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

2019-02-20李善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解题情境素养

李善红

(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第十九中学 276016)

数学是思维发展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专业化的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数学思维的培养,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爱因斯坦说:“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的学习是无限的.教师只有教会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变得聪明智慧,才能实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促进人的终身学习.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选择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一、用问题启迪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由惊奇和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绽放思维的火花.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创设何种问题情境、方式达成目标.教师通过设置并列性或递进性问题或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通过不同层次问题为学生搭建探究的阶梯和支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示、应用,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充分暴露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准学生思维的的产生点和思维发展点,并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捕捉时机给予适当引导、点拨、追问、评价.

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问题导向对思维的启迪,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伟大的科学家爱恩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引导学生无论遇到何种问题,都要养成提递进性问题的习惯,既要看到问题的表面,更要看到问题本身更深层次的规律和内涵.这种思维的深刻性,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其次培养学生善于提出多角度、发散性问题的习惯,提高思维的广度.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重要方法.

二、在“做数学”中发展思维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探究活动情境,让学生“做数学”和“说数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的探究状态.构建知识的情境设置越多样,学生知识掌握就越牢固,迁移到其它情境中的可能性就越大,越有利于实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由单一向多元转化 ,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对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提取情境,多角度多方位的激活知识点,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掌握.

其次重视易错点的指导并进行强化,对考试常考的重点题型进行靶式训练,提高思维的针对性.对于学生易混的概念或易错题,可以通过限时训练或通过让学生讨论,充分暴露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引出正确的结论或解法.并对易错点强化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再次要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提炼策略.事实证明单纯的题海战术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和数学素养,必须重视学生更高境界的培养即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知识体系学习不可缺少的.灵活地将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渗透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各个环节中,并借助于进退互化、正难则反、整体处理、归纳猜想、类比迁移等学习策略,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和思考点,才能熟练掌握知识,解题才能渐入佳境,拾级而上,提升素养.

三、通过拓展训练,提升思维

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当堂检测等基本的训练策略进行实践研究,促进了学生综合性的思维形成.对于数学中的概念、公式,不仅要探究其形成发展的过程,还要从反面和侧面等多方位的进行拓展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对于变式题主要从典型例题、习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改变题目的思考角度,探究一题多解;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探究结果的异同;通过改变题目的结果探究条件的不同;通过改变问题提出的背景,探究多题一解等,进行综合性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尝试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并对解题的思路、方法进行评价.这种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得解题更加灵活,还可以将总结的经验和和方法作为解答同类型题目的借鉴,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灵活性,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思维

加强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已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建模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是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的桥梁.专业化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主要从通过数学生活化的问题设计和组织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系列化、综合化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两方面进行了实践.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追寻思维逻辑的培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学生思维培养形成的训练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把握教学流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和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脉络,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促进终身学习.

猜你喜欢

解题情境素养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