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考察
——兼论“系统论”的方法适用

2019-02-22陈姝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系统论理论课教学质量

陈姝娅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53)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的未来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方位,即“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新时代的国家发展需要一流的高校培养一流的人才来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的重要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鉴于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提升方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让人民满意、学生终生受益的课。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高等院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服务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工作、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掌握、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方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另一方面,要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针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习、贯彻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陈宝生部长指出,各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提升工程,遵循“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基本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重点建设和改革[4]。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专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地位及目标举措做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而且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大局。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流人才的工作进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并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考察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结合教育部的要求,学界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与方法”命题进行了深入、集中的探讨和研究,形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厚实感,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作为社会主义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旨和核心。因此,作为“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突出理论对学生的主导力[5],注重教学深度,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解析以及回应能力,使学生在浓厚的理论氛围中,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进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值得注意的是,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厚度,客观上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支撑,毕竟学生“得道”的前提在于教师的“明道”。故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是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关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问题,通过建设“层次齐全、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并且依托学科建立“科学、可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对于高水平师资的需求[6]。

另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大力加强新技术新媒体的融合创新,通过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微移动、自媒体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除却课堂学习之外的接触社会、感知世界的渠道,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习惯通过与虚拟世界“人机对话”的方式来建构自我的认识体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拓宽教学视野,革新教学手段,才能在新时代满足学生的需求、回应学生的期待。因此,教师需要拓展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例如,郝建华等认为,教师可以“根据课型和教学内容需要,尝试用改变教学组织形式的方式来提高青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借鉴演讲辩论、MOOC教学、微课教学、微电影展示、情景剧教学等形式来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7]。

总的来说,两种观点代表了学界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问题的两种思路,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其中,关注教学内容的思路侧重强调学生认知系统的构建对于学生外部行为的控制力,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而关注教学思路的观点则重点考察外部刺激环境的变化对于学生内在感知系统的影响力,是一种“由外向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渠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对的受众,是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各不相同的青年学生,其对知识的诉求、对事物的关注、对兴趣的偏好存在较大差异,而依据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力量,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尚难以完全实现,这种状况客观上造成上述两种思路的效果局限性,即深化教学内容的手段仅对“理论敏感型”受众具有效果,而对“理论脱敏型”人群的影响则十分有限,反之亦然。鉴于此,寻找一种“内外结合”的系统处理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对不同受众时,都有相应的刺激点和吸引面,或许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考察,可供选择的思路及对策。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系统论”方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若要考虑受众的覆盖广角,关注课堂教学的辐射宽度,那么“系统论”方法无疑是一种效果更加明显的方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研究或处理的对象均可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通过“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从而“达到最优目标”[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2]。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强调,高等院校“一定要改革思政课的内容、授课方式。内容没有针对性,授课方式不适应,学生就不爱听”[9]。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通过整合、优化课堂内容以及授课方法等两个部分的功能,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质量获得提升。

1.课堂内容要有深有浅、有粗有细、有全有偏,关注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获得感。教学“有料”,不仅是高等教育的初心,亦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之道义在于使知识能够传承,而知识的传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同样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科学头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故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不可少。著名科学家牛顿总结到,我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原因在于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对理论的认知在不断地发展。因此,社会主义事业要持续向前发展,就必须有对前沿理论具有深刻认知并且具有理论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唯有这样中国要想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才能有底气。的确,新时代的中国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知识不可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学生受众多样性的具体情况,那么,课堂传授理论知识就要注重掌握技巧,关注“度”的问题。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理论知识要“有深有浅”,既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要等此类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又要依据教材内容,辅助讲解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具有一般意义的理论,满足知识储备程度各不相同的学生受众的需要。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理论知识要“有粗有细”,既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对每门课程的侧重点以及知识点有全面性、概括性的了解,又要能够细化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对于诸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及“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等问题有清晰、正确的思考和认知。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理论知识要“有全有偏”,既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全面概括、整体提及,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现实需求,讲授时要有特殊侧重的知识点。例如,面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劳育”的知识点,应该重点强调,可以在相关章节的讲述中增加有关“大国工匠”精神的阐释,培养正确的劳动观。

当然,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深有浅、有粗有细、有全有偏的讲解,以此增加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获得感,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对所授知识进行全面掌握、系统概括以及精确分解、独到解析,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以及较强的知识分解能力。鉴于此,“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理论知识的凝练和传授必不可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提升和保障亦必不可少。

2.授课方式要张弛有度、灵活多变、吸引眼球,关注学生在学习体验方面的快乐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若想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同样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若想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回应学生的期待。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嵌入大众生活,当代青年学生已经不再单纯地满足在黑白无声的世界中获取知识,也不再单纯地满足在平面静止的空间中汲取能量,多彩、动态的视觉体验更能激活他们的感知系统,从而使学习体验成为一种学生主动的、自觉的行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以做人的工作”为主要宗旨的课程,就必须“因人而动”“因人而化”“因人而进”“因人而新”,在授课过程中关注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变革,做到“张弛有度”“灵活多变”以及“吸引眼球”。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关乎学生思想塑造的课程,需要教学双方情义的融入。也就是说,授课教师如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用人格魅力感染人、用个人风采净化人,势必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从人的精神发展来看,个人的思想塑造是需要榜样力量的感染以及外部手段的刺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10]。在很多时候,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往往会因为喜爱一个教师,而偏爱他的思想、接受他的理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若能在授课过程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势必会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再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若能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保有激情,情感渲染到位且张弛有度,让学生感觉到真情的自然流露,用情感吸引、感染学生,使学生靠近、接受,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以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专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课程,需要掌握思维器官的运行规律。人脑的运行存在一个疲累期,即长时间关注某一项活动或从事某一项行为之后,会出现感觉枯燥、热情减退现象。在疲累期出现之后,人脑的各项运行指标大多呈现出缓慢增长甚至暂时停滞现象,人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状态也随即进入效能低下期。然而,当且仅当,出现新的外部刺激,人脑中有新的神经突触被激活时,人脑的运行效率才能被重新提高,人体才能进入新一轮的精神活跃期。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运行规律,有意识地对人脑疲累期进行提前预判,通过变换教学节奏和教学手段的方式,避免学生的精神疲累,从而确保教学效果。建议采用虚实结合、动静交替、主体转换等方式来保持学生的思维关注度和精神集中度。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的课程,需要时刻抓住学生的目光。按照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理论,人类的价值观形成需要经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宗教、绝对知识等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其中任何一个阶段的“质变”均有可能对最终形成的价值倾向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认知体系,必须在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各个阶段保持影响,才能确保学生最终掌握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方法,最终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观念。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引入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新手段新技术新方法,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例如:可以尝试使用虚拟教学仿真实验来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激光信息技术手段模拟、投射的虚拟环境中,领悟特殊年代的必然选择,用“身临其境”般的感触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与选择中国道路的艰辛与坚定。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予以改进和加强。一方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厚度,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贯秉持的“严肃认真”气质;另一方面要关注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的品质。只有“内”“外”两个部分均得到增强,作为整体的课程质量才能得到提升,教育部有关“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任务安排,才能得到切实贯彻和落实[11]。

猜你喜欢

系统论理论课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兴权利保护中利益合法性判定的动态系统论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