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无旁骛攻主业

2019-02-18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

山东国资 2019年11期
关键词:潍柴动力发动机

□ 潍柴集团董事长 谭旭光

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以下简称“潍柴”)创建于1946年,是一家具有鲜明红色基因的国有企业。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老国企,到2300亿级的国际化集团,潍柴仅用短短20年时间,完成了许多公司百年的积累和跨越,创造了销售收入增长40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5%的“潍柴速度”和“潍柴奇迹”,成为中国领先、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汽车与装备制造集团。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听取了潍柴创新发展情况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潍柴10年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沉甸甸的!”“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

抓住改革“牛鼻子”,刀刃向内逆境突围

1998年的潍柴,年销售收入只有5.8亿元,负债3亿元。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一任管理团队临危受命。上任之初,即向全体员工“约法三章”——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我们坚决不做。用最朴素的语言许下了郑重承诺,让全厂13600名干部员工看到了希望,迅速凝聚了人心。

当时的潍柴,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在国家抓大放小、放开搞活的国企改革政策支持下,潍柴将刀刃首先对准自己,以壮士断腕的胆识和魄力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

第一步,率先推进人事、劳动用工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压缩机构、精减人员、竞争上岗,破除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市场化机制。潍柴干部由750人减到219人,在岗职工总数由13600人减到8000人。

第二步,推进主辅分离“三三制”改革,即1/3的资产和职工随高速机主营业务剥离出来,成立潍柴动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上市;1/3的原中速机业务和职工留在潍柴集团,形成中速机生产基地,择机上市;剩余的1/3零部件厂和企业办社会职能,根据国家政策或带资分流,或实现社会化,13家单位全部剥离、改制,瘦身强体、轻装上阵。

第三步,混改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2年成立潍柴动力,建立了多地域、跨文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国有股比例降到40%,战略股东持股53%,核心人员持股7%。2004年在香港上市,一步打通国际资本市场。目前,潍柴集团96%的业务集中在潍柴动力、潍柴重机、亚星客车、凯傲集团等上市公司,实现了高度市场化。

20年来,潍柴先行先试、率先一步迈入改革深水区,不断消灭制约企业发展的“残”和“缺”,走出了一条国企改革重生、壮大腾飞之路,成为国企改革的成功样本和实践典范,也为潍柴的跨越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根基。

心无旁骛攻主业,推进“三大结构调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房地产、金融行业的“高回报”诱惑,潍柴始终坚守初心、保持定力,心无旁骛攻主业,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心思,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最终实现了“把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还挣钱”。

推进产品结构迈向高端,向全系列延伸。潍柴以发动机起家,经过10多年的调整,逐步打造了中高速发动机并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重的全系列产品平台,功率覆盖18kW至10000kW,成为全球产品线最全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潍柴率先采用高压共轨技术,成功突破发动机“大脑”电控ECU等技术瓶颈,始终引领行业排放升级。目前,潍柴已全面完成全系列国六b阶段产品准备,并将于2020年率先向全球推出热效率超过50%的柴油机。在中国市场,潍柴发动机的价格比国际知名品牌高10%仍然供不应求,并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推进市场结构均衡拓展,向全领域延伸。过去,潍柴发动机主要配套重卡,市场结构过度集中导致经营业绩周期性波动非常明显。20年来,从配套市场向工程机械战略转移开始,逐个突破、全面开花,实现了对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船舶和发电等市场的全领域配套。在军民融合领域,已成为重型军车、海监船等重要配套动力。2018年,潍柴发动机成功配套国内外大型高端矿卡,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潍柴发动机市场保有量超过350万台,重卡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3%,主要工程机械市场占有率超过70%,在多个领域保持全球或国内第一。

推进业务结构纵向整合,向产业链一体化延伸。聚焦主业,坚持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以资本手段推进产业链整合延伸。2005年,战略重组湘火炬,全球首创“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商业模式,领先国外12年。经过10多年持续研发,全面掌控了关键核心技术。潍柴动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如今,潍柴已经掌握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三大动力总成核心技术,从一家单一的发动机企业,发展为业务覆盖动力总成、汽车、工程机械、智能物流、豪华游艇、金融服务等六大板块,站在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海外拓疆,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

潍柴的国际化大提速,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当时欧洲很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我们抓住机遇,实施了海外并购的欧洲“三部曲”和北美“二重奏”。

并购法国具有百年历史的博杜安公司,填补了潍柴大缸径高速发动机的空白,实现了向海上动力的转型。并购全球顶级豪华游艇集团意大利法拉帝,加快了向高端品牌、消费驱动的转型。战略重组德国凯傲集团和美国德马泰克,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智能物流黄金产业链。并购林德液压,打造了“潍柴发动机+林德液压”的液压动力总成,并实现国产化落地,打破了我国高端液压件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并购美国可替代燃料动力提供商PSI公司,打通潍柴发动机全面进入美国市场的通道。战略布局新能源,投资全球领先的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公司英国锡里斯动力、氢燃料电池公司加拿大巴拉德动力,并与西港燃料系统公司达成HPDI天然气发动机战略合作,全面掌控商用车新能源三大核心技术,并拥有在中国的技术买断权。

潍柴的所有海外并购,都是基于“补短板、调结构、强主业”的战略原则,聚焦“企业急需、技术高端、国家瓶颈”,进一步拓展和增强主业的竞争力。我们绝不会为了追求规模增长、买卖企业赚钱的目的去开展并购。

深耕“一带一路”家门口市场,实施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从一般贸易向当地制造转型。现在,潍柴近40%的收入来自海外,初步完成了全球战略业务布局。

对于潍柴的改革发展,我有几点体会:第一,一把手的超强嗅觉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第二,管理团队做好表率才能凝聚企业发展力量;第三,只有敢于担当、壮士断腕才能扫除改革的障碍;第四,永葆危机和忧患意识才能保证企业不犯错误;第五,科技创新是企业屹立不倒的永恒主题。

5月24日,李克强总理视察潍柴,勉励我们“打造面向世界、竞争力强、屹立不倒的质量、品牌和信誉,让潍柴动力、让中国装备的动力奔腾不息!”根据2020~2030战略规划,潍柴集团力争2025年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2030年收入达到1万亿元,成为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中持续走在前列。

猜你喜欢

潍柴动力发动机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潍柴动力战略布局燃料电池空压机业务
发动机空中起动包线扩展试飞组织与实施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新一代MTU2000发动机系列
潍柴 练好内功赢天下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英致品牌亮相 全面开启潍柴轻型车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