吃的(,)所以开口离不了吃饭问题。”

乙 我看倒不关什么问题,只是流露出来那贪吃贪喝的习惯罢了。

甲 我听西洋人见面先问“早安”,“晚安”。东洋人先问“今日”,“今晚”。只有咱们的习惯是先问“喝茶”“吃饭”的。

乙 也不尽然(,)咱们普通问“好”,早晨问“早”,劳动者道“辛苦”,这不是很好的见面话儿吗?

甲 是的!咱们以后见面就用这些词儿好了。[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1册)》,第26-28页。

这套教科书突出引导儿童练习国语应用的耳听口说能力,呈现了不同场合口语交际的要领,使儿童能够活学活用,通过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3.展现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和情景性,使儿童获得多样体验

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的言语传输活动,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一种现象,其所谈的话题、交际的场合都是特定的,并受情景的控制。《(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在国语科“教学要点”中提出:“说话要自然(不可拘泥于文字的斟酌而受文字的束缚),并且要注意儿童语和成人语的不同。且说话要生动而有情景;教学和动作,要结合表现;已经讲过的故事,最好要使儿童表演”[注]教育部中小学课程及设备标准编订委员会编:《(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第95-96页。。为了让儿童在不同的情景中练习口语交际,这套教科书中说话者角色设定30个人物和4个动物,人物有“甲、乙(或丙)”,“客人、儿童”,“水夫、清道夫、更夫”,“北方人、南方人”,“都市人、乡下人”,“先生、厨子”,“老人、小孩”,“主人、客人”,“师、生”,“旅客、脚夫”,“张、王、李、赵、吴”,“老先生、轿夫甲、轿夫乙”;动物有“青蛙、蜻蜓”,“白鸽、乌鸦”。其中“甲、乙(或丙)”角色50课,其他角色出现皆为1课。儿童通过表演这些现实或想象中的角色,不仅可以满足儿童幻想和表现欲望,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对不同情境中口语交际的体验。如《一首歌谣》一课写道:

甲:听说您会的儿歌很多呢!请消遣一段罢!

乙:哪儿的话呢!不过记得几首很普通的罢了!

甲:就请唱给大家听听罢!

乙:我记得一首问答体裁的张果老。

甲:好极了!我也听人家讲过的。那么,就请您拍门当张果老,我在门里问话罢!

乙:ㄆㄚ——!ㄆㄚ——!ㄆㄚ——!

甲:谁呀?

乙:张果老哇。

甲:你怎么不进来呀?

乙:怕狗咬哇

甲:你胳肢窝里夹着什么哪?

乙:破皮袄哇

甲:你怎么不穿在身上啊?

乙:恐怕虱子咬哇。

甲:怎么不叫你老伴儿给拿一拿呀?

乙:老伴儿死了。

甲:死了 你怎么不哭哇?

乙:盆儿啊!罐儿啊!我的老蒜瓣儿啊![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4册)》,第6-8页。

齐铁恨认为:“‘表演’在国语教学上最关紧要,实在是读法的‘应用’了。只要可能,什么教材都应该表演。”[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第221页。为了使儿童获得真实的体验以及口语交际的经验,这套教科书明确要求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的多样互动与表演,“儿童的说话,或指定个人,或分行分组,或大家同声齐说,要随时活动,不拘一式”[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第8-9页。。对于以对话体裁呈现的课文,“原拟的‘甲’‘乙’两方,正好指定两个儿童,各个认定一方,参照课文,表演谈话,以助练习的兴趣”[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第10页。。由于同样的话题在不同情景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传递不同的情感及语言信息,得到不同的效果,这套教科书对于一些不礼貌的表达会引起听者的反感也有呈现,以明确在口语交际中态度不端正、没有礼貌等,都会影响口语交际的效果。如《不懂礼数》一课写道:

甲:喂!由这儿到大华农场,还有几里路呢?

乙:三亩!

甲:奇怪!此地的长度,怎会论起来“亩”来呢?

乙:怕你不懂“里数”吗!

丙:得罪先生!刚才我的朋友失礼了!我们是要上大华农场里参观去的。

乙:从这儿朝东北走,再有三里就到了。

丙:谢谢先生!

乙:不要客气!

甲:惭愧地很!我真失礼了。

丙:凡是向人有所请求的时候,必要行礼打个招呼。说那“借光”“辛苦”“请教”“谢谢”的客气话儿,才对呢!

甲:那么,我先谢谢您哪!以后再不至于碰钉子了。[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3册)》,第1-2页。

这套教科书通过各种角色的对话,体验说话时根据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且让儿童感受到说话者自身状况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口语交际的质量,获得口语交际的丰富体验。

4.体现口语交际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养成儿童爱国爱群等良好品性

当时,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规定:“发展儿童身心,培养国民道德基础及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养成知礼知义爱国爱群的国民。”[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高小说话教学法概要”,第1页。培养儿童口语交际能力,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所以这套教科书不仅仅传授给儿童口语交际的相关知识与技巧,也广泛联络各学科知识,以促进儿童精神成长。这套教科书课文与公民科、社会科、卫生科、体育科等广泛联络,其中最多的是公民科,特别是联络《小学公民训练标准》以及“三民主义”的内容。初步统计,与《公民训练标准》联络的有《招待客人》《打破难关》《实事求是》等18课,与三民主义(党义)联络的有《国庆纪念》《新年演说》《国货材料》等10课,与社会科联络的有《识字运动》《假期报告》《制作衣服》等5课,与史地科联络的有《国耻纪念》《循环报复》《乘车进京》等4课,与卫生科联络的有《好吃零食》《探问病人》《扑灭蚊蝇》等5课,与体育科联络的有《中国武术》《比赛兵乓》《有益无损》等4课,与自然科联络的有《俩人谈天》1课,与劳作科联络的有《参观工厂》1课。这些课文的内容从多方面强调了爱国雪耻以及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国庆纪念》《新年演说》《出门问路》《国货材料》《战胜求和》《国耻纪念》《循环报复》等课文强调养成爱国雪耻观念、自强不息精神、推崇国货意识。如《新年演说》一课最后写道:

诸位同学!今天都穿着的焕然一新,前来庆祝新年,大家都高兴极了,快乐极了。

吉日良辰,今天的日子再好没有了。五洲万国,所有采用阳历的民族,在这一年开始的今天,没有不举行庆祝的。

在咱们中华民国,更是加倍的喜庆。因为这是咱们中华民国在元年元旦成立的一天。当日,孙中山先生到了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誓倾覆满清政府,图谋民生幸福,使我民国,卓立在世界上。这二十多年,虽经许多的内忧外患,终使三民主义,见诸实行,大众团结,建设一切。

诸位!咱们要庆祝这一个伟大的纪念日,不可忘记了过去的艰难,预备着将来的奋斗。

先由各个人的本身作起,进德修业,日新又新,那么“新年新禧”的祝辞,才不失其意义呢。[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1册)》,第46-48页。

这套教科书提倡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服务民众的精神,通过《儿童节祝词》、《能者多劳》、《种树运动》、《比赛兵乓》、《满架书籍》、《往来带信》、《识字运动》、《消除文盲》、《自投陷阱》等课文,启发儿童同情心和关怀情感。如《狗咬穷人》更是启发儿童爱护人群并养成人类互助的精神,指出人不该有幸灾乐祸的心理,穷人衣食不足,本已可怜,再不幸而遇到意外的祸害,吾人应本于人类互助的精神,加以援助或卫护才对。课文写道:

……

甲:试问,咱们对于穷困的人应该怎样呢?对于急难的人应该怎样呢?

乙:应该表示同情,尽力帮助的!

甲:那么,现在眼见这一种不幸的事情,怎会袖手旁观,还要发笑呢?

乙:那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设法解救,不该看着开心的![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3册)》,第6页。

教科书提倡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习惯。如《守信践约》一课写道:“既和人家约定时刻,虽一分一秒都不该错过的。况且咱们这么小小年纪,前途远大,如果不养成确守信约的习惯,将来就没人信用了。”[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1册)》,第42页。《实事求是》强调:“实事求是,莫作调人;黑白分明,不许混帐!”[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2册)》,第35页。《不肯赊账》陶冶儿童良好的品性,“使儿童们晓得,一个人要时常留意自己品格的向上,而此种修养是要从小处做起的。欠一分或借一分虽不是大事件,然而这种不良的习惯是要不得的。”《饿虎扑食》一课更是提出文明社会要遵守公共秩序,课文写道:

甲:您看(,)这些人向那儿拥拥挤挤地,是干什么呢?

乙:是看游艺会的。

甲:走进会场,也要这么拼命地恶挤吗?

乙:可不是吗!这些没知识的人们,向来是不守秩序的(。)

甲:不守秩序,那还成什么社会呀!

乙:所以社会上常常发生危险的事情啊!

甲:那真不像话说!

乙:您还没看见那上下火车、电车和出入游戏场的时候呢:大家争先恐后(,)好像饿虎扑食一般,简直不成人样儿了!

甲:这样的社会,岂不可耻!

乙:常听先生们讲过:在世界文明国里,是没有这一种怪现象的!

甲:是啊!人家虽然遇到水火之灾,也能保持秩序,共谋避祸的方法,从来不会拼命恶挤的。[注]齐铁恨编著:《(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第3册)》,第39-41页。

教科书关注对劳动的态度和认知,如《能者多劳》《鸽与乌鸦》养成劳动的习惯,《三种工作》使儿童了解社会上劳动生活(水夫、清道夫、更夫)的意趣:“这一课教材,是由一段北平的笑话儿编出的。这三种劳动者服务社会,有益民生,所谓‘劳工神圣’,非此不足以当之;世俗崇尚‘高雅’,贪恋‘安逸’,而轻视一切的劳动而辛苦的工作,那是绝大的谬误”[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第105页。。教科书还通过《儿童节祝词》、《中国武术》、《野蛮体魄》、《有损无益》、《返老还童》、《探望病人》、《留客便饭》等强调健康体魄,并在《鄙陋行为》《拒绝烟毒》等课文中宣扬讲究卫生,革除不良生活习惯。

这套教科书以《公民训练标准》为核心,激励儿童的爱国自强、团结互助、坚忍负责的精神,提倡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积极关爱他人,成为有着健康体魄、文化知识的新时代好公民。

四 余论

齐铁恨先生是民国时期国语会话的积极推广者,他明确指出:“世界各文明国里,没有不用自己的国语教育国民的”[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第4页。。要学习国语,必需要从准确发音开始,“了解注音符号,才能读得国音;会读国音,才能说得国语”[注]齐铁恨、关实之编著:《(小学校高级用)复兴说话教学法(第1册)》,第15页。。《(新课程标准适用)复兴说话教科书(高小)》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上突出衣食住行的日常会话,方法上强调情景中的角色表演,通过多种练习,以使儿童清晰发音、语调正确、礼貌表达,进而有效交流,开创了国语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训练之先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当然,这套教科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读音的轻重,在教科书印刷上没有体现出来;教科书中大段的致词与演讲,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成人化色彩浓厚,超出了高等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其成长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吕叔湘(1962年)曾深刻指出:“强调说话教学,任何时候都有必要。”[注]吕叔湘:《再论拼音字母和语言教学》,吕叔湘:《吕叔湘文集:语文散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38页。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逐渐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将“听”和“说”合称为“口语交际”,强调:“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注]《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9-03-27)[2018-09-09],http://old.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kbjd/jxdg/201008/t20100818_663520.htm.。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页。面对现代社会高信息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7页。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加了对话和模拟情境,但有研究指出,由于口语交际并未专题进行,特别是“教科书上的不重视,就使得教师把口语交际当作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某个部分而已,慢慢忽略它,从而使其在教学领域的地位逐步落后于其他领域了”[注]耿红卫:《新课程:语文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年,第105页。。如何进一步重视口语交际训练的作用和功效,口语交际教学是否单独编撰出版教科书,亟待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猜你喜欢

国语编著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汕大高教所陈小红教授编著的编著的《潘懋元先生与汕头大学》出版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绿巨人实验
《国学小子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