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2019-02-16骆冬梅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肠内营养颅脑损伤

骆冬梅

【关键词】颅脑损伤;精细化护理干预;肠内营养

颅脑损伤患者往往处在高分解以及高代谢的状态之下,患者的机体表现为负氮平衡的状态,而且往往会出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胃粘膜损伤和偏瘫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进食造成严重影响,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而有效的护理在肠内营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了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肠内营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范围为4~79岁,平均年龄(41.36±17.32)岁;GCS评分值3~8分,平均分值(5.27±1.64)分。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范围为4~79岁,平均年龄(42.67±18.31)岁;GCS评分值3~8分,平均分值(5.13±1.75)分。两组的年龄和GCS评分值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方法为:(1)选择适合的营养剂:采取肠内营养混悬液,使用间断性的或持续性的滴入,以确保颅脑损伤患者的能量供给,初始时应当少量,然后慢慢增量。需要把握初始的剂量,防止剂量过大而造成身体不适。护理人员需要按照颅脑损伤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营养剂类型。(2)确定肠内营养的时间:肠内营养需要适合颅脑损伤患者机体的生理体征,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免疫力,改善呼吸肌的功能,调节负氮平衡。在患者伤后的24h之内,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需要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放入十二指肠管,24h之后可以开始输注营养液,每天输注500ml,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适量的增加营养液的输注剂量,最高输注剂量为每天1500ml。(3)基础的肠内营养护理:在输注营养剂之前,需要采取加热器对营养剂进行加热,以使其温度保持在38~40℃,防止过热或过冷。输注结束后,采取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认真冲洗管腔,防止导致管腔堵塞。定期对胃管进行更换,普通胃管需要7天更换1次,硅胶胃管需要1个月更换1次。加强检测患者的情况,防止发生突然性窒息和呛咳等情况,及时进行抢救以及处理。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包括感染、便秘和腹胀、腹泻、肌肉萎缩、焦虑和抑郁。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伤残率、死亡率和完全康复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l6.0软件,计量资料用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感染率、便秘和腹胀率、腹泻率、肌肉萎缩率、焦虑和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伤残率、死亡率和完全康复率比较观察组的完全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討论

颅脑损伤主要是因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原因所导致的一种颅脑受损性疾病。一般情况下,患者处在应激状态,因为代谢功能会出现异常,会造成患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而大量的乳酸会不断堆积于患者的脑组织内,严重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神经系统功能。精细化护理干预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护理方式,尤其强调以患者作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效的、专业的、舒适的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的在各方面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精细化护理干预把营养护理过程细化和精确化,充分考虑到肠内营养治疗的每个方面。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感染率、便秘和腹胀率、腹泻率、肌肉萎缩率、焦虑和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完全康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精细化护理能减少肠内营养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完全康复率。

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能减少肠内营养过程中的并发症,有助于康复,值得在临床相关研究中进行推广,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实践思路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肠内营养颅脑损伤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脑出血鼻饲患者家属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