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鹤的现状与保护

2019-02-17贾万梅刘观华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繁殖地白鹤鄱阳湖

朱 奇 聂 旸 贾万梅 刘观华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 南昌 330038)

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30~140 cm,属鹤形目鹤科鹤属,无亚种。成年白鹤前额鲜红,嘴和脚为暗红色,小翼羽、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为黑色(张琼等, 2013),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为白色。站立时,白色的三级飞羽盖住黑色初级飞羽,使得白鹤通体洁白,飞翔时黑色的初级飞羽伸出。在体型上,雄性白鹤较雌性白鹤稍大且重,一年以内的幼鹤体型较小,上体棕褐色。白鹤是典型的迁徙候鸟,在北方繁殖,南方越冬。通过研究白鹤的生存现状和生活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物种。

1 白鹤的生存现状

鹤类作为一种比人类出现还早6 000万年的物种,曾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古老居民,而今却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危境之中,目前白鹤全球种群现存约4 000只。自上个世纪,白鹤就已在国际、国内受到了高度重视。1989年,白鹤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996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在国际上,1997年《华盛顿公约》将白鹤列为濒危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白鹤的等级为极危。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白鹤为适应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种族延续的要求,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种群。东部种群的繁殖地位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北部,越冬地位于长江中下游。中部种群的繁殖地位于西伯利亚的库诺瓦特河下游,越冬地为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克拉迪奥国家公园,2002年后该越冬种群消失。西部种群的繁殖地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在里海南岸越冬,自2008年以来,仅有1只越冬个体(李秀明等, 2016)。

由于白鹤中部和西部种群濒于灭绝,仅剩零星个体,因此东部种群数量代表着全球白鹤总量。东部种群中的绝大多数白鹤都把越冬地选在鄱阳湖湿地,在江西鄱阳湖越冬的白鹤种群数量可占世界白鹤总数量的95%以上。

1980年,鄱阳湖首次发现白鹤越冬种群。此后该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140只增加到2017年的3 786只。鄱阳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看到成千白鹤聚集越冬的地方,是人类和以白鹤为代表栖息于此的数十万越冬候鸟共同拥有的资产与家园。

2 白鹤东部种群生活史

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白鹤东部种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活史。从地理位置变化的角度,我们可将其生活史分为繁殖和育雏阶段、秋季迁徙阶段、越冬阶段与春季迁徙和求偶阶段4个阶段。白鹤通过春秋两季的长途迁徙,躲避北方的寒冬和南方的酷暑,以保持充足的食物与维持适宜的生境,维持其个体的繁衍,但即便如此,白鹤种群的数量依然稀少。

2.1 白鹤的繁殖和育雏

白鹤是一夫一妻的单配制,它们的繁殖地主要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雅库特地区的北极苔原沼泽湿地。白鹤每年5月下旬回到繁殖地,此时当地的气温缓慢回升,覆盖于苔原的冰雪逐渐融化。成年的白鹤夫妇简单营巢之后,雌鹤开始产卵,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为白鹤的产卵期。

雌性白鹤每窝产卵一至二枚,鹤卵的孵化率很低,仅为1/3(李秀明, 2016)。经过1个月左右的孵化期后,通常可孵化出两只雏鹤。但在两只雏鹤间存在残酷的竞争,较弱的一只常在长出飞羽之前因为同胞的攻击和抢夺食物而死亡。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只雏鹤可以存活至飞翔期。新生的幼鹤在2个多月后可以长出飞羽,3个月左右就能够飞翔。

夏至日后,白鹤繁殖地的气温迅速回暖,快速生长的动植物为白鹤和它们的幼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为了满足幼鹤在快速成长发育期间对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在育雏过程中,亲鹤主要以动物性食物喂养幼鹤,辅以植物性食物。

3个月之后的秋分,极昼结束,北极圈的气温开始迅速下降,湿地渐渐结冰,食物日益稀少。有研究表明,每年9月中旬,当繁殖地平均气温低于0℃,最低温度-5℃~-10℃时,白鹤离开繁殖地,开始了向南方的秋季迁徙(张琼,2014),它们的目的地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西鄱阳湖。

2.2 白鹤的秋季迁徙

在白鹤飞往鄱阳湖途中,合理的休息和食物补给是迁徙的关键。白鹤会在经过俄罗斯境内和中国境内多次停歇。白鹤种群分批次出发,前后一般有10 d左右的间隔。离开繁殖地后,白鹤经常在俄罗斯境内的迁徙路径上寻找适宜的湿地环境休息停歇。在这些地方它们几度回首,颇有眷恋故土的意味,但大多仅为过夜,并不做长时间的停留。

从俄罗斯入境中国,白鹤要飞跃它们迁徙路上的最高阻碍——海拔2 980 m的切尔斯基山脉。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飞翔3 300 km左右的距离,白鹤于9月进入我国东北,在松嫩平原湿地群,包括扎龙、莫莫格、向海、科尔沁、图牧吉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的湿地作较长时间的停歇。白鹤在此集群修整,补充能量,1个月左右之后才再次启程,继续向南迁徙。以莫莫格湿地为例,白鹤择水而憩,主要停留在岸边浅水地区,主要以扁秆藨草和三江藨草的球茎为食。这些食物的分布密度和单个球茎营养物质含量都很高,可为白鹤提供大量能量。

时至深秋,当松嫩平原地区的平均气温降至0~-5℃,最低温度接近-10℃时,白鹤开始离开长期补给停歇的松嫩平原向越冬地江西鄱阳湖迁徙(张琼,2014)。在5、6天内,白鹤将飞行约2 200 km的路程,并在沿途的多个湿地短暂停歇,主要有沈阳獾子洞湿地、盘锦双台河口和辽河口湿地、河北唐山曹妃甸沿海、天津海滨、山东长岛和莱州湾、渤海黄河三角洲湾湿地、湖北黄冈巴河和武穴长江河滩、安徽池州升金湖和三鸦寺湖、江西武宁修水河滩等地(李秀明,2016)。10月底、11月初,鄱阳湖区域就可见迁来的白鹤;12月中下旬,迁徙白鹤全部抵达鄱阳湖越冬。从离开出生地算起,它们已经飞了50~60 d左右,总飞行距离达5 000~ 5 400 km。

2.3 白鹤在鄱阳湖越冬

白鹤在鄱阳湖地区的越冬期从第1年的深秋到第2年的初春,约为150~180 d。鄱阳湖是典型的季节性吞吐型湖泊,一年中水位与湖面积变化很大。“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是鄱阳湖的自然地理特征(江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3)。在候鸟云集的秋冬季节,湖水退去,平坦的湖滨地带可为白鹤等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多以家庭单位为主,也集成几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分布于各个湖泊和浅滩。白鹤的活动区域多是长有水生植物的浅水区,两只成鹤共同承担抚育幼鹤的职责。有研究表明,成鹤和幼鹤用一天之内的大部分时间进行取食,摄入能量以保持体温。除了取食之外,白鹤也具有警戒行为,使得它们在保护领地的同时远离危险。

鄱阳湖湿地物种丰富,白鹤的取食顺应着水位、植物分布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在越冬的初期,湖区水位较高,白鹤主要选择湿生植物类型的觅食地,食物通常为湿生植物的嫩根。在越冬中期,白鹤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湖区水位进一步下降,大量的滩涂裸露,白鹤主要在挺水植物丰富的区域觅食。在越冬的中后期,白鹤主要在沉水植物丰富的区域觅食,主要的食物为苦草冬牙、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孙志勇等, 2010)。

人类活动对白鹤栖息地的选择有很大影响。位于鄱阳湖畔的五星垦殖场因为靠近村庄,本不是白鹤栖息的最佳环境。2012年,当地农民种植了数百亩莲藕,此后每年冬季都有包括白鹤在内的许多候鸟来此越冬,以莲藕等水生植物为食。2015年至今,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多次发现有白鹤家庭或者个体在沿湖的农田里取食栖息。

当年出生的幼鹤在亲鹤的悉心照顾下迅速成长,到第2年1月已基本具备独立觅食的能力(张琼,2014)。3月左右,幼鹤除了身上的棕色羽毛外,在形体和生活能力上已经与成鹤无异。至此,白鹤的越冬期基本结束,开始分批次迁徙至繁殖地,前后间隔20~30 d左右。到了3月底、4月初,绝大部分白鹤都已经离开了鄱阳湖,但据观察,也有少量白鹤会在鄱阳湖待到4月中下旬。

2.4 白鹤的春季迁徙

白鹤的春季迁徙与秋季迁徙方向相反,迁徙路径也并不是严格的重叠,但它们还是会在松嫩平原湿地长期停歇。当白鹤飞行2 200 km于4月中旬到达东北地区时,这里的湿地已经解冻,可为它们提供充足的补给。许多适龄的白鹤在此求偶,找到相伴一生的爱人。白鹤配偶关系能持续一生,除了丧偶等特殊情况外,配偶双方从结合之日开始,几乎终日形影不离。

在我国东北补给停留1个月左右之后,鹤群开始往北继续迁徙,翻越外兴安岭,它们最终的目的地是冰雪初融的北极苔原,这个过程它们飞翔约3 300 km的距离。5月中下旬,白鹤基本结束了春节迁徙回到繁殖地西伯利亚。从离开越冬地鄱阳湖算起,白鹤的春季迁徙共历时50~60 d,飞行距离达5 200~5 800 km。

有研究表明,白鹤在迁徙过程中,飞行的瞬时速度通常在50~60 km/h,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144.3 km/h;飞行海拔通常在100~200 m之间,记录到的最高飞行海拔为2 983.5 m(张琼,2014)。白鹤通常都是白天飞行,晚上就近过夜休息。这样合理的安排迁徙、补给和作息时间,使得白鹤有充足的体能与精力完成长途旅行。

在春季迁徙期间,白鹤当年的幼鸟尚未发育到性成熟阶段,但它们已经拥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成年白鹤为了哺育新的后代将它们赶出家门。完成迁徙后的整个夏天,它们时常游荡在繁殖地以及我国东北地区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寻找栖身之所,秋季也跟随南飞的大部队去往鄱阳湖过冬。这个夏天里,幼鹤换羽退去棕色的羽毛,形态上已与成鹤无异;3~5年之后达到性成熟,完全成长为成年白鹤。

白鹤的寿命很长,野外生存的个体通常能活50 a以上;根据《世界动物园年鉴》记载,在人工笼养的6种鹤类中,白鹤的寿命最长,达到了61岁的高龄,是名副其实的长寿物种(陈效一,2004)。

白鹤东部种群形成的繁殖和育雏、秋季迁徙、越冬、春季迁徙和求偶4个阶段独特的生活史,确保了这一物种得以繁衍保存。

3 保护白鹤,迫在眉睫

通过对白鹤生活史的研究可知,白鹤在选择繁殖地、迁徙路线、中途补给停歇地和越冬地上都表现出极强的专一性(李秀明等, 2016)。一旦其栖息地的湿地环境遭到破坏,将会影响整个白鹤种群的生存。为了更好地保护白鹤,我国在白鹤迁徙途中的长期补给地、主要停歇地和越冬地建立了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白鹤在我国境内生活栖息保驾护航。在众多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白鹤种群总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

猜你喜欢

繁殖地白鹤鄱阳湖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独孤求败白鹤滩
世界最大鱼类繁殖地潜藏在南极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白鹤的真爱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黑翅长脚鹬南方繁殖地的发现与简报
鄱阳湖好风光
“白鹤”飞得高靠的抓“四好”
浅析太平军鄱阳湖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