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沂蒙精神的思想渊源

2019-02-19杨俊英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沂蒙临沂马克思主义

杨俊英

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的思想理论作指导。沂蒙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形成和发展传承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文化意识。它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传承,在新时代需要继续传承、发扬和升华。本文从指导思想的视角,结合沂蒙精神产生发展的历程,来探究沂蒙精神的思想源泉。

一、马克思主义开启了近代以来沂蒙人民的思想启蒙,为沂蒙精神的萌芽奠定了思想基础

沂蒙地区位于鲁中南地带,北临胶济铁路,西接津浦铁路,南濒陇海铁路,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临沂、日照、潍坊的南部,青岛的西南部,江苏徐州、连云港的北部。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境地,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旧社会的沂蒙地区灾难深重,自然灾害频发,匪患严重,大部分沂蒙人民处于极度贫困之中。从文化思想来看,此时的沂蒙地区,“沂蒙人民对旧的政治力量彻底失望,儒家的传统文化伦理从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一下子跌落在地,而现代的政治伦理、新的意识形态却没有树立起来”[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也为在黑暗中苦苦寻觅的沂蒙人民带来了希望。沂蒙地区的一批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早期,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共产党早期活动家、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家乡沂蒙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他的革命实践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沂蒙地区开展党建活动,发展了第一批中共党员,1927年4月成立的中共沂水支部委员会,是沂蒙地区最早的党组织[2]。早在建党之初,沂蒙地区各县的党组织就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向导》《新青年》《共产主义ABC》和《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真理,在沂蒙人民心中撒下了共产主义的真理之光。正是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沂蒙人民的朴素情感不断升华,革命意识不断觉醒,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沂蒙地区的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暴动和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日照暴动、苍山暴动、费县起义、沂水起义、龙须崮暴动等革命活动风起云涌。这些革命活动在沂蒙地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播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使沂蒙人民较早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启蒙,为沂蒙精神的萌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催生了沂蒙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在沂蒙地区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群众、宣传群众,武装沂蒙人民的头脑,催生了沂蒙精神。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共中央决定“派兵去山东”,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八路军115师先后进入沂蒙山,建立了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发挥巨大的作用。根据地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沂蒙群众接受教育,冬学、夜校、庄户学、识字班等蓬勃开展,传播先进思想的报纸、期刊、书籍遍布沂蒙,奠定了全民抗战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党的第一家省级报刊《大众日报》通过传播延安声音、反映人民英勇抗战,吹响了激励民众奋勇前进的嘹亮号角。思想上的觉醒是最根本的觉醒,当年香港几家报社的记者曾到乡村采访,发现几位识字班的姑娘不仅粗通文墨,而且还能用政治术语阐述共产党全面抗战的道理,批判国民党片面抗战的政策。总起来看,山东根据地之所以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对沂蒙人民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并用这一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在这样一个党长期经营的根据地,思想上基本实现了一元化的领导,党心换民心,沂蒙人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相信党、拥护党,“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党政军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光辉篇章,筑起了人民战争的不倒长城,催生了可歌可泣的沂蒙精神。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和平建设发展时期为沂蒙人民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遵循,发展了沂蒙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发扬战争年代的拼搏精神建设自己的家园,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敢为人先、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先后涌现出整山治水的一批先进,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村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批示表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好例”厉家寨成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49到1953年,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历时五年完成艰巨的导沭整沂工程,被水利部誉为“导沭整沂,水利先锋”。在最苦难的1959年到1961年,沂蒙人民勒紧腰带、吃糠咽菜,向国家交公粮12.3677亿斤粮食,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至深的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凯歌,为沂蒙精神注入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沂蒙精神进一步成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沂蒙人民继续传承和发扬沂蒙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等、不靠、不要,解放思想、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临沂地委行署和临沂县委县政府,顺应群众需求,支持肯定了临沂西郊进行小商品交易的群众做法,走出了一条放开搞活的路子,为今天临沂商城的崛起进而成长为全国著名的商品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临沂农村也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九间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坤带领全村九名党员和群众,靠着不怕吃苦、吃亏、吃气的奉献精神,自力更生,架电、修路、引水、植树,带领群众脱贫,铸造了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临沂还涌现出捐献瓷厂、带领全村人民致富的典型代表王廷江等。1995年,沂蒙老区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2000年,全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了小康,沂蒙人民艰苦创业、锐意创新,为沂蒙精神注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发展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从共产党在沂蒙大地播下“火种”开始,沂蒙精神逐步从萌芽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在成熟中不断丰富起来。进入新时代,沂蒙精神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继续不断创新与发展,这是一个与时俱进、永不停歇的过程。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的思想理论指导,回顾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发扬历程,不难发现,沂蒙人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这个层面来讲,沂蒙精神的思想源泉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行动指南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遵循,也是沂蒙精神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他进一步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4]。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沂蒙精神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动力。首先,为沂蒙精神研究树立了新视角。从党性和人民性的双重维度阐释沂蒙精神,“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其次,揭示了沂蒙精神的最突出特点,即“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再次,将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上升到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的层面,肯定了沂蒙精神的重要地位、历史作用。最后,对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予以肯定,对沂蒙精神的发扬光大提出要求。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为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注入了强大动力,使沂蒙精神的宣传和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掀起一股新热潮。

(二)习近平党建思想

首先,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为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发扬光大注入了生命内核。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在理论上实现了从严治党思想的新发展,在实践上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对从严治党的重视和力度前所未有。从严治党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正是党的优良作风、严明纪律、为民情怀,才让沂蒙人民把他们视为“自己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传承和发扬沂蒙精神,更要牢牢抓住这个制胜法宝,促进沂蒙精神固本培元。

其次,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为全方位研究和传承沂蒙精神提供了系统指导。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等重要论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创新。当年,在沂蒙根据地,如“不让马啃树皮”、满缸净院等重视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和事例不胜枚举。当前,在这一党建理论体系下系统地、有的放矢地研究和传承沂蒙精神,必将事半功倍。

再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新时代沂蒙精神发扬光大提出了核心要求。党是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精髓所在,是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强大动力。从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党的领导贯穿于各个阶段,党的自身建设在沂蒙精神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具体体现。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沂蒙精神产生和发展,沂蒙精神是在党的精心培育下萌芽、发展的,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更要紧紧围绕“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指导思想。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论述

沂蒙精神是在党领导下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民族精神。人民群众是精神意识的主体。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始终是我们党领导创造民族精神的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党的价值追求,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吹响了号角。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进一步夯实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内挖、外宣提供了基本遵循。“精准扶贫”理论,体现了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共产主义价值取向,为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发展和弘扬拓展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

沂蒙精神的产生是党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结果。党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坚定跟党走,沂蒙根据地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典型。新时代,如何继续保持“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基本立足点,也是发扬和传承沂蒙精神的时代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临沂、美临沂、新临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沂蒙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引,继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沂蒙老区崛起新商城,“大美新”临沂建设日新月异,精准脱贫稳扎稳打。沂蒙党政领导干部和沂蒙人民用“团结进取,实干担当”诠释了沂蒙精神的时代特征。

猜你喜欢

沂蒙临沂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山东临沂:铁腕治污,久久为功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