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反思意识 提升思维品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2019-02-2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内角轴对称错题

陶 华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215600)

一、借助课堂追问,诱导学生反思

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面对学生的回答,仍需教师予以巧妙回应与处理,以“再问”(即追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发展.

例如,在教完“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一课时,学生对这一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加深他们深层次的理解,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2008年奥运会上张艺谋导演的活字印刷术表演,学生们边看边啧啧赞叹,由衷地钦佩如此精准的表演艺术.我顺势提问:“这个表演中张艺谋导演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同学们立马想到了刚学的数对知识,这是典型的数对知识的应用.我接着开始追问:“假如你是导演,我们班50位同学是演员,要举出一个‘和’字来,你会如何设计这个表演?”我的追问一下子把学生从欣赏和评论中拉回到思考中,刚才还嚷嚷的课堂顿时变得安静起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开始蹙眉沉思起来,有些同学边思考边作图,都在考虑50位同学如何站队?哪些位置的同学要举牌?5分钟后,大多数学生有了初步的设想,课堂上我让学生举手发言谈谈自己的表演设计,同学们陆续举手交流,有的同学加以补充,对于每一个同学的设计,我都要追问一下“你是怎么想到这样设计的?”有位同学对他的设计是这样回答的“我先根据‘和’的写法想象50个人的站队,感觉站成6乘8的队比较好看,多出来的二位同学则作为领队……”通过我的再次追问,学生又梳理了一遍刚才的思考,这正是我要引领的目的,让学生从无序的思考过渡到深度的反思.

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积极思考,“逼迫”学生去反思,诱导学生再次深入探究,促进学生思维慢慢走向成熟.

二、借助错题资源,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错,从另一种角度来说,错误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题”,一方面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找寻出错的原因,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错题”的修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问道:正方形、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吗?不少学生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是.”面对学生思维的错漏,我并没有直接将答案和盘托出,而是让学生说说判断“是”的理由.原来,学生认为通过剪拼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而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同样也是轴对称图形.这时我适时点拨道:“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关键看什么?是看对折后还是看剪拼后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纷纷认为平行四边形经过剪拼后其形状和性质已经改变,不能用剪拼后的图形进行直接判断,而如果将未剪拼的平行四边形对折后无法重合,那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对于学生的错题,老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错题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反思,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这种反思型的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课堂总结,促进学生反思

数学知识是前后贯通的,在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要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旧知识成为新知识学习的基础,新知识成为旧知识的延伸,而课堂小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前面的知识,为新课作好铺垫.老师借助课中小结和课尾总结锻炼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让学生在检验,提炼,质疑和引申中掌握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反思,丰富知识体系.

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中小结环节,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并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在课尾总结环节,我在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发挥联想,由此及彼地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边出示课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图案,边问学生“大家现在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了,那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看着大家一脸迷茫的样子,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能不能把它们化解成几个三角形呢?”,真可谓一语点破梦中人,学生们豁然开朗,马上联想到新学的知识,把图形进行三角形分解,从而求出各个图形的内角和.这样的小结既巩固了学生新学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又为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学习作了前期的铺垫,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扩大了他们的认知领域.

通过这样的课堂小结,使学生能从所举之“一”中反其“三”,既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反思兴趣,使学生超越原有认知层面,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再认知.

四、借助数学日记,强化学生反思

对于小学生而言,日记是他们一天学习生活的总结,记录着他们自身学习经历中的点点滴滴,也是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是每个老师应尽的义务.数学老师可借助学生的数学日记,获得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书写日记的过程是一次学习回顾的过程,他们在总结的同时也在反思着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以教学《梯形的面积》为例,课堂上我让同桌的学生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然后进行拼图实践,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看一看你们拼成的是什么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联?怎样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同学们随即动手操作,同桌的二位学生配合默契地行动起来,剪图,拼图,讨论,探究,大多数同学都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当时的推导过程,我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我在检查学生数学日记时也能获得学生真实的想法.这对于老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看到上述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

学生书写日记其实是他们思维的又一次提升过程.写日记前学生必定要思考,回忆一下所写内容的学习过程,再组织语言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在书写过程中学生会反思着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没想到的和想不明白的地方,通过记日记时把它理清理顺,促使他们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更加认真地听讲,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书写数学日记无疑是一以写促思的好策略.

猜你喜欢

内角轴对称错题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轴对称》巩固练习
“圆”易错题
认识轴对称
三角形分割问题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