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提问策略 成就高效课堂

2019-02-20王冬旭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二氧化硫理解能力探究

王冬旭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 236000)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营造情境,为学生探究、交流提供平台,还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创新,以此实现教学相长.为此,在提问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让其在思考、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给课堂增添活力与趣味,以此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让提问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单一的技巧.

一、留白静待,加深思考

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由来已久.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似乎都没有“耐心”,一个问题提出以后,急于得到学生的回答,而忽略了思考的空间,以致课堂效率的降低.针对这一问题,就要积极改善,在给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

一般来说,课堂提问要经历“发问→候答→作答”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发展.一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对此要灵活应对,要避免突然叫某一个学生回答的情况,这样做不仅会让其他学生失去积极性,还会让这个学生手足无措,整体上降低课堂效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要留心观察学生,在抛出问题后稍作停顿,观察学生是否跟上自己的步伐,给其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这样一来,无论学生会还是不会,都能跟上节奏,之后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得出结论,以此完善认知.在教学“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内容时,在研究铜锌原电池后,就可提问引导:1.原电池的两个电极是否有一个电极材料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陷入思考.这时,如果急于交流,就会让课堂陷入单一传输的状态,学生思维无法获得发展.对此,就可借助“常见化学电池的组成与反应原理表”展开引导,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尝试从关联的化学电池的组成与反应原理分析后得出结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不一定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这样一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问题驱动下自主探究,以此得出结论,进而体验文章的完整解决过程,从中获取乐趣.作为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业,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以此促进分析、理解.

二、密切关注,灵活引导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认知水平,还是学习能力,都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在设计问题时就要灵活调控,结合学情改变问题难度,适当增加引导,以此突出主体,促进学生探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突破性提升.

教学时,当提出一个问题,可察言观色,如果发现学生有畏难情绪,就可适当变换角度,从不同侧面切入,以此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其思维,获得最佳效果.在教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内容时,在演示“几种溶液导电性”实验后,就可提问引导学生: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提出后,发现学生神情迷茫,嘴上含糊回答:“导电性不同”,一时无从下手,由此便意识到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间难以解决.对此,笔者就尝试着分解问题,将主问题拆分,细化思考:1.强、弱电解质电离程度有什么不同?2.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有什么不同?3.强、弱电解质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以此降低问题难度,增强学生解决信心,让其在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以此提高分析理解能力.之后,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明显轻松很多,虽然也会遇到困难但是循序渐进,在兴趣驱动下逐层深入,便能做到深入浅出.在这一过程中,借助问题的变化,不仅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其对要点的理解,尝试突破,还能激发学生,让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主动思考,积极分析,以此促进知识掌握,让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借助问题的变换激发学生,让其在认知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提高探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表现灵活调控,以此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让其在不断思考中获得提升.

三、重视倾听,双向互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不仅要借助提问激发,更要注重倾听学生的回答,以此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在这一过程中,要提供学生质疑、辩驳的机会,让其在倾听中表达,以此促进思维碰撞、交融.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即便有预设也阻挡不了生成,也正是因为生成让课堂格外精彩.意识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倾听,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和见解,成为学生最忠实的观众,给其交流、讨论的平台,以此深化问题,促进能力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想要表达,就要让其说彻底,把话说尽,即便在这一过程中出现错误,也不要轻易否定,因为一个人的错误可能是全班学生的普遍不足,因而值得重视.有些学生观点本身可能较好,但是语言表达与待提高,对此就要耐心引导,在其讲给后适当评价,以此完善认知,提高理解能力.在讲解“二氧化硫”内容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二氧化硫也能使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对此,便展开提问:这是因为二氧化硫的什么性质?这时,就有学生抢答:“漂白性”.对于这一错误回答,没有马上纠正,而是进一步引导:如果是因为漂白性褪色,那你能借助实验检验吗?随即,学生联想到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并在加热后重现红色,于是便展开实验探究.在这一环节,就可开展小组学习,以此激励学生,让其在合作中探究,得出结论: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之所以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由此,便解决了问题,并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这样一来,就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化学课堂上充分挖掘学生,让其在问题驱动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以此促进分析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加强指导,以此帮助其掌握方法,提升探究能力.

四、及时评价,促进升华

评价是高中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对此,要加强重视,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开展,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提升.在提问过后,学生会认真回答,对此就要展开评价,以此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增强学生信心.

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有的比较简单、直接,有的比较深刻,还有的过于表面.对此,就要借助评价改善,以此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调整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回答要分别评价,像有些学生回答比较笼统,这就需要其进一步思考,在原有基础上加深认知,以此提高理解能力;有的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可能就是认知不完善,要点掌握不到位,对此就要引导交流,借助合作学习弥补不足,以此促进思考,在不断深入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还有的学生回答错误,对此就要格外注意,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帮助其分析,以此发现问题,进而改正,以此提高理解,促进要点深化,克服学习困难.长此以往, 就能渗透思维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有效率,与此同时改变其对化学学习的看法,逐渐产生兴趣,以此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引导者,要多给学生鼓励,以此激起其思维的涟漪,点燃智慧的火花.

由此,便能充分发挥评价作用,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以此提高课堂效率,给教学增添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正视问题,发现闪光点,以此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学科素养提升.

猜你喜欢

二氧化硫理解能力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显色法快速检测10种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