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学风建设协同机制构建与实践

2019-02-17吴振华

关键词:四位一体学风学业

吴振华

(长沙理工大学 国际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学风,是一所大学所特有的求学态度、治学风尚与善学风格,是大学精神、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的表征。优良学风是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向学精神的高度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具有高度激励、导向凝聚功能的学习文化[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2]加强学风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高校来讲,学风影响其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影响到学校的竞争力,也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从学生来讲,学风影响其自身的学习绩效乃至今后的成长和进步[3]。

一、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实困境

2017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革命”的重心在于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核心在于学风。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学风建设等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面向大学本科生随机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65份,回收率达97.67%。

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在学风建设系统工程中对自身学习状况有严重影响的是:时间管理(43.8%)、自控力(43.3%);认为需要改善的是:学业目标(35%)、学习动力(32.8%)、学习观念(32.1%)、学习方法(25.9%)。大学生是学风建设中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既是学风建设系统工程中的受教育对象——客体,同时也是学风建设中自主学习的主体。如果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失当再加上时间管理不善和自控力不强,必将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发展下去将会影响到班级、学院甚至全校的学风建设。同时,只有18%和14.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和朋辈关系对自己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有严重影响,这也反映出学风建设人际互动、工作联动和协同不够。从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导致学习动力低;学习功利性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纪律松弛;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导致自控力较低、考试诚信缺失。可见,学校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不断提高。华中农业大学王昭老师在武汉地区某高校进行的实证调查相关数据和结果也印证了学风建设的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学风建设系统有序性缺失、学生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缺乏、学风建设工作配合联动缺位[4]。

结合工作实际和调查数据,不难发现,学风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内因主要是学生主体以及自身的观念、能动性等;外因主要包括环境、制度、机制等方面。从哲学角度来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学风建设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学生刻苦学习的热情不够,内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的动力不足;二是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精力投入不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三是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的推力不足;四是多方育人平台构建不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的合力协同不足。

二、学风建设中学生教育管理的逻辑意蕴和机制构建

学风建设既是学校育才的需要,也是学生成才的需要,两者的利益密切相关,相互一致。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朋辈互助员和学生主体均是学风建设系统工程中的关键节点,发挥着不同作用,因此,探讨学风建设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统一工作理念的基础上,从学生工作的供给主体、供给内容、工作方式和供给环境等方面入手寻求对策,才能理顺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5]。因此,在学风建设中应加强供给侧改革,发挥系统工程中关键节点作用,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以提升学风建设的精度、准度和效度。

作为课程实施中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教师,以及参与学生教学过程日常教育管理的学生工作队伍,应起到“思想导航、协调反馈、整合资源”的作用,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兴趣引力,加大学生的管理推力,发挥教育平台的助力,形成自主发展的合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风建设。辅导员抓好学风建设工作的主要途径有:加强思想教育,做好学业规划;建立规章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育人氛围;深化专业教育,激发学习动力;关注特殊群体,培育健康品质[6]。学风建设协同机制的构建意味着需要加强学风建设供给侧改革。从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等角度来看,供给主体需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学生要从被动适应向主动适应转变,工作方式需要我们改“堵”为“疏”“督”“导”结合,供给内容需要我们协调课上与课下的关系、协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供给环境需要我们在教育价值上,追求“课堂”从知识场拓展成生活场、生命场,学生团队从学习共同体延伸到生活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成长空间从教室拓展到更广阔的社区、社会空间,学习场域从有限场突破到无限场、虚拟场[7]。

注重榜样激励,用精神文化体系“引导”,构建学风动力机制。发挥学生党建引领作用,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学风建设,典型引路,通过榜样力量、名师讲堂、学长经验等,引领学生积极上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打造学风品牌,用行为养成活动“塑造”,构建学风养成机制。通过集体自习、“脱机”课堂、领导听课、学业预警、违纪处分、保障出勤等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自律向上;注意点面结合,探索“寝室—小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学风建设活动做好学业规划,提升学习能力。

优化环境氛围,用学业帮扶活动“育人”,构建学风帮扶机制。从抓实班风入手,通过成长辅导、党员帮扶、学业辅导等方式实践学风帮扶机制。辅导员要及时找学业困难学生谈心谈话,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开设“学业辅导室”“寝室小课堂”等,举办“学霸笔记”分享、“四级备考”及“1对1帮扶”等方式构建支持体系。

强化支撑保障,用实践教育活动“助推”,构建学风发展机制。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动员大学生广泛参与学科竞赛,实现“以赛促学”,推进学生专业成长与发展。同时,将专业特色、社会需要与大学生个人理想相结合,开展工程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四位一体”学风建设协同机制中的主体地位与实践路径

依据学院主导、师生联动、家校互动、疏督结合的原则,构建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朋辈互助员“四位一体”的学风建设协同机制。通过实行一系列激励和奖惩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抓学风促学风的强大合力,引导在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积极主动投身到学风建设中来,切实增强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一)确立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协同机制中的核心地位,并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明确学风建设融入辅导员工作的契合点

明确学风建设方向,制定学风建设状态目标。通过建立辅导员作风建设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采取学生到课率周通报、学生学习状态信息调查月通报、成绩合格率学期通报等日常管理措施,将学生到课率、课程成绩合格率、英语四六级过级率及考研上线率、录取率等学风建设各项指标与辅导员每学期的评奖评优、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促使辅导员成为学风建设协同机制中的核心力量。

辅导员分解指标责任,突出导向,形成牵引。辅导员对负责年级的学风建设工作进行规划、实施,同时制定学生班级学风建设目标管理办法,指导和考核班级推动学风建设各项指标的落实,考核结果与班级学生的评奖评优名额挂钩,激励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奋勇争先。

辅导员注重抓好日常学风建设。一是,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教育,营造氛围促学风。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栏、新媒体等平台,开展好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和发动,营造良好氛围,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二是,分年级分主题进行学风建设,重在教育促学风。大一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晚自习、英语四六级模拟考试、规范课堂纪律等,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大二注重典型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大三主要抓专业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积极做好考研准备等。大四主要抓励学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考研复习和毕业设计,开展“学风建设就业引领工程”,优生优推。三是,树立榜样,宣传榜样,激励大学生促学风。举行考研动员暨经验交流会,实施“标杆工程”,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四是,帮助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树立目标促学风。以适应教育为基础,以学业规划为核心,实施新生“阳光启航”计划;组织“我的大学”学业规划班会,引导大学生认真思考大学生活、规划大学学业,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组织职业规划大赛,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前储备职业素养和能力。

同时,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协调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朋辈互助员等共同发力于学风建设,建立联动机制,明确各自角色定位,制定有关制度,督促他们各自发挥主体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确立任课教师在学风建设协同机制中的师生共同体地位,发挥其在课堂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抓好学风建设嵌入教师教学的关键点

全力抓好课堂教学。通过积极组织讨论,转变观念,明确任课教师是学风建设协同机制中师生共同体地位,承担主体责任,发挥其在课堂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学生到课率与任课教师评奖评优、考核挂钩的机制,制定学生到课率与授课教师课时核算挂钩的有关办法;经常开展“公开课观摩”、教学比武等,发挥老教师对新教师“传帮带”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学院督导组教师的督导作用,课后与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沟通,促使教师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设立“教学贡献奖”“教学敬业奖”,提升专业教师潜心教学的积极性;成立专业教师为负责人的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让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指导老师,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精心组织学科竞赛、讲座、交流会等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抓好课堂到课率、听课率。学院推出上课教师点名制度,严格执行课堂出勤情况与平时成绩挂钩,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要加强交流沟通,及时掌握上课出勤情况,做好旷课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设立学院学风督导队,每周开展课堂到课情况抽查,年级开展自查,班级开展普查,学习委员做好每次课的课堂考勤,查课登记表要上课教师签字确认,每周进行学风情况通报等。

发挥专业教师党员作用。实行“一带二导三联系”制度:每个党员干部要带头;一名领导指导一名青年教师,一个教工支部指导一个大学生支部;领导联系系室,教工支部联系班级,教工党员联系重点学生,切实发挥每个党员的主体作用。

定期座谈会诊问题。设立教学信息员,向学院反馈教学信息,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增强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确立学生家长在学风建设协同机制中的基础地位,发挥支持配合作用,探索学风建设进入家长视野的关注点

积极探索家校联系沟通新机制。面向学生家长分班级创建QQ群,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和下班党员要分别加入相应班级家长交流群,就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学生成绩、专业学习特点和素质要求、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学校学籍管理和学生管理规定等在QQ群中与家长进行在线及时交流,及时反馈大学生学习状态,旷课较多的学生由辅导员亲自和家长联系沟通,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邀请家长来校现场沟通。定期开展学生家长见面会暨学业指导会,通过报告会和交流会的形式,开展“家长讲坛”,同时邀请家长深入课堂和宿舍,为学院学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协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实施学业预警学生家校联动。通过向学生家长邮寄学生成绩及综合表现情况表等方式,让家长全面了解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邀请学业预警学生家长到学校与辅导员进行深入沟通,在分析总结预警原因、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协同学校做好大学生学习整改计划,以及制订学业规划。

(四)确立朋辈互助员在学风建设协同机制中辅助地位,发挥其帮扶引领作用,产生学风建设辐射全体学生的共鸣点

党员争做表率,围绕学风抓考核。将学风建设纳入《学生党员量化考核办法》,对全体学生党员实施量化考核。一是对党员到课率、听课率等提出更高指标要求;二是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亮身份、做表率”活动,要求党员所在寝室学风要明显好于非党员寝室;三是将大学生参加科技立项和学科竞赛等情况纳入党员发展、考核中。

朋辈互助员,即担任本科生班级导师的研究生、高年级下班党员、高年级下班学生干部。建立研究生引领本科生学风机制。在本科班级中设立研究生班导师,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学科竞赛带领、考研思想引导等学风引领工作。建立下班党员与下班干部帮扶机制。每个班级配备下班党员和下班干部,按照 “一帮一”互助计划,要求学生党员围绕学风建设、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三个主题,互相帮扶以提升学生素质,并撰写帮扶日记。学生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并主动承诺在课堂上“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年年获得奖学金”等。

随着时代变化大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应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和教育规律,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凝聚全校师生和社会资源全员参与,将学风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8]。“四位一体”学风建设协同机制提出了各自功能定位,有利于发挥各自作用,从多维度强化约束力量,将“虚”事“实”做,才能形成抓学风的合力,确保学风建设系统工程持续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学风学业
艰苦的学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35
学风就是质量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