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政府如何开展公共空间治理

2019-02-18张慧

关键词:基层政府公共空间治理

张慧

【摘 要】公共空间,理应全民共有,公众共享。然而,在很多城市或者农村都出现了侵占公共空间的现象。这些本来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资源,却成为少数人获取利益的手段。政府应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百姓诉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的重大意义,算清“政治账、经济账、社会账、生态账、文化账”,还公共空间于公共大众。

【关键词】基层政府;公共空间;治理

【Keywords】grassroots government; public space;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D631.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1-0085-02

1 引言

公共治理理论被认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并伴随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和完善,而且公共理论普遍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确保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政府和社会组织维护公共利益?并通过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和媒介满足公众需求。[1]”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创举,是顺应群众過上更加美好生活必需的民心工程。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已成为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党在基层执政根基的重要平台,成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引擎,成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成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举措,成为建设美丽家园、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

2 全面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公权力全面介入公领域,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在公共领域彰显公权威信,让“公家管好公家的事”,让基层政府直通人民群众,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公权力的代表人,有利于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加强组织威信、联系群众感情、夯实执政根基。

第二,有利于推动社会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障基层群众的公共收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增加集体收入、推进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不是与民争利,而是通过治理,恢复完善农田水利、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广大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增加集体收入,为大多数群众带来利益,增加社会公共资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例如,徐州市邳州市开展的公共空间治理案例中,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梳理出集体土地18万亩,新增房屋资产46.5万平方米,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总额6.2亿元,50个经济薄弱村村年均集体增收20.03万元;城区新增停车泊位近2万个,通过市场化运作有偿使用5600个,实现收益400多万元。治理后环境显著提升,周边商铺和房产大幅升值,住宅平均增值达到30%~40%,商铺平均增值达到50%以上,带动了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了社会总资产。

第三,有利于塑造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公共空间治理不仅是物质层面,更涉及精神层面,触及文化、思想和民风。推动公共空间治理由物质向精神层面延伸,把维护公共秩序、社会良俗,强化道德约束纳入村规民约,用老百姓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身边的美教化引导村民,有助于加快形成养成新习惯,塑造新民风,共建共享新基层的浓厚氛围。

第四,有利于构建尚法守制的善治格局,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开展公共空间治理,有利于确立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价值取向,树立公共空间一分一厘不能侵占的正确导向,推行民意社会治理新模式,转化打击极少数,凝聚最大公约数,全面汇聚强大的群众力量,真正让群众做基层政府的坚强后盾。

第五,有利于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改善社会的公共环境。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用标准化办法治理垃圾乱扔、广告乱贴、车辆乱放、摊位乱摆、工地乱堆等乱象,有效解决乱耕乱种、随意焚烧秸秆等面源污染,推进生态环境整治长效化,让门前老树、河上清风、田间蛙声这些“乡愁”回归,真正“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我们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3 充分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主要举措

目前,基层政府在公共空间治理中还存在失位问题,一是治理“缺位”,二是治理“越位”,三是治理“错位”,因此要准确把握治理的关键措施[2]。

第一,提高站位、主动作为,构建完备的组织体系。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抓手、强化要素支撑;为整体提升农村环境面貌闯出改革新路、形成系统方案;为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伸张公平正义、完善利益保障;为着力创新社会治理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基层基础。基层政府要充分认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结合实际,强化市级统一领导、镇级统筹推进、村级履职尽责、群众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充分激发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广大群众发挥共建主力作用。

第二,把握关键、精准发力,构建严格的标准体系。基层政府要厘清公私界限,明确治理的范围和重点,划清公私边界,摸清资产底数、理清整治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广泛发动群众,形成治理的声势和氛围,发动群众参与,赢得群众支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要把握政策底线,统一治理的尺度和原则,牢固树立规矩意识,严格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坚持底线思维真正让群众满意、放心;坚持常态长效,健全治理的体制和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常态化、治理成果长效化,要把握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推开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

第三,解放思想、系统谋划,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要在深化思想解放中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创新理念思路,提升工作标杆,系统谋划推进。要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集中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着力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努力实现公共空间治理产出效益最大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持续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重塑村支“两委”权威,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第四,转变作风、担当作为,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站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公共空间治理考核评价办法。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强化工作落实和责任追究,确保公共空间治理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要坚持把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突出镇村两级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投入保障、强化考核督查,确保公共空间治理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把公共空间治理这件极具意义、顺应民心的大事好事做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加快实施乡村振興战略。

第五,带群众干,让群众享,提高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唤醒群众的主体意识,公共空间从“我治理”转变为“我们治理”,公共收益从少数人“我独享”转变为全市人民的“我们共享”。公共空间治理的重要前提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仅要求关注每个公民的个人利益,同时更要关注集体和公共的利益,“这种社会责任感将使公民共同参与对话和决策过程,同时也将使公民关注我们所共有的利益,而不是那些驱使我们四分五裂的东西。[3]”因此,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唤醒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广大社会群众做公共空间治理的实践者和成果的享受者。

第六,总结经验,放大效应,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公共空间治理是一项创新实践,推进治理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的过程。在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认真学习成功地区的优秀案例,全面放大综合效应,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推广好的做法和思路,同时积极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深入开展公共空间整治,基层政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通过实施“村庄整洁、宅田界清、路通河畅、集镇规整”等整治标准,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公共空间治理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140-152.

【2】吴英国.“越位”“缺位”“错位”与“弱化”“强化”“转化”——关于政府职能转化和依法行政的思考[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4):42-45.

【3】DENHARTT BR.Public Organization Theory (Fifth Edition )[M].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11.

猜你喜欢

基层政府公共空间治理
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