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口国际湿地城市的经验与启示

2019-02-17贾恩睿方奕袭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海口市生态

张 华 贾恩睿 方奕袭 董 凯 贾 伟

(1 天泽(北京)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0;2 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北京100080)

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殷书柏等, 2015; 周馨艳, 2016),也是居民享受高品质生活、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天然基础设施(马广仁, 2012),具有众多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Mitsch et al, 2007; 相彩琴, 2014; 崔保山, 2006)。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生态保护高度重视,把生态保护提到了新的高度。从我国湿地保护角度来讲,国际湿地城市的创建,不仅能够突破依靠单一部门保护管理湿地的局限,而且也有利于整合各相关部门加强湿地保护,促进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进程(王会等,2017);同时,这也是我国切实履行国际公约、承担国际义务的具体体现,更是扩大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理念、方法、特色方案的重要举措。从申报城市角度来讲,将有力促进申报城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游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面提高申报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知名度,打造新的世界级城市名片(雷茵茹等,2018)。

本文以海口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例,分别从“海口经验”和后续湿地保护工作建议与思路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可将“海口模式”向全国推广示范,以全面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1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背景及历程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使湿地成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消失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雷茵茹等, 2018; 张明顺等, 2015; Bolca et al, 2007; Bendor, 2009; Ramsar Convention,2012),导致“城市病”现象日益突出(邵媛媛等,2018; 张开锦, 2016)。与此同时,人类开始重新认识被忽视的湿地所发挥的功能效益及其重要性,并不断提出海绵城市、湿地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建设理念。近十几年,湿地日主题、定期召开的国际湿地会议以及相关政府和非政府启动的重要湿地研究计划表明,湿地与城市的关系逐渐成为国际前沿和热点问题。为了强调湿地对城市的重要性,提高缔约方政府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提出开展湿地城市认证工作。

2008年《湿地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关注“湿地与城市化”问题;2012年第11次缔约方大会探讨可能的“湿地城市”认证计划(马梓文等,2015) ;2015年第12次缔约方大会明确了“湿地城市”认证的相关标准;2017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陆续发布了提名城市认证条件、提名指标、提名程序等相关规定(国家林业局,2017) ;2017年6月,《湿地公约》官方网站发布了“湿地城市”具体的认证工作流程(王会等, 2017; 张曼胤等,2017; 雷茵茹等, 2018)。2018年10月,《湿地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上,海口、哈尔滨、东营、常熟、常德、银川6个国内城市获得全球首批“湿地城市”认证提名。从国内角度来说,湿地城市是国际上的认证,因而,又称为“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2 海口城市湿地现状及困境

海南岛最大的淡水河南渡江从海口市入海,“海口”因此得名。海口是一座集“江河海湖溪”五水并存的城市,其城市发展史与湿地、水系息息相关,自古有“水城”之称。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海口市有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4类11型,共计29 093.09 hm2,湿地率12.71%,既有典型的海岛生态系统,又有独特的火山熔岩湿地。

2.1 湿地资源特点

海口湿地最大的特色是东寨港红树林和羊山火山熔岩湿地。

2.1.1 红树植物基因库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首批列入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拥有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红树植物种类占全国的97%,被称为“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

2.1.2 丰富的湿地类型 羊山湿地是由一万年前火山爆发,地下熔岩喷发流溢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地貌区,该区域所涵养的丰富地下水以涌泉形式流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火山熔岩湿地,包括淡水泉、沼泽、河流、湖泊等湿地类型,堪称“湿地博物馆”。该地区分布有水菜花、水蕨、普通野生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以及濒危植物水角。在羊山湿地区域,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湿地紧密相联,原住民的聚落格局、建筑材料、物种选择、水资源利用方式等,都呈现出与火山熔岩湿地区自然环境的高度适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2.2 海口湿地面临的威胁

近年来,海口市湿地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基建、外来物种入侵、污染、围垦、人工化痕迹严重、保护管理体系不完善等,是海口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已造成了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不良后果。2016年,为全面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海口开展了全面的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并确定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目标。

3 海口湿地城市建设经验

湿地是海口市至关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工作中,海口坚持“重规划、重立法、重宣传”,采取“以点带面、多方筹措、全民参与、合理利用”的原则,高位推进、稳步推动,打造“海口经验”。

3.1 高度重视,高位推进

3.1.1 强化理论更新,加快观念转变 邀请湿地专家为海口市领导干部、区镇(街道)及村干部、林业系统等湿地管理人员开展专题湿地保护培训,强化理论知识更新,组织考察学习国内外湿地保护管理新理念和经验。

3.1.2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海口市委、市政府主动谋划、亲自研究部署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责任分解、落实到位;制定并实施《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等3个文件,明确工作思路、制定目标任务。

3.1.3 健全管理机构,强化技术支撑 建立全国首个湿地保护管理局,成立市区两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确保湿地从体制上得到永久保护;组建“海口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加强技术指导;成立海口湿地保护工程研究中心,提高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举办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2017)等国际湿地会议,探索湿地修复新技术。

3.2 科学规划,层层推动

2016年底,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编制《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从全市的角度建立湿地保护体系,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构建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海洋公园、湿地多用途管理区及其他保护形式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根据总体布局,以百姓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点,以湿地公园建设为主要抓手,遵循各自特色,依次推进建设。目前,海口已建有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5处省级湿地公园。

3.3 加快立法,依法保护

颁布实施《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海口市湿地保护若干规定》等保护法规,依法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出台《海口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方案(试行)》,明确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和湿地生态状况等指标纳入政府业绩考核。

3.4 加强宣教,全民参与

充分利用湿地宣教馆、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湿地网站、报纸、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等媒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湿地、认知湿地、保护湿地,做好以下工作:①开办“湿地大讲堂”电视节目,全面普及湿地保护知识;②创建湿地学校,延伸湿地保护教育。旨在通过学校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③发动社会力量,形成湿地保护合力。依靠海口市湿地保护协会、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大力开展“七进”宣教活动,推进湿地保护宣传教育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形成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合力;④举办各类湿地主题宣教活动。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世界海洋日”等开展湿地保护主题摄影比赛、征文比赛、骑行、绘画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⑤订立乡规民约。在东寨港、玉龙泉、新旧沟、那央等重要湿地周边村镇,村民自立民约,保护湿地生态安全。

3.5 加大投入,合理利用

3.5.1 多方筹措,保障投入 海口市明确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湿地保护管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投入;利用绿化宝岛资金、中央财政湿地补偿项目资金、基金会资金等开展湿地修复工作。

3.5.2 合理利用,永续发展 依托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大力发展湿地农业、湿地花卉产业、湿地产品加工业、湿地康养业、湿地生态旅游业等,实现湿地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4 海口湿地城市建设启示

海口市作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先锋,应在湿地资源的保护修复、管理和利用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海口应继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中国范式的“国际湿地城市”,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4.1 强化湿地修复成效监督,加强湿地技术研发

目前,海口湿地保护应从单纯的湿地保护,走向“保护—修复—利用”的有机结合,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对小微湿地保护。充分发挥小微湿地在吸储洪水、过滤污水、净化水质等方面的重要生态功能,为乡村小微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②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入侵;③加强湿地修复技术研发、生态环境技术研发等基础型、应用型科研项目,解决水污染、湿地退化等问题,推进湿地修复技术成果转化,并向全省、全国加以推进;④设立湿地保护专项资金,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从各级政府财政中拨出部分资金成立海口市湿地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保护的生态补偿,积极探索并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民众共同参与的融资渠道;⑤利用好湿地保护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和重点,争取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支持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合作途径和方式,争取吸收国际资金。

4.2 加强湿地科研监测,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海口作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先锋,应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科研监测能力,逐步构建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体系:①健全湿地科研监测中心—监测站—监测点三级监测网络,结合在线监测体系、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生态监测体系;②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模式,构建海口“智慧湿地”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集监管可视化、快速响应为一体的监控中心,实现湿地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

4.3 举办国际性会议,加大对外宣传交流力度

海口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国际湿地大会、一带一路环境保护大会、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等国际湿地会议交流平台,分享国内外湿地保护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和新经验,为全球生态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4.4 成立国际湿地城市创新联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建议由海口、常熟等6个城市成立国际湿地城市创新联盟。旨在搭建业务交流及协同合作组织平台,加强技术与管理创新,发挥引领性和先锋性作用,形成模式,输出经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重点在湿地资源调查、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生态旅游、湿地产业发展等诸多领域先行先试。

4.5 深入挖掘海口生态智慧,创新湿地资源利用模式

4.5.1 统筹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规划 统筹规划湿地生态产业、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制造业、环保业等产业结构布局,使生态产业化,使产业生态化,促进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

4.5.2 强化湿地利用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做好以下工作:①结合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对湿地周边贫困户的农作物损失进行补偿;②把湿地生态公益管护作为精准脱贫的新举措,从贫困户中安排部分湿地管护人员,既保护好珍贵的湿地资源,又促进其稳定脱贫;③以湿地公园为依托,引导贫困户有序参与湿地公园建设,开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

综上所述,湿地保护工作是重要的生态、民生工程,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国际湿地城市的创建能够突破依靠单个部门保护管理湿地的局限,促进地方政府整合各相关部门加强湿地保护。因此,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为抓手,以“海口模式”为模板,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湿地保护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我国湿地保护管理进程,落实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猜你喜欢

海口市生态
喜讯 我校古洁老师获海口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中秋之夜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恩菲设计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通过达标投产验收
生态
海口市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