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年新气象,怎样立一个不打脸的Flag?

2019-02-21

上海工运 2019年1期
关键词:办卡上司人会

制图周芸

和拖延症说Bye Bye

聂炜,资深心理咨询师、企业培训师,拥有10年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经验。2018年本刊“职场心视角”栏目作者。

不无夸张地说,拖延症几乎是现代职场人的通病。

人会因为很多原因拖延,有一些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比如能力不足,害怕失败,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等。但还有一些成因,往往会被忽略。比如,害怕成功: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现实生活中不乏有人存在这样的心理。有些人害怕成功了会被期望更高,因此自己的压力会更大;有些人自我评价很低,觉得自己不配成功,不配拥有任何美好的东西。再比如逆反心理:有些人对老板、主管或者合作的同事有不满甚至愤怒,但因为羞于或不敢或不能表达愤怒,于是产生了这种“你越要我赶紧做完,我就越拖延”的逆反心理,以此来委婉表达不满和愤怒。因此,这种情况下,拖延就是一种消极的反抗、攻击。

归根结底,拖延症是一个心理层面的问题。所不同的是,有些人的拖延,完全是自我造成的;而另一些是外部环境造成的。

首先,推荐大家一个调整认知的方法,来迈开自我改变的第一步。你需要不断地告诉自己:第一,越拖越焦虑,越恐惧,长痛不如短痛。第二,一次没做好,不代表次次都做不好,一件事没做好,不代表每件事都做不好,更不代表自己就是个人生失败者。用“我这件事(这次)没做好”而不是“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我就是失败者”来描述某个没做好的事情。第三,事情真做起来,常常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一旦开了头,你会发现,是我们自己把恐惧夸大了。

其次,如果是外部环境造成了你的怠惰,比如与同事关系的紧张,或者工作表现得不到上司的肯定等。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对方做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如果与对方做沟通很困难,也一定要通过其他方式释放自己的真实情绪。比如与好友倾诉,运动,把感受写出来等等。总之处理掉愤怒情绪,就不会用消极的拖延方式去“坐以待毙”了。

当然,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基于能力有限而无法负荷难度较大工作导致的拖延。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耻下问”,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或者与上司沟通,降低自己的工作难度;抑或者换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保持愉悦的心情,在更长的时间里,精进工作能力。

此外,一些专门治拖延症的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艾维做事法,每天坚持写总结等,大家可以去网上搜搜具体步骤,自己尝试一下,看看哪种更适合自己。

拖延症小测试

以下问题,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做完后将所有得分加总。

1.不到最后期限不交活

2.上班时总在走神,快到下班(下课)才开始忙

3.没工作计划,不懂时间管理

4.总是“伪加班”,白天可做完的事,总是拖到加班做

5.总是认为时间还有,不急

6.懒散,日复一日,总想着明天再做

7.每当上司询问工作进展时,经常说“让我再看看”

8.工作区里零食一大堆,工作(学习)时间经常吃零食

9.要做事时,脑子里能冒出各种理由:现在先做别的事,这个稍后

10.自我麻痹:还来得及,不行就通宵赶工

11.处理问题不分主次,忙了半天,最紧要的事没做

12.经常因为时间过于紧迫,草草交差,结果被上司责怪

13.厚脸皮,别人怎么催,也定力十足,习以为常

14.从不主动汇报工作

15.团队合作时,同事都面露难色,不愿与之合作

0-4分:轻度拖延;5-11分:中度拖延;12-15分:重度拖延。

OKR:来自Google的目标管理法

吴军,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主要设计者,硅谷风险投资人。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和《文明之光》等。本文内容摘自他2018年出版的新书《见识》。

OKR是ObjectivesandKey Results的首字母缩写,即目标和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结果。谷歌的每个员工在每季度之初都需要给自己定一个或者几个目标,每个人的OKR大约半页纸长,写好后放到自己在公司里的网页上。到了季度结束之前,谷歌的每一个人会给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打分。完成了,得分就是1;如果部分完成,得分是0到1之间的一个数字。大部分情况下,大家完成目标的得分在0.7~0.8之间。当然,一个季度开始的想法,和后来完成的任务可能会有差异,早期没有想到的事情后来可能做了。因此,在总结季度工作时,可以增加当初没有制定的目标。对于不打算完成的目标,或者已经过时、不再有意义的目标,不能删除,但是可以说明为什么没有做。今天我就按照谷歌制定OKR的习惯,介绍我在2017年的目标及第一季度结束时的完成情况。

2017年的目标及第一季度目标完成情况(部分)

从一个小目标起航

易老板,活跃的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樱桃画报”博主。他创作的《如何假装成一个好妈妈?》曾获得1400万+阅读量。

回顾过往数年,我在立Flag这件事上,似乎一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所谓久病成良医,以下就谈谈我的经验。愿勤者看了,鸡血上脑、日日精进;懒人看了,少走弯路、及时行乐。

1.定可以量化的目标。

跑一公里、背十个单词、看半个小时的书,一天过去了,做没做到很好评估。而“我要开始减肥啦”、“最近想学点什么东西”、“还是应该多看看书啊”,只能算心愿,不能算目标。

2.用打卡软件记录计划的执行。

做一件事情,连续坚持了多少天、累计坚持了多少天,这些数据会提升自己想要放弃时的心理成本——啊,我已经坚持这么多天了,这个时候放弃好可惜啊。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3.关闭大部分手机软件的通知功能。

因为每一次不经意地拿起手机,都有可能陷入一个巨大的时间黑洞,势必会干扰计划的执行。而忽视绝大部分的手机通知消息,并不会对生活有任何影响。

4.远离瀑布流式的社交媒体。

永远刷不完的内容,耽误时间还在其次,最可怕的是它们会消磨人的耐心。15秒就能迎来一个梗,140字就能经历一次情节的反转,每天情绪都在喜悦、感动、震撼、愤怒、焦虑的变换中高速波动。人会变得没有耐心,没有耐心去看一个几十万字铺陈叙述的故事,没有耐心去实现一个需要持续努力才能看到成果的目标。

5.别轻易定阅读、健身类的目标。

在养成习惯之前,别轻易去挑战这两件对耐心、意志力和投入时间要求极高的事情。曾经买书不撕膜、办卡不健身的我深刻地这么觉得。

6.一次只买一本书。

想要看书,一次只买一本,看完再买下一本。不用凑单、不用省邮费,因为买书不看浪费的钱会比邮费多得多。

7.请个健身教练。

实在想立健身的Flag,实在想办卡,那不如索性再请个健身教练。注意,私教的重要性,不在于教授你规范的动作,不在于保护你不受伤,而是在于他们每次“还有三次”“你可以的,你可以的”的鼓励,能盖过你快要崩溃时心底“哎哟哎哟”“不行了不行了”的声音。基本上,我还是建议多数人不要去健身房、不要办卡、不要请私教、不要做深蹲。因为大家最终的感受会趋同:自己的身材能练到多好不知道,自己的意志有多薄弱倒是了解得清清楚楚。

8.投身积极的氛围。

想跑步,就结交喜欢跑步的人。想做饭,就结交喜欢做饭的人。共同话题、群体氛围,能推动着人持续地往前走。

9.设立用来逃避的目标。

意思就是,设立一些目标,不是为了实现,而是为了让其他目标跟它们比起来,显得没有那么难。当我每次不想写文章、不想看书、不想去健身房,想要逃避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开始学日语。学的同时,内心会产生一种“虽然今天没有写文章、没有看书、没有健身,但今天学了日语啊”的自我安慰感。这种自我安慰感让人非常舒适,会极大地提升继续学日语的动力。想想做一件事情很难,但不做又有愧疚感,那就逃避着去做另外一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事。嗯,人生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的过程吧。

猜你喜欢

办卡上司人会
为什么人会喜欢喝酒
为什么人会抽筋?
办卡
减重奖励
为什么人会打哈欠
职场中与上司相处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为什么人会掉头发?
巧妙的奉承
办卡也分三六九
无力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