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的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研究

2019-02-19赵丽娜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棉花新疆

李 娜,赵丽娜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关于“三农”问题的工作方略和任务目标。新时代的经济体系要达到全面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地区支柱性产业。新疆作为我国西北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重要省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战场。而新疆棉花产业是新疆主导型农业产业之一,其发展好坏直接影响新疆“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因此,实现新疆乡村振兴必须关注新疆棉花产业。改革开放至今,疆棉助力了新疆的乡村振兴。优质棉基地建设、良种培育工程、机械化采摘推广、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等使疆棉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等方面都遥遥领先全国,棉花方面的收入已经占新疆农业经济纯收入的40%[1]。但是,新疆本身生态环境脆弱,适宜棉花生长的可开垦土地不多,棉花空间扩展可能性极小,外加上粗放型经营方式,导致现在的疆棉阻碍了新疆的进一步乡村振兴。为响应国家政策、早日实现新疆乡村振兴,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

对新疆棉花产业的探究,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学者都不在少数。新疆棉花产业真正的腾飞是在“九五”计划开始后,从这段时间到2010年,学者们对新疆棉花产业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展开。牛刚和张襄英[2]通过分析疆棉优势和劣势,提出了要创建棉花产业群体和建设棉花商品生产基地。余晓明和刘国宁[3]从中国加入WTO后的国际大背景出发,分析了WTO的加入对疆棉产业发展的利弊;陈继忠[4]基于2005年疆棉产量是历史增长最快年份之一的事实,提出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付永亮[5]在当年中央做出内地19个省份支援新疆12个地州和兵团12个师的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提出抓住历史性机遇来发展棉花产业的建议。至此,新疆已成为中国最大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1/3和占全世界8%,所以之后的研究建议大部分都是在这一大框架下说明如何保持稳固地位以及稳中有升。加治堂、张龙和张军[6]以阿克苏地区为例,在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代替临时收储政策背景下,探讨了政策变动对疆棉的影响;张建[7]基于“一带一路”的大背景,提出了机采棉的必要性及育种、“三丝”、纺织品国际化等问题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刘敏[8]详细介绍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背景和成效后,指出这一政策会导致入库公检成本大、资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提出简化补贴程序、建立信息平台等建议。

虽然以上学者对新疆棉花产业研究面面俱到,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期,尤其是我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鲜有学者立足这一背景来研究新疆棉花产业,挖掘其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潮流,是所有产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通过分析新疆棉花产业近年来的成本、收益、质量、需求量等方面的信息,指出疆棉优势和劣势,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其健康发展助力。

二、新疆棉花产业优势分析

(一)因地制宜原则,机械化步伐加快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因地制宜,新疆棉花产业的种植调整和机械化进程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新疆针对不同棉区气候种植不同棉花品种。例如,天山北部种植特早熟和早熟优质棉,天山南部种植长绒棉,东疆种植中熟优质棉。随着新疆棉花产业成本增加等问题凸显,再加上新疆地势宽广平坦的天然优势,现如今,新疆兵团已经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2015年,新疆兵团机采面积达到45.3万hm2,占兵团种植面积的72%;新疆地方机采面积25.5万hm2,占地方种植面积的15%,其中北疆地方机采面积25.3万hm2,占种植面积的40%以上,沙湾、精河等植棉县机采比重更是高达80%[9]。

(二)国家改革深化,政府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是国家改革的深化,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壮大伴随着不断的改革,是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的结果。1995年国家实施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对节水灌溉、良种工程、膜下滴灌给予优惠补贴。2014年的新疆棉花实施目标价格政策,疆棉价格直接交由市场决定,整个棉花产业链进一步趋向协调。在市场为导向的理论下,新疆大胆出台一系列扶持纺织服装业发展政策,吸引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到新疆落户,提高行业开工率和收益,使得本地劳动就业率增加。据自治区公检数据,2016年的新疆地方白棉类型占比提升了2.6个百分点,平均长度增长了0.31毫米,整齐度提升了0.2个百分点。

(三)循序渐进方式,科学技术采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方式是循序渐进,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规划。新疆立足本地实际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坚持“一黑一白”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棉花产业不断扶持,最终取得了从1994年起至今棉花总产和单产全国第一的丰硕成果。为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一直保持强劲的竞争力,科学技术的采用和不断创新也纳入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各个环节。疆棉一直以来致力于培育种植高产、优质、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滴灌”、“水肥一体化”、“轻简化栽培”等科学技术正在被大力优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政府部门对科技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也在大幅度提升。

三、新疆棉花产业劣势分析

(一)采摘成本增加,农业技术不配套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其核心是建立现代化农业。新疆棉花由于农业技术不配套,导致现代化程度过低,产业难以兴旺。近年来,新疆棉花人工采摘费用的增加,大大挤占了种植户收益,导致农工商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不平衡,机采棉是未来发展趋势。然而,现阶段的新疆机采棉农业技术不配套。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现有大部分品种采用“矮密早”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密集种植使得机械化采收脱叶效果不理想,地膜在机械化过程中也被少量吸入,造成棉花含杂率偏高;第二,田间管理技术、打模技术、拉运等环节没有很好的推广和规范,影响了加工效率和棉质;第三,传统工艺或者引进工艺的直接运用,不适应当地的加工条件,使得机采棉异纤含量高。

(二)棉花质量下降,农村信息不畅通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目标,具体到新疆棉花产业的城乡融合,即为实现乡村的植棉户与城市的工厂企业之间信息的畅通。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棉花产量总体上升,但存在纤维短、强度低、异纤多、一致性差等质量问题。然而,由于农村信息不畅通,棉花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棉花交易出现“柠檬市场”现象,棉农无法以市场为导向改善棉花质量。一方面,农村信息不畅通致使疆棉品种多乱杂,增加加工方面的工作量。棉种制售行业在这一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抢占市场份额,他们采取“重审定、轻育种”、“重品种、轻繁育”策略,致使棉种年均审批通过数量一直保持在20-30个[9]。另一方面,农村信息不畅通致使种植户只关注籽棉衣分和产量。

(三)产业竞争加剧,农民素质待提高

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但由于大多数农民素质不高,无法很好参与生产,获得更大收益。棉花由于生产收益相对稳定,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都在发展棉花产业,造成疆棉竞争对手众多。不仅有现代化生产的美棉、澳棉,还有低成本的南亚棉、中亚棉。面对如此困境,一方面,农民对市场敏感程度不高。棉花生产经营方式相对传统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农民难以参与到高端产品售卖环节。另一方面,农民对品牌经济价值认知不够,导致新疆缺少棉花知名品牌,这又大大压缩了农民的收益广度和深度。据统计, “孔雀河”、“准格尔”、 “新农”等品牌在我国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却名声不响,疆棉国际化道路任重道远[10]。

四、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政策建议

(一)顺应机采趋势,完善农业配套建设

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新疆棉花产业兴旺,最终达到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必须提高新疆棉业科技化水平,采取更加现代化的农业方式进行生产,以完善农业配套建设为突破点,在生产、管理和加工方面进行创新。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生产环节,加大科技投入。比如,可进行采棉机的关键技术设备优化升级、量高和质优的棉花新品种培育和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的突破等。第二,在管理环节,实现现代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可以首先在示范基地试点,成功后再大力推广棉田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加快推动全程机械化、全疆优良品种和节水节肥进程[11];第三,在加工环节,进行“本土化”改造。大力推广打模技术,加大对便捷、高效打模机的应用研发。

(二)强化政府引导,打通农村信息渠道

政府是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引导者和桥梁,要破除乡村的植棉户和城市的工厂企业之间的阻碍,让棉花产业在新疆乡村振兴上发挥最大作用,政府的政策必须与棉花品质相挂钩。具体来说,就是棉花补贴政策对籽棉质量要有导向作用,政府要推动服务体制机制的变革。现如今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优化调整按面积和产量两个指标对棉花价格进行补贴的方式,建议将其中的面积指标改为质量指标,如此就能引导棉花产业趋向于优质和高产。以美国的农场主为例,其种植的棉花销售价格的高低是以轧花厂把棉花加工成皮棉后的质量检验结果高低为依据的,所以买卖双方信息透明,市场规范有序,优质棉供应源源不断。因此,只有把补贴政策与棉花质量直接挂钩,才能有效提高棉花质量。

(三)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农民生活富裕的实现为检验一切行动的准绳,而农民生活富裕程度主要与自身作为生产要素能否充分参与产业生产环节相关联。新疆要以棉花产业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从而达到新疆的乡村振兴可持续。一方面,通过教育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农民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品牌的认知度。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渐培养农民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导其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生产,不断刺激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构建农民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政府要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促进学校、科研机构和农民的有效结合。

结束语

棉花产业是新疆农业的标志性产业,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新疆“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从以上分析可知,新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做进一步努力,但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新疆,只要积极采取措施,趋利避害,就可以实现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助力新疆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棉花新疆
棉花是花吗?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棉花
神奇的棉花糖
新疆多怪
心中的“棉花糖”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收拾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