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语言“三读法”

2019-02-22中山市阜沙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

师道(教研) 2019年5期
关键词:品析横线切入点

文/中山市阜沙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提出:“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成为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一大考点。品味语言离不开“读”,反复地去“读”才是品味语言的根本。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品味语言的“三读法”。

例句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杨绛《老王》)

例句2: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例句3: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一读:表现手法(运用什么方法)。

学生首先要在读句子的过程中去判断发现句子的亮点或特色在哪里,也就是找准品味句子的切入点。通常我们会从如下的角度去分析判断:

(1)词语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

(2)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等。

(3)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调动五官感觉等方法。

(4)描写的角度: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

结合这些角度,我们再来读上面的例句,就不难找到品析句子的切入点了。读例句1,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镶嵌”这个词了,很显然这是个很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抓住这个词就等于找到了品析的切入点。当然,再深入分析,这个句子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因此也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品析。读例句2,划横线的句子中“攀”“缩”“倾”这一系列动词特别准确形象,因此既可从用词的角度,又可从动作描写的角度切入品析。读例句3,一个“吱”字让人如闻其声,显然品析就要从这个拟声词入手了。

如何让学生一读句子,就能很快从句子中找到至少一种品析语言的切入点,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对以上品析语言的角度熟记在心,学生胸有成竹,在读的过程中就能很快找到品析的角度了。

二读:表达内容(写出了什么)。

找准了切入点后,再读句子,看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概括出来。这是品析语言本身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前提。

通过读句子,我们可以概括出例句1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硬的形态。例句2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父亲爬月台去买橘子时的情景。例句3划横线的句子描摹了扎鸭蛋时的情形。

三读:表现效果(表现了什么)。

明确了句子运用的表现方法及句子表达的内容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读句子的上下文甚至是再次浏览全文,并结合全文表现的主旨来分析语言在内容上的表达效果或是在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我们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例句1,可以领会到作者表现出老王病情严重,显然为下文写老王去世做了铺垫。从例句2划横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父亲买橘子的过程,就是为了突出全文的主旨,即表现出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从例句3划横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极力表现吃家乡咸鸭蛋时的动感和快感。

通过“三读法”,我们就可以对上面三个划横线的例句作出如下的品析:

例句1: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或“镶嵌”这一动词富有表现力),突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硬的形态,表现出老王病情严重,为下文老王的去世做铺垫。

例句2:此句运用动作描写(或“攀”“缩”“倾”这一系列动词),写出父亲爬月台去买橘子时的情景,表现出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

例句3:此句中的拟声词“吱”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扎家乡咸鸭蛋时的情形,让人如闻其声,如观其状。体现了吃家乡咸鸭蛋的动感和快感,极富有美感。

很多学生品析语言往往是出于考试的需要,因此在日常阅读中对语言的品析就没有太大的兴趣。教师要将品味语言内化成为学生主观上的需求,如与写作需要、欣赏需要、陶冶性情需要等联系起来,学生才会主动地去重视语言、积累语言、品味语言。

猜你喜欢

品析横线切入点
Can you solve them?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Noun Riddles
难得的生日礼物
动脑筋,仔细看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