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与校本课程分类统整

2019-02-22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师道(教研) 2019年5期
关键词:天长校本课程体系

文/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课程建设和实施来开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笔者在跟岗研修过程中,发现杭州市天长小学在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与校本课程分类统整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一、案例描述

杭州市天长小学一直努力克服差异教育国内外实践的瓶颈——个别化教学的实际不可操作性和差异教育的“个别化”倾向,将“交往”作为差异教育实践的新路径,致力于建设“顺应天性、展其所长”的天长课程。

(一)天长小学课程理念

1.指向“办学理念”。天长小学的课程建设重视已有的课程传统,关注学校已有的创新与改革,强调学校的愿景与使命。天长小学的办学理念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因此天长课程致力于让学生在学校中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找到能提升自己的课程,找到能展示自己的课程。

2.聚焦“核心素养”。天长课程将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天长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的问卷调查等各种途径,梳理、确定天长的学生核心素养。

3.尊重课程建设自身规律。天长小学尊重课程建设其自身的规律,对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三个要素进行规划,实现课程框架的系统性构建。对课程类型进行梳理,并对每一类课程清晰定位。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在已有基础上建设稳定的课程群,如“语文阅读”课程群、“东坡文化”课程群等。对课程形式进行探索,研究并实践长短课结合、大小课结合、常规课程与微型课程结合等。

(二)天长小学课程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丰富差异教育理论,努力构建促进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体系,形成“差异教育”课程群落,形成“自主交往活动”系统创造、“学术型、服务型”教师团队、“智慧交互”动态环境。把天长小学建设成儿童向往、家长信任,在杭州市、浙江省享有盛誉,具有国内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现代化学校。

2.学生发展目标:关注学生发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天长小学的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自我素养——乐生活、乐学习、乐创新;社会素养——善参与、善交往、善行动;文化素养——懂哲学、懂历史、懂地理;自然素养——爱生物、爱环境、爱地球。

3.教师发展目标:服务于学生的自我素养、社会素养、文化素养和自然素养的提升,以差异教育研究为抓手,搭建各类成长平台,完善科研管理和青年教师成长机制,推动天长教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管理者队伍、学科教师队伍、育人者队伍的专业成长。

(三)天长小学课程内容

以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为依据,由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组成。

1.基础性课程。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基础性学科课程。基础性课程采用国家审定教材,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能力。与此同时,对教材里的内容或整合,或删并,或拓展,进行校本化处理,在国家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实施差异教学。“校本教材”包括读本、微视频、方案、练习册等。

2.综合实践类课程。学生在综合、实践、研究、体验性的学习中,更能满足自己学习准备、风格、水平、兴趣的差异。因此,在差异课程体系里,“整合”是重要思路。首先,学校取消单独的信息技术课、劳技课,将信息技术、劳技、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统整为“综合”课,并且把品德、少先队课也纳入其中。“综合”专职任教(过渡阶段,部分综合课由语文老师等学科老师兼任)。其次,学校对“综合”课的教学内容梳理、整合后,再进行类型定位,将“综合课”大致分为三类:侧重“德育”的综合课,侧重“实践”的综合课,侧重“研究”的综合课。

3.兴趣拓展类课程。兴趣拓展类课程,突出其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学校按语言类、思维类、艺术类、生活类、运动类五类社团课程领域,逐步建设形成满足学生素养层级式发展需求的拓展课程体系。

4.课程群。为了提高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学校还加快“课程群”建设。“课程群”的建设会带动各类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目的性。学校着重加强“语文”“东坡文化”“交往”“国际理解”“体育”“个人定制”六个“课程群”建设。

二、案例评析

杭州市天长小学积极贯彻国家和浙江省、杭州市指导意见,结合自身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与多年的课改实践经验,从课程规划、设计到课程开发、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建立了科学完备的“天长课程”体系。

(一)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设计

天长小学将学校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个大类,基础性课程主要涵盖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侧重学校自主研发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首先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同时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规范严谨的校本课程开发

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学校课程管理指南》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和新编。课程选用是指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戓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教师根据需要与可能而开发的全新课程。天长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既有这三种类型的合理体现,又充分关照到了课程开发过程所涉及的多种因素。

1.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实际需要。以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和身心发展需求,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的问卷调查等各种途径,梳理、确定天长学生的自我素养、社会素养、文化素养和自然素养;以校为本,充分体现了学校差异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2.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定位准确。着眼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个性、潜能充分发展的空间,从教师的角度立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从学校角度着眼于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3.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充分挖掘。通过选用、改编、创编,充分挖掘校内外人文教育资源、地方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并结合学生、教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整合。

4.校本课程的实施具体落实。学校有合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有具体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有完善的过程管理与保障机制,也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分类评价。

三、案例启示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组织单位。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学校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阵地,而且成为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阵地。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既要理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落到实处,又要兼顾学校自身办学理念、特色发展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争取拥有更大的课程自主空间。天长小学在建构课程体系和统整校本课程方面,给我们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建构,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体现课程结构全面性、针对性和多元性。以国家课程作为基础性课程按规定开齐、开足,同时以各类拓展性课程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课程功能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基础性课程指学生统一学习的课程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拓展性课程指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从静态层面来看,课程体系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和个性化成长需求形成一个统整多维的“同心圆”结构,第一个同心圆半径囊括国家与地方规定的课程,第二个同心圆半径涵盖所有的校本化课程,第三个同心圆半径指代学生课余及校外一切学习资源,向生活、社会以及网络无限延伸,所有可供选择利用的学习资源其实都可以纳入课程范畴。

(二)动态创生,促进课程不断优化

学校课程建设需要稳步推进,但并不始终处于静态,而是一个不断创生、整合、优化、改进的动态进程。在这个动态进程中,学校课程建设始终要指向办学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并扎扎实实地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从动态层面来看,学校课程体系好比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体”,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与个性化需求是课程拓展整合的轴心,学校办学理念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向心,课堂教学研究则是课程能够立体建构的重心。无重心不稳,课程改革的重心在课堂,课程开发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研究,促进课程优化实施,建构师生共同价值取向的课堂文化作为保障。

猜你喜欢

天长校本课程体系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卜算子·家山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天长 深层次改革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