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激活ISO 9001的生命力

2019-02-16倪红卫

上海质量 2019年1期
关键词:质量保证管理体系体系

◆倪红卫/ 文

欣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发布一个全新的《ISO 50501 创新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而这一标准的结构将与ISO 9001:2015标准的结构完全一致。作为质量老兵,我国第一张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见证人、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对此有颇多感想。

一、对创新的理解及对体系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从哲学上说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矛盾再创造。而体系的生命力正在于对标准的有效应用、体系的有效运行、体系的持续改进,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根本所在,创新的无限性在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创新是对于重复、简单的运行方式的否定,是对于人类实践范畴的超越。任何有限的存在都可以无限再创造,所以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管理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体系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质量管理体系同样如此。

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有句名言:不创新,就灭亡。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创新是脑力活、也是艺术活、技术活、实践活,要运用创新思维找到多种解决方案,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建立新的思维方法;跳出传统的拍脑袋做法,建立新的运行体系、新的沟通艺术、新的策划平台、新的管理模式。

在企业实践中,创新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影响创新与变革的重要因素,是将企业凝聚起来的“胶水”;领导风格在推动创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领导者的风格又直接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因为领导风格往往塑造了企业的组织文化和气氛,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往往会提供创新的方向,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和气氛,鼓励员工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推行有效的多功能团队的协作和融合,以确保最佳运行在公司中的推广和充分运用;员工的学习能力构成了企业中创新能力的根基;创新的评价机制应纳入企业现有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应同时建立短期和长期的评估体系。

企业要构建“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型文化,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营造崇尚创新的氛围,塑造创新的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创新的源泉;另一方面,对于创新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应采取大度和宽容的态度。对员工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颖想法,领导要积极支持,以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诺基亚公司总裁曾说:“如果我的员工是生活在恐惧之中,那他就不会有创造力。”

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因此,企业应重视员工素质提升,加大员工学习培训经费投入,支持员工加强创新方面的学习、训练,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ISO 9001的前世今生和面临的挑战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于1947年。ISO通过它的近3000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200多个,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标准。我国对应的机构即TC151,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ISO/TC176最早制定的一个标准是ISO 8402:1986,名为《质量—术语》,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发布了ISO 9000:1987、ISO 9001:1987、ISO 9002:1987、ISO 9003:1987、ISO 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 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 9000系列标准”。笔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即开始关注此系列标准。

1992年,我国等同采用ISO 9000系列标准,形成GB/T 19000系列标准。欧共体提出欧共体内部各国企业按照ISO 9000系列标准完善质量体系,美国把此作为“进入全球质量运动会的规则”。1993年笔者所在单位上海汽轮机厂有幸获得我国国家认可的第一张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获证前,我厂按GB/T 10300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标准编写的《质量手册》已是第四版。之前企业曾组织翻译过美国、欧洲国际大公司质量手册并与ISO9001标准对照,1985年、1988年、1990年分别参照国外大公司质量保证大纲(手册),结合我国机械行业特点及企业实际,编写过三版质量保证大纲(手册)。

此后,以ISO 9001为例,TC176又发布了1994、2000、2008、2015版标准。对于更新换版,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把ISO 9001:1987称为历史性的综合,ISO 9001:1994则为战术性换版,ISO 9001:2000为战略性换版,ISO 9001:2008又为编辑性修正,ISO 9001:2015则为里程碑式换版。笔者对ISO 9001:2015标准寄予厚望,在我国等同采用ISO 9000和ISO 9001标准修订和征询意见过程中,提出过32条修改意见,并在《上海质量》杂志上发表过《新版ISO9001标准变化的数字化探析》等文章,提出了1~8数字化的解读,即1种框架、2大保障、3大组合、4个阶段、5大亮点、6大特色、7项原则、8个修辞。2015版与2008版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采用 ISO/IEC 导则第 1 部分/ISO 补充规定的附件 SL 中给出的高层结构;强调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更少的规定性要求;对成文信息的要求更加灵活;提高了服务行业的适用性;更加强调组织环境;增强对领导作用的要求;更加注重实现预期的过程结果以增强顾客满意等。

对标准内涵的理解、标准精神的领会、标准实质的掌握是无止境的。我国现在是名副其实的认证大国,证书拥有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但不可否认,我国企业体系运行及体系认证还存在问题,如体系的疲劳化——缺乏生气;体系的退化——走过场;体系的空洞化——文实不符;体系的“标准化”——千篇一律;认证的功利化——急功近利。在ISO 9001:2015换版过程中,由于规定性要求更少,成文信息要求更灵活,甚至传递出了这样一种错误的信息——ISO 9001:2015标准没有要求做任何新的工作,而且其转换工作也相当的简单。显然,如何提高体系的有效性已迫在眉睫,激活体系的活力、增强体系的生命力成为我们重要的课题。

三、ISO 50501 创新管理体系标准简介和ISO 9001的明天

为了从ISO 9001:2015标准中获得真正好处,企业必须重视创新战略,将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自身的经营战略,以及创造组织经营环境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组织运行中所伴随的风险也应当得到有效识别,并按照其重要性来进行排列,然后制定出包含有可测量目标的实施计划来规避风险。

第4章——组织环境

从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开始,可能会针对ISO 9001:2015标准进行一次关于质量管理体系(QMS)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SWOT)分析,可能会更关注于组织的劣势和威胁,来识别自己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风险。机遇,也包括威胁,给了我们创新的驱动力。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谁是未来创新产品的潜在顾客?当然,这就与机遇紧密切联系。这些战略上的挑战,特别是市场上的挑战,为创新的发动机增添了新的燃料。

第5章——领导作用

在进入到策划之前,第5章强调了领导作用。ISO 50501标准中的创新原则,强调了组织需要具有远见卓识和展望未来的领导人。组织领导人无疑将负有创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组织文化的责任,要根据方针的要求,把创新注入到方针声明之中。如何将创新融入到组织之中?当然需要建立一个由变革推动者组成的核心团队来加以应对。

第6章——策划

策划阶段是构建创新和启动创新组合的出发地,而创新组合将在第8章中得到更加密切的关注。第6章的输出将是一个创新实施计划,其中包括要确定是否应对产品、过程或业务模式的创新。

第7章——支持

“支持”准确给出了能够顺利进行创新所需要的一切,要明确如何才能建立一种与质量管理的执行文化相结合的创新型文化;如何才能使关于创新的探索、合作和实践得到蓬勃发展;如何管理知识,并关注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IT基础设施。合作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知识是创新的命脉。

尽管ISO 9001:2015标准现在不再要求拥有一个手册,但是大多数组织仍然在使用。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根据标准内容(有些内容是全新的),将相关创新实践做法纳入到“质量和创新管理手册”之中。

第8章——运行

我们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思考变更管理。创新管理就是一项重大变更,强调通过一个变更愿望强烈的平台和一个核心团队获得早期成功来启动变更的重要性。

实施创新不要一开始就过于雄心勃勃。对于质量工作者来讲,这是一个熟悉的领域,但是需要一个多元化的跨职能团队,由熟悉所要解决问题的人员组成。

创新过程是一个连续循环,与PDCA循环很相似,而不是一个从开始到停止的直线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在产生这种问题的同样观念和意识水平上得到解决。”这就是要打破原有思维束缚的原因所在。

第9章——绩效评价

测量标准很重要,而且在创新领域可能是不同的。特别是在早期创造性步骤阶段,测量标准可能具有双重性,且倾向于主观性。第9章提出了创新绩效指标,为组织确定可以使用的创新绩效指标类型提供了很好的指导:首先是在创新过程的输入或创造性活动结束时,然后是在测量人员参与速度和程度全过程时,最后是在测量结果的输出时。

当然,这一条款也包括创新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两者的相关内容与ISO 9001:2015标准很相似。

第10章——改进

在一个解决方案实施交付之后,总会得到收获。相关影响可能事先无法预料,但对问题和差距应当迅速加以应对。这就是ISO管理体系中系统思维切中要害的优势所在。

以上心得来自于上海市质量协会的老朋友、美国质量学会创新分会主席、ISO/TC279创新管理技术委员会主席,也是ISO 50501创新管理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彼特·梅瑞尔(Peter Merrill)的介绍。他分析了ISO 50501标准的结构和思路,并展示了从质量管理到创新管理的机会。正如美国质量学会创新部门所宣称的那样,“创新就是明天的质量”。

导入创新,重视创新战略,应用创新思维,实施创新管理,可解决ISO 9001当前面临的问题,也可防范未来可能遭遇的风险。在经济领域,创新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创新的价值在于以新的生产方式重新配置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生产力。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管理相互关联的过程,将各种资源整合梳理,以便更有效和高效地实现其预期结果。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特别是当前面临的组织环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上海企业一定要认识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衷心希望上海企业通过创新,持续发展,不断辉煌。

猜你喜欢

质量保证管理体系体系
田湾核电站运行阶段质量保证分级管理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田湾核电站运行阶段质量保证分级管理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