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与中国文化传播

2019-02-22

关键词:双向原则英语教学

马 跃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它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构成该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不仅在确定国家对外策略目标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一国对外政策的手段和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1](P2)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但体现在经济、军事、科技发展等硬实力领域,还体现在价值观念、国家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等软实力方面,这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是该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今天中华民族要实现真正的崛起,不但需要经济的崛起,更需要文化的崛起。

在硬实力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自200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居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综合军事实力一直稳居世界前列,近年来,中国国产航母的设计、建造和下水、先进导弹、核潜艇和战斗机等现代化军事武器的研制,标志着中国的军事实力建设向着现代化、高科技和高素质的方向稳步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国际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在实现经济崛起的背景下,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已经迫在眉睫。

文化建设可以强化一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加强民族凝聚力。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实现国民的文化自觉,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双向文化导入对于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大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中的最高一级,对实现我国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发展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是知识传授、人才培养、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主战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与传播、时代新文化的培养与培育等方面,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然而,从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文化的介绍与研究严重缺乏。首先,很大一部分高等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仍然在沿用以语言训练为主的传统模式,对文化推介的关注不多。其次,在教改的探索实践中,虽然一些重点院校增加了文化类的教育课程,但大部分本科院校的中国本土文化教学是缺失的或者是不足的。大学英语的教和学仍然在以英美文化输入为中心,忽视了中国本土优秀文化的输入,作为交际主体的中国人很难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思想,讲述中国故事。从丛将这一现象定义为“中国文化失语症”(Chinese Cul⁃ture Aphasia)。[2]

因此,本文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导入,强化对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文化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西方文化的导入上,还应该包括中国优秀文化的输出;加大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学习,让学生具备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思想的能力,从而实现中西文化的兼容并举、交融互补。这样,学生们在今后面对东西方文明的碰撞时,就可以做出理性的思考与判断,不至迷失方向。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真正实现文化崛起的前提和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双向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双向文化导入,必须首先明确双向文化导入的实施原则。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例如,束定芳、庄智象将文化导入的原则归纳为实用性、阶段性和适合性三点原则。[3](P15~16)赵厚宪提出,外语课堂的文化教学应遵循认知原则、同化原则、比较原则及宽容原则。[4](P60~6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笔者将英语教学中的双向导入原则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并不是要求中西文化课程和课时数量上的完全对等,而是强调两者地位上的平等关系。Franz Boaz指出,不同文化下的语言特征不应该被当作划分文化优劣的尺度;文化偏见将导致观察者误解或无法完整感知另一文化中有意义的成分。[5](P47~54)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必须首先肯定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平等性,强调以平等的文化意识来看待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文化交流。以客观、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差别,妄自菲薄或者妄自尊大都是不可取的。这是实施成功双向文化导入的前提和基础。

(二)双向原则

文化导入的双向原则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教学内容的双向性。即改变目前还比较普遍的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单向介绍和单向输入情况;在介绍西方文明的同时,要求学生对本国文化能够有比较完整、准确的掌握。其次,能力培养的双向性。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提供语言、文化知识的输入,还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化信息的输出能力。既使学生了解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求他们能够比较准确、自如地运用英语介绍和表达本民族文化信息。

(三)渐进原则

在文化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的,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精深的人文特征,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深入了解和全面获得的。因此,我们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需要系统地设置文化课程,在每门文化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从而有步骤、有层次地提高学生对文化内容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达到英语语言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有机结合。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双向文化导入的具体建议

在确定了双向文化导入原则的基础之上,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教学环节还应该在如下一些方面进行改革和改进。

(一)课程设置的系统化

目前,很多学校的英语类文化课程大多采用选修课的形式,课程的设置往往依据任课教师的研究兴趣和教学能力分散设置,这些课程通常是分散的,不能形成一套明确、完整的体系。例如,根据笔者的调查,某大学英语学院为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英美文化类选修课程包括“西方文明史”“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欧洲文化”“英美文学”“圣经名典”“欧美文学作品名篇选读”“希腊罗马神话选读”“英文演讲名篇”“英美短篇小说”“荷马史诗”“莎士比亚作品选读”“英美诗歌选读”等,而相对应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选修课程仅包括“中西文化比较”一门课程。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如此明显的倾向性必然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以了解和掌握英美文化为首要目的,轻视对本土文化的学习、怠慢对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双向性必须以课程设置的平衡性、合理性为基础,合理增加介绍本国历史文化和文学作品的课程,例如可以增开“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通览”“儒家文化介绍”“中国文明史”等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提高中国文明的影响力。

(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双向文化导入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因此,要实现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必然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做英语语言方面的权威,还要做文化方面的专家,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英语全面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自身需要加强学习,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习惯进行革新,认真研究本土文化、广泛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归纳总结传统文化精髓,能够用英文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与文化,例如,中国文明在衣食住行、琴棋书画、风土人情和艺术作品等方面所具有的特色。教师不但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需要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和当代的经济文化成就,争取做到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另外,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公正客观的文化观,吸收不同文化的营养,并且在对外文化交往中弘扬中国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三)文化教材的编写

目前的教材市场上,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教材虽然增长明显,但跟介绍欧美文化和文学的教材相比仍然是九牛一毛;同时这些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相同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相同作品的英文翻译,也往往不尽相同,给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扬。以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为例,虽然在东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至今的英文译名仍然没有统一,有多种译法,如《A Dream in Red Mansions》《Dream of the Red Chamber》《The Story of the Stone》等,给中国文化的推广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高校作为中国英语教育的最高学府,应该在强化和完善文化教学的同时,组织英语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专家,积极与国内重量级的出版机构合作,开展交流与讨论,确定或者编写比较权威的中国文化类的教材,使跨文化双向交际得以顺利开展,为中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创造条件。

(四)考试形式的沿革

从英语学习开始,中国学生的学习重点通常集中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而英文考试也主要采用书面考察的形式。长期对于英语语言能力的强调,往往会造成学生的误区,将上述五种英语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育的目的和终点,片面强调英语字词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忽视英语作为载体的作用,对英语表述的内容或视而不见或重视不够。在这种背景下,英语文化课程的教学必须突出内容的重要性,强调英语文化类课程不是以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为单一目的,而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他们用英语工具表达文化内核的能力。在考试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的检验,既要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要考察学生对于文化内容的了解;既要强调学生对文化输入内容的掌握,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化输出能力。因此,在文化类课程中,传统的填空、选择等客观试题的比例应该缩小,适度增加学生的主观类试题,例如,文化类的书评、论文或者杂记等,还可以尝试加入一些演讲、口头介绍之类的试题,从多角度、多方面考察学生能力,强调实用性。

四、结语

在新的社会历史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既承担着传承文化的任务,也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责;英语教学既要重视欧美文化的输入,也要强调中国文化的输出,这对于在新一代知识人群中树立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双向的文化导入,大学英语的传统课程设置、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媒介、传统考核方式等方面都面临着改革,期待着教育工作者以全新的智慧和更宽的视野,迎接这一挑战。

猜你喜欢

双向原则英语教学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