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阆中:打通人社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9-02-18阆中市人社局

四川劳动保障 2019年1期
关键词:阆中柜员最后一公里

阆中市立足“阆中人社事,最多跑一次”目标,着力推进服务平台标准化,服务基础信息化,服务机制协同化,服务行为专业化,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阆中市立足“阆中人社事,最多跑一次”目标,全面推行“四化”建设,让群众办事“不跑路或少跑路、不排队或少排队、不交证或少交证、不填表或少填表、不盖章或少盖章”,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服务平台标准化,打造基层服务阵地

一是规范基层平台建设。按照“10+5”要求,规划建设较为完善的人社经办业务城市10分钟、农村5公里办事圈;按照“五有五统一”要求,在各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设置人社服务窗口。目前,乡镇(街道)、社区平台标准化率均达100%,村服务站点(窗口)建成率也超预期标准。社保征收大厅优化了窗口功能设置,统一了业务经办流程。设置综合性服务窗口,推行“综合柜员制”社保经办服务新模式,窗口职能从“专科”变成“全科”。设置银行窗口,提升办事效率。

二是配齐配强工作人员。采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人员调剂、服务基层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式,协同做好乡镇(街道)人社保障服务所的人员招聘工作,并积极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干部、西部志愿者等人员从事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引导村(社区)干部兼职开展工作。目前,乡镇(街道)至少有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村(社区)至少有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建成了全域覆盖的人社公共服务网络。

服务基础信息化,推动“互联网+人社”信息化深度融合

一是强化信息化服务功能。开展人社信息化建设,统一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等业务信息系统,推进网上办事平台、“阆中人社”微信公众号、12333咨询服务电话、移动服务终端和自助服务一体机等多平台建设,有效提升了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方便群众“一键查询”。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卡载体。大力推进社保卡在就业失业登记、职业培训、参保缴费、待遇领取、就医结算、人事档案管理、劳动关系、农民工工资领取等方面的应用,在多项业务上基本实现“一卡通”。

服务机制协同化,推动“同城通办”服务改革

一是“能减尽减”,全面梳理服务事项目录。全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事项清理,砍证明、减材料、优流程、压时限,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服务事项179项,占全部事项的97.8%。健全完善与公安、工伤、税务、民政、卫计、扶贫移民等部门的协作,推进对外数据共享机制,努力实现群众办事少交证明、少交材料、少跑路,着力提升办事效率。

二是推行“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进综合柜员制。目前,已在服务大厅建立五险业务办理前台受理、后台审核、领导审批、结果送达“链条式”的综合柜员制服务,实现从“找多个人、盖多个章”到“只进一扇门”,从“来回跑、跑多次”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服务行为专业化,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规范员工言行,强化监督。充分利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风行风建设契机,开展“三推进”活动,即推进“挂牌上岗”服务制度,窗口工作人员统一“桌牌”和“胸牌”;推进“一站式”服务制度,全面实施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推进优质服务评选活动,对每月评选出的先进股室和优秀个人进行张榜表彰,充分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以“人社人”的标准约束自身行为,杜绝“庸、懒、散、浮、拖”, 确保人社服务既要“脸好看”,也要“事好办”。

二是持续开展“微笑人社”活动,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针对基层人员流动性较大,新调整人员对人社业务不了解、不熟悉,满足不了正常业务开展需要的现状,市人社局把加强“新人”的培训作为加强基层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2018年以来共开展专题培训6场,新进人员上岗培训率达到100%。同时,持续开展“微笑人社”活动,用更加专业、更加精准、更加温馨、更加贴心的人社服务推动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阆中柜员最后一公里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阆中蚕桑大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笑一个吧(2则)(1)
社保综合柜员制的深化与创新——基于上海市的实践
阆中印象——乡土历史资源开发调查
柜员失误可容忍 管理漏洞不可纵
强化柜员文化建设 树立农发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